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写作的材料,不外乎人、事、景、物、情、理等,每一方面的材料大都来源于生活。
学习写作,一定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极投身到生活中去,在色彩斑斓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丰富的写作材料。材料最直接的获取手段就是观察。
一、观察是人们认识生活的基础
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写文章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分析、思考、表达和展现。想要认识生活,丰富生活,就必须认真观察生活,通过观察获取大量的信息,让社会生活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
许多写作者总感觉生活单调乏味,没有什么好写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思考生活。
学习写作,写作技巧方面的东西不能不学,但更应该在观察力的培养上下苦功夫。
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
鲁迅先生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可见,观察在写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观察显得尤为重要。不观察事物,或者观察不够精细,就不会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也不会有对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观察不深入,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把握不住生活的底蕴,就反映不出生活的本来面貌。
写议论文、说明文等,同样也离不开观察。写议论文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但观察依然是议论文的写作基础。
只有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生活实际,仔细观察和调查,认真分析和研究,掌握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深刻论题,才能拥有强大的极富说服力的论据,才能获得有典型意义的议论形象。
二、观察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
世界上的事物纷繁杂乱、丰富多彩、变幻无穷,但都以独特的面貌相互区别。这是观察事物的基本要求。
同样是雨,有大雨、小雨、暴雨、雷阵雨、毛毛雨,各有各有形态,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意境。
同样是人,有男有女,有胖有瘦,有高有低,有大人有小孩,形态各异,性格也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复杂状况。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善于把握事物特征的观察能力。只有认真观察,把握了事物的特殊性,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才能真正描述出形态各异的事物形象,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我们可以在经常走的路上,每天找到一点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特征。
我们可以每天用文字给自己周围的人进行画像,特别是要描绘出那些没有人关注到的细节和特征。
我们可以用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没有用过的语言,对某个物体或某个景色进行描述,真实地写下来,确保表达准确、生动、不走样。
观察就是要做到这样,在把握事物细节和特征上下功夫,不断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准确性和细微性。
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性,才算是真正把握了事物的形象,用准确语言再现出来,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观察要和思考相结合
观察就是“看+想”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地看一看、听一听,而是用眼睛科学地观察世界,既要仔细观察,又要用心思考。
通过观察获取的写作材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观察到的素材经过头脑思考形成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思考是观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环节。观察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客观素材和主观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
光看不想,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感性材料。文章笔下无物,或者写得不具体,不生动,不深刻,大多是因为在观察时没有边看边想,只有所见所闻,没有所思所想,材料没有观点统帅,素材自然也就变不成文章的血肉。
四、观察要有所发现,有所得
观察力就是发现力。观察就是从普通生活中,从平凡事物中,发现一般人看不到、感受不到的新鲜东西。
罗丹曾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要想发现与众不同的美,就必须多去观察,多加锻炼,练就一双能见微知著、洞幽触微、高瞻远瞩的慧眼。
福楼拜曾经对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看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它。”
观察就是要有这样的发现力。要集中精神,提高注意力,目不转睛地看,全神贯注地想,使自己的全部身心和观察对象融为一体,从而得到别人过去没有发现到的东西。这也是观察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