巴人能唱本乡歌,梦得思归。

  • 作者:清扬

妄谈刘禹锡和他的《竹枝词二首》其二

看了柳无烟老师发的对刘禹锡竹枝词《楚水巴山江雨多》的解析,感觉实在是具有专业水准,值得点赞和学习。点赞之余,却又有些小小的遗憾在心头萦绕,想在此一吐为快。正所谓“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首诗词作品,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现在就我自己对刘禹锡这首竹枝词的认知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们说解读一篇作品,必定要先去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和该作品的写作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量的去接近作者,走近作品,乃至尽可能的还原作者在写作该作品时的心路历程(用文友莫颦眉的话来说就是:无限接近)。

针对这首诗,我们先来看一看它的作者刘禹锡的生活年代和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大诗人杜甫去世两年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生于河南荥阳。巧的是七十一年后(842年),他卒于洛阳,葬于荥阳。莫非这就是冥冥之中所谓的“定数”吧!刘禹锡少年有才,二十一岁(793年)即进士第。德宗贞元末年(805年)开始进入朝廷的权利中心,深受太子李诵(唐顺宗)的赏识。

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发起的“永贞革新”运动(永贞是唐顺宗的年号)。由于“永贞革新”触及到了宦官和保守阶级的固有利益,而遭到了该阶级的疯狂反攻。不久革新失败,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杀。而参与革新的刘禹锡等人也遭到了清算和贬谪,开始被贬为远州刺史,后来又被追贬为远州司马。由于此次被贬的有刘禹锡,柳宗元,韦执等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其中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从此刘禹锡在朗州任上一呆就是将近十年。直到815年,他和柳宗元才奉召回京。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多后,也就是816年,刘禹锡又因为写诗得罪了当朝的实权人物,从而又被贬到更远的播州任刺史。后来在柳宗元和裴度等人的运作下,才改任连州刺史。公元819年因为老母亲去世才离开连州,两年后,也就是821年,改任夔州刺史。

在夔州任上,刘禹锡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两组竹枝词,即《竹枝词九首》和《竹枝词二首》。后世也称之为《竹枝词十一首》,一会儿我们要说的就是他的《竹枝词二首》。824年夏天,刘禹锡改任和州刺史。又两年,即826年刘禹锡才被调回洛阳,第二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这样算来,从刘禹锡进入权利中心不久就被贬谪,到这时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之久。这其中诗人的心理随着他的颠沛流离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刚才说过,821年刘禹锡改任夔州刺史。夔州,是指现在的奉节,云阳,巫山一带。值得一提的是诗圣杜甫在这里也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他写下了四百多首诗作。而这里也是刘禹锡官场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此以后的七八年间,他逐渐北迁,重新回到了当朝的权利中心,乃至走到他人生仕途的顶峰。在这里刘禹锡也曾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两组竹枝词。其中《竹枝词二首》略晚于其他九首。也就是说这两首竹枝词写于823年前后,刘禹锡离开夔州之前。

以上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背景。现在我们就针对第二首竹枝词做一下解读。

来看原作: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第一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简单入笔,直勾白描,实则不然。我认为这第一句是作者对自己从遭到贬谪的十几年以来,政治上郁郁不得其志的真切感慨。楚水和巴山远隔千百里的距离,作者绝对不会把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随便的组合在一起,而是必定另有深意的。我们说刘禹锡当初在“永贞革新”失败以后,被贬黜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朗州。当时的朗州是指现在的湖南常德,桃源,沅江一带,属于古楚之地。所以诗人在这里称其为“楚水”。“巴山”不用过多解释,自然是指诗人“当下”生活的地方——夔州。“江水多”一词,首先是实写,楚地和巴山这两个地区都属于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多雨,水系繁多。“江水多”是对其的真实写照。但是我认为这其中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江水多”一词,也隐含和影射了作者这十几年以来的颠沛流离和一连串的政治上不断遭到打压和贬谪的不幸遭遇,以及诗人心中对这些遭遇的无奈和郁闷。托物以言志,借景以抒怀。此谓是也!

第二句“巴人能唱本乡歌”一句是描写当地人的民俗风情,并以此为结尾的“回入纥那披绿罗”做好了逻辑上的铺垫。古巴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上古时期。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模范人物。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巴山地区产生了浓郁的祭祀文化。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又催生了民歌民谣。所以舞之蹈之,歌之咏之也就成了巴蜀人民平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三句“今朝北客思归去”是整首诗当中诗人内心最直接的独白。诗人在经历了二十年的贬谪和打压之后,心里的苦闷和压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刘禹锡不同于陶渊明,他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苦难的磨砺而湮灭,挂冠归隐这个念头他从来都没有过,有的只是对时局的隐忧和为民伸命的渴望。“思归”在这里并不是对故土的遥望,也不是对自己际遇的厌烦,而是对能够早日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渴望。渴望而不可得,于是就很自然的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回入纥那披绿罗”。

第四句也就是结句“回入纥那披绿罗”一句的重点是“回入”二字。前面是“思归”,思归不得,无奈之下只好自己收回自己的思绪,继续披上“绿罗”,踏着“纥那”的和声,跟当地人一起舞之蹈之。这一句仍然有两种解读,第一是说不得已之下,继续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暂且偷安,以期来日。第二也有借“舞之蹈之”来抚慰自己,迷醉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苦闷隐藏起来,暂时得到一种心理的解脱。当然,我的倾向是第一种。因为长时间的贬谪和流放,早就使得诗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定,对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从来都没有产生动摇。所以第二种意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来说说“绿罗”二字,这两个字也是这两天来,群里各位的理解最为不一的。按照度娘的说法,“绿罗”一词有三种解释:跳舞时穿的衣服即绿色的绮罗;水波荡漾的样子即绿水微波;一种植物即荔枝。其中我认为最佳的解读不是柳无烟所说的江面“绿水微波”,而是“回过神来,踏着“纥那”的节奏,融入到披着“绿罗”的人群中。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生活逻辑。如果按照文友柳无烟的说法,那岂不是说踏着和声走到了“绿水微波”里,干嘛呀?跳河自杀?

最后再说句悄悄话,其实我对这篇作品的解读按照前人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来说,是完全错误的。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的思乡之作或者是描写临行之时,百姓歌舞以送之的作品。又或是作者长期的被打压贬谪,已经使作者厌倦了官场的沉浮流离,渴望回归家乡的田园生活。其论点也是这首诗的后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明杨慎就说过:纥那,北调也。盖将之北归,民作北调以送之。其实,纥那实为南曲,始由一位崔姓诗人制为曲牌。后经刘禹锡的《纥那曲》而闻名于世。又竹枝词本为巴楚间民间歌谣,也是由于刘禹锡在被贬谪期间写了大量的竹枝词而正式作为词牌之一流传至今。刘禹锡生于河南荥阳,河南,中原之地也。踏歌和声从起源来说大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把“纥那”描述为他老家民歌的说法有些牵强。

我们再换个角度看一看,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刘禹锡是一个被贬谪的诗坛名宿,其实他的另一个身份却是百折不挠的政坛斗士。在与他同时期(或前后)被贬的诗人有很多,其中元稹被贬了五年,柳宗元被贬了十五年,最后还死在了永州任上。唯独刘禹锡前后被贬二十三年!这个经历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虽然如此,刘禹锡依然没有沉沦,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想。行藏在我,舍用由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清峻不屈始终是他的坚守。正是这些不同于常人的坚韧才成了他日后重新回到权利中心的原因之一。另外再回到这首诗,第三句“今朝北客思归去”,一个“思”字就足以说明诗人只是表达了“北归”的欲望,而不是如杨慎所说“将之北归,民做调以送之”。如果是临行之意,此处诗人该用“欲归去”或“将归去”,而不是用“思归去”。所以,从以上几点来分析,我认为这首诗不是描写“思乡之幽”或送行之作,,而是抒发作者“胸怀图展”之渴望。

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与那些古今大家学者相比较,我连个沙尘都算不上。但是正如之前所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只是按照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解读作品,很难读懂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真正心思。所谓“瞎子读书,自说自话”吧!好在咱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既没人骂咱,咱也不怕骂。

END

作者简介:高山城,笔名清扬。河北任丘人。生于一九七零年冬月。自幼喜文爱字,虽无建树,然亦欣然自乐。十八岁从军,行伍生涯磨砺出几分傲骨,亦多了些许慷慨之风。期间有文字偶见于刊头报尾,不值一晒。时至中年,偶有闲暇,更是以把玩文字为乐,不希有成,只图自娱。用我之笔,写我之心。仅此而已。

回顾

随笔二题:关关雎鸠 栀子花开忆先生

扬州八怪之郑燮

古诗词里的深情:无关爱情,却比“我爱你”更情深义重

组画欣赏:那年的汉正街

老舍的底色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千古词帝的绝世悲情

金风起,落红蝶舞,又是满庭芳。

悦听 | 多情自古江南雨

我们看菊花去

秋韵

篱下花枝凝露霜,梧桐叶子锁秋黄。

悦听 | 烟雨江南

劝君莫负时光

芳华留不住,岁月已白头。

钱穆:论从古到今的知识分子

扬州八怪之金农

悦听:雅典的少女

王小波:我的师承

丁肃清:随笔二则

陈染:消逝

贾平凹:冬花

李白VS苏轼,一个穿越了千年,一个读懂了岁月

生如夏花

三字词牌,一阕美词,一支良曲,一种人生。

丰子恺: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纳兰容若:写给冬日的情诗,柔情似水,又百转千回

中国人之聪明

冬来天尚暖,阶下菊犹香。

舌尖上的中国——毛豆腐

暖。

可可托海的叹息

晚来天欲雪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编辑部

  • 散文编辑部:问川先生|春之韵|末陌|海风在吹

  • 现代诗歌编辑部:杏花雨|海风在吹|思者|夕阳音

  • 古诗词编辑部:渔之樵|海风在吹

  • 诵读部:春之韵|部落歌者|朝阳哥|倾听者|苏苏|叶子|把酒当歌|窗外的人|海叶|代斌|盼盼|  寒纬|新新人类|宁静致远|文嘉|海畔|郑巍(查了)|苏恭|枫林|品茶听涛|唱唱|烟波缥缈|踏雪寻梅|优雅|鼻祖|一朵莲|沙漠牡丹 |汪淇|建国|童心未泯|墨羽塵曦|红杉树|江河|夏夏|知足常乐|崔文通|师师|欣怡|阳光|枫丹白露|金翅大鹏|寒冰|欣赏自己|如风|润物细雨|花颜|海韵|悠然|微笑向暖|远方|沉默 |品茗听雨 | 花开的声音 | 七夕|烙印 |海阔天空|止戈为武 |期望 |敖登图雅|见贤思齐

  • 诵读总务:春之韵

  • 音频校对:海叶|春之韵|把酒当歌

  • 编辑制作部:海风在吹 | 芳华 | 文嘉 | 宁夏

  • 预览校对:海风在吹|末陌

  • 统筹规划:海风在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