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开始跑步,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1

初遇跑步

让我走出颓废,“不破不立”


在昨天的文章《我见过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在成长的年纪选择混日子》里,我向大家报告了这大半年来我的状态。
真的非常非常辛苦。
人到三十,真的感觉不一样了。
少年心事尚余温,中年哀乐已及身。
最明显的是精力的下降,大学的时候连着一个星期通宵玩游戏都一点事没有,现在工作偶尔通宵加班,几天都缓不过来。
随着精力下降的,还有记忆力和学习的状态,上课、考试对绝大多数30岁后的人而言,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与此同时,身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束缚也越来越多。
人到而立知难立,船至中流浪更急。
进一步千难万险,退一步却不是海阔天空。
就在这最忙、最艰难的时间段里,我又重新开始跑步了。
回头去看,我过去人生的很多重大转折,都是通过跑步串起来的。
比如我之前讲过,大学的时候我过得非常颓废。
每周一大半的时间在网吧通宵玩游戏,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也不运动。
结果就是,大学毕业前身体素质非常差,稍微想看看东西、学点东西就会犯困,头晕。
身体也时不时会有一种无力感。
比这更致命的是,长期的颓废生活,让我从精神上十分脆弱,几乎谈不上任何意志力。
对那时候的我而言,想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连睡久了都觉得累得慌。
在这种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最低谷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个决定是,跑步
我找了一天晚上,悄悄摸到学校操场,在没人看见的跑道上试着跑了跑。
但多年持续的颓废生活,吃着泡面通宵打游戏,天天日夜颠倒,早已侵蚀了我的身体,只跑了大概一圈多,就气喘吁吁地坚持不了了。
更重要的是,长期颓废后,我的意志力变得极其脆弱,我至今仍记得当时我最真实的想法:
既然跑不动,那就这样了吧,我已经不行了,我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我了。
如果那时我放弃了,大概后面就真的很难走出颓废了。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村上春树
我短暂歇了几分钟后,逼着自己又跑了一圈。
合起来也没跑到一公里,却半跑半走地花了近十分钟。
第二天晚上,忍受着浑身的酸痛,我再次来到操场边上。
自己给自己打气说:今晚,我只需要比昨天多跑半圈就行。半圈就行。
然后,跨出去第一步,我就知道不行了,昨天有些拉伤的腿部肌肉有一种被撕裂的疼。
我大口呼吸,忍着痛,跑了一圈多后,又开始上气不接下气,感觉自己随时都可能喘不过气来,肋骨也一点点地扯得疼。
我靠着“要么死,要么跑完”的一股狠劲,终于坚持跑完了一公里,几乎直接瘫倒在跑道上。
但从那天起,在大学毕业前夕,我就这么一瘸一拐地开始每天晚上去跑步。
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跑一点点远。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概一周多以后,跑步的时候腿不再那么痛了,呼吸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半个月后,我能在操场上一口气跑五六圈了,每圈400米。
跑步给了我非常及时的正向反馈。
让我清楚地知道,我每天总能比前一天有进步,要么是多跑了半圈,要么是快了一小会儿,或者就是这种“又多坚持了一天”。
都会让我觉得自己只要努力,总能比过去更“了不起”一点。
跑步成了我走出颓废的一种方式,更成了我“不破不立”的见证。

2

工作两年遭遇双重考验

重拾长跑,再次突破自我

我就这么一路跑着步,进入了职场,渡过最艰难的适应期之后,一切都特别顺利。
我的人生也似乎开始走上坡路。
那时候的我每天可以集中精力地工作十多个小时,不知疲倦。
同时,晚上还要去上各类培训班,看书写东西。
每天都精神旺盛得令人发指。
但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年多以后我开始松懈,无论是跑步还是锻炼,都开始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就在身体和意志都松弛下来的时候,生活及时给了我一记当头棒喝。
我遇到了工作以来最艰难的考验。
因为家里出了点事情,我不得不花费很多的精力来处理家里的事情,工作受到很大干扰。
与此同时,下属开始从背后捅刀子,领导也因为多项工作延误,开始对我不满。
当我处理完家里的事情,回到单位,感觉自己一下子又回到了两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样子。
压了数月的工作,疏离的人际关系,领导难以掩饰的不满,以及身心疲倦的自己。
我的第一想法是想要逃离。
那时候的我无数次地想过辞职,甚至离开大城市,回到我最初走出来的小地方。
平平淡淡,终老此生。
但终究,我没有将写好的辞职信交出去,原因在我上一本书里写过了,就是三个字:

不甘心。
作为一个山里的穷孩子,走到这一步,我曾经流过多少的汗水和泪水,我的身上背负了多少的期待,我小时候坐在山头上做过多少梦……
自己选的路,我跪着也要走下去啊。
于是,在时隔两年多后,我又开始了长跑。
每天加班后,换上衣服就一路朝前跑,跑到筋疲力尽,跑到什么都不再想,跑到一步都挪不动了再打车回来,洗个澡,睡觉。
第二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什么下属、什么领导、什么破事,我都把它想成是跑步中路边的某个摊点、某个水坑、某段崎岖不平的路,不再过多计较。
我只集中精力往前跑,去一件件处理事情,一件件完成工作。
毕竟,跑步中谁也不可能因为踩过一个小小的水坑就停下不跑了。

3

不能胜寸心
安能胜苍穹
这样的结果就是年底的时候我获得了公司里所有能获得的荣誉,重新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
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又过去五六年的时间了。
这五六年里,我先是忙于工作,让自己走到了一个不需要太担心收入和失业的位置上。
然后,从三年前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知乎,写公众号,写社群。
这几年里的每一段时间,我都填的很满。
我曾经在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里写过:
如果你的时间“太满”了,没法调剂,那就只能在时间增量上想办法。比如,压缩其他可以压缩的时间。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我有跑步、游泳和健身的爱好,但所有的这些爱好早在大概3年前已经基本放弃了,晚上睡觉的时间也压缩到五六个小时,所有这些节约下来的碎片时间,我才能阅读、思考和写文章。
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不管再忙再累,都要固定的看书和学习,都要定期的输出思考的产物。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学习和输出的状态,持续了几年后。
到今年,终于到了无以为继的时刻了。
不是因为自己坚持不了了。
而是因为,从工作到生活,我又一次尝试新的突破了。
未来,我将会去接触一项全新的工作挑战。
犹豫很久之后,我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在自己而立之年,让自己再次突破工作的舒适圈。
与此同时,今年还有一件大事。
 
我和中信出版集团签订了出版合同,决定出一本新书。
关于这本书,我已经在昨天的发文里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总结就是,为了筹备这本书,我投入了大量精力,和中信的编辑一起反复讨论,确定主题、逻辑和章节,一篇篇地改稿、选稿、写稿,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这本书。
《成为极少数》。
但我必须强调的是:
所谓的“极少数”并不是指一个人的职位、收入或者能力有多突出。

而是敢于去打破自己固有的认知、习惯,能够突破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压抑的束缚的努力和斗志有多强韧。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忙忙碌碌迷茫失落的状态中打转?
因为很多人连想要打破这种状态的野心都不敢拥有。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4

越是千难万险
越要一往无前
刚才说的这些事,包括我自己想要在工作上再次突破,都还是外在的。
真正让我感到有心无力的其实来源于自身。
精力体力下降,以及人与生俱来的惰性。
现在的我有家人朋友的期待,有愈来愈多小伙伴的信任,还有很多人在坚持看我们发的文章。
已经定下的诸多目标,把我已经逼到了这个份上。
不能退,也没法退。
要么,认怂了事,如果不认怂,就只能是绝地反击,触底反弹。
越是千难万险,越要一往无前。
 
当你已经决意奋不顾身地投入挑战之时,之前的什么思维啊,方法啊,策略啊,都已经不能直接发挥作用了。
思路、方向、目标已经确定,也找到了方法,有没有足够的推动力将决定一切。
两军对垒,战前可以各种阴谋阳谋,各种运筹帷幄,真正对上了,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罢了。
《精武门》里,到了最后要决战的时刻,不是苦练拳法,而是每天跑步练体能。
就像小流氓把你逼到了墙角,这个时候讲道理还有什么用?
抡起拳头板砖,干就对了。

5

不要被生活轻易打败

起码我们曾拼过


知乎有个答主叫梦尧,曾经在知乎上写下过他在极度颓废、身体极差,甚至是快把自己玩死的状态下,是怎么把自己拉回来的经历(经授权转述)。
当时的他是一个吸烟9年,喝酒,作息不规律,熬夜,爱吃重口味油盐的人,曾经真的以为还能呼吸就真的能多活一天似的。
在被前任甩了之后,他几天没合眼,整个精神神经处于应激状态,关在一个小屋子里闷着抽烟,一包接一包。
然后摸鼠标键盘的时候,肌肉都在抖。
后来才垂死的睡着,醒来的时候汗把床被子全打湿了。
挣扎着爬起来后,面对这一切,他觉得自己需要改变了。
他尝试着在跑步机上跑了2公里,很慢的速度,用了将近20分钟。
在下跑步机的那一刻,天旋地转!差点没晕过去,眼前发黑,肺里全是血的味道。
他觉得当时要是挂了,一点都不意外。
这一切促使他下定决心去改变一些什么:只是为了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步。
从2公里发晕到跑完5公里无压力。这个过程用了2个月。
一开始非常缓慢,真的很累,可能那会神经真的受刺激了,居然坚持下来了。
一段时间后气色开始恢复,以前都是面色发黑的,后来熟人说,最近你气色好多了,脸红润了,终于有色泽了,之前你那憔悴的样子。
接着是戒烟戒酒,然后是改变作息,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在那篇回答里,关于意志力,他有一段发自肺腑的感想:
很多问题,不是“意志力”能解决的,其实就是个体力问题。
之后的他,彻底地和之前那个虚弱、颓废的人作了告别。
你要永远记得,你要改变体质,也同时意味着要与过去的生活方式做一个诀别。
希望大家都变得更好。不要被生活轻易打败,起码我们拼过。——知乎 梦尧
这篇真实经历的文章在知乎的赞同数达到了惊人的13万5千,应该是知乎全站赞同数最高的那一批了。
推荐每一个想要改变自己的人都去读一下(后台回复“知乎”提取链接)。

6

人生如跑步
想要笑到最后,需要掌握这三条原则
我一直觉得,人生很多时候都特别像跑步。
一开始落后太多,后面很难赶上,有可能跑着跑着就放弃了。
一开始冲得太猛,就可能后继乏力,关键时刻反而没有拼劲了。
要想跑得远,又不落人后,最重要的有三条:
一是跑出自己的节奏。
所有的长跑,节奏非常重要。
专业的人士都会严格按照配速来跑,不管前面带队的人跑得快还是慢,自己掐表、保持自己的节奏,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压住步伐。
这和工作生活是一样的,不管外面在兵荒马乱,都要保持自己内心的死生从容。
不会轻易看到他人如何,就头脑发热跟着上。
什么时候该积累,什么时候该沉淀,什么时候该露脸,什么时候该拼抢,一定要控制好节奏。
不掉队,不试图走捷径,到机会来临,看得到的弯道,一个猛冲,就可能突破了很多。
二是要有目标感。
读中学的时候看到过一个新闻。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长跑冠军,在历次比赛中,他总是能以同样的速度完成赛程。
当记者采访他跑步的心得时,他回答说,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因为每次给自己定的距离都不是很长,所以跑起来也就不觉得累。
而且每跑完一段距离,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于是越跑越起劲,越跑信心越足。
我和不少白手起家又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聊过天,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表达过一个观点,就是:
一开始梦想可能比较大,但基本都上都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真能做到这样。
他们只是选好赛道,不轻易动摇,然后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完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突破。
等到时间过去,会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走了这么远,和原本的自己拉开很大差距了。
积小胜为大胜,以持续的时间换进步的空间。
三是学会抱团前行。  
上学的时候听过一句话,至今觉得挺有意思:一个人走得快,两个人走得远。
真正的体育比赛里,不管是跑步还是自行车赛,都会形成多个“集团”。
很多考研的人,在复习准备的时候,往往都会约上几个研友一起复习占座,一起跑步锻炼,也是这个道理。
而一旦进入社会,特别是工作多年后,会发现,要想再往上走,跨越原有的层次,很多都要靠认识的人。
但这种人脉,不是强求而来。
以低层交高层是需要非常大的机遇的(也就是遇到贵人),对普通人而言,我更倾向于,找一些志同道合,一同奋进的人。
大家的目标、抱负都比较一致,都想要有所成就,一起发力于寒微之际,成事于机遇之间。
这样的抱团前行是螺旋式的,过去的好朋友慢慢变淡了,也不用太惋惜。
你每疏远一批朋友,往往也意味着你认识和链接到了另外一批朋友。
人生就应该像爬楼梯,每一层的螺旋上升,都会面临新的环境,结识新的朋友,而这又会反过来帮助你继续上升。
——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叫: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
跑步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当你跑起来之后,思绪恰恰是最放松的时候,天地、众生、自我,你都能用一种抽离的状态,去观察和体悟他们。
你会看到平原山川,车水马龙,这是见天地
看到人潮人海,万物喧嚣,这是见众生
最终,你回到自己的节奏上。
你的步伐,你的呼吸,你的路线。
这是,见自我
知乎梦尧在那篇十多万赞的回答最后,说到了为什么要把那段经历讲出来:
也许很多人在充满灰色的时光里,需要一份鼓励,曾经也有人像你一样战斗过。也许,就能点亮一个人一段时光。那该多么好啊。
这几年里,我写下几百篇文章,和大家一起探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的各种底层思维,各种人生法则,各种终极追求。
既是在回归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同样也希望能够在不经意间为谁点亮某一段时光。
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用我挺喜欢的一句话来收尾吧: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
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村上春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