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喝出来的?快乐水、续命奶茶......你中枪了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含糖饮料只是让你发胖?年轻人,你太天真,大肠癌风险猛增2倍了解下。

近期,“靠奶茶续命”这一话题风靡了我国整个年轻人群体。年轻人对奶茶到底有多痴迷?有人说,当代年轻人的工作热情,有一半是靠奶茶撑起来的。无数女明星为了贴近自己与粉丝之间的距离,甚至还纷纷争相营销“奶茶女孩”人设。另外,根据美团发布的《2020十一长假生活消费报告》,其平台上长沙本土某品牌奶茶一杯难求,订单量仅十一期间就超过了11亿,而该奶茶也将长沙直接推入了网红城市的顶流行列......这就是奶茶的力量!
图1:今天,你“续命”了吗?
与之相比,“快乐肥宅水”虽然热度有所不及,但它作为火了几十年的“老一代网红”,也从未过气,而是低调地渗透进了年轻人的生活。
尽管奶茶和可乐对人类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罄竹难书,比如奶茶极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可乐中的磷酸则能促进骨骼当中钙质的丢失等......但是,这次它们被提出来吊打,完全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糖(确切地说,是含有果糖),并且,与其他类型含糖饮料相比,奶茶与可乐在年轻人群体中最“受宠”,打击面更广。这就意味着,不只这两位,其他含糖饮料也存在着类似的安全隐患......

短暂的快乐,透支的是长远的健康

近期,一项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Gut上的研究发现,饮用含糖饮料与50岁以下女性罹患结直肠癌(CRC)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联系。青春期和成年后大量饮用含糖饮料(13~18岁)均会增加患CRC的风险[1]
图2:揭露含糖饮料摄入与CRC风险之间的研究
为了评估早发性CRC(50岁之前发生的CRC)的发生风险与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引用了护士健康研究II(NHSII)的数据,还通过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涵盖了124种在1960年~1982年的常见食物)对青少年(于1998年,年龄为13岁~18岁)的饮食方式进行了评估,并随访所有参与者至50岁,或死亡。
备注:
1.NHSII研究起于1989年,至今尚未终止。它纳入了美国116429例25~42岁间女性注册护士的资料,研究参与者每两年就其生活方式、人口统计学特征、病史、用药情况等进行一次详尽报道,每四年接受一次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
2.本研究中1杯等于8盎司,约计236.59毫升。
该研究证实,在成年人中,与每周饮用<1杯相比,每天饮用≥2杯含糖饮料的女性的早发性CRC风险上升了2.2倍(RR 2.18;95%CI 1.10-4.35;p=0.02),在这基础上,每天含糖饮料摄入量每多1杯,早发性CRC的风险将继续提高16%(RR 1.16;95%CI 1.00-1.36)。
但是,成年期每天增加人工增甜饮料(ASB;如用木糖醇、麦芽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菊糖等人工甜味剂替代果糖的饮料,这些饮料有时候被称为“无糖饮料”)或果汁摄入量与早发性CRC风险的升高无明显联系(ASB:RR 0.93;95%CI 0.83-1.04;果汁:RR 1.20;95%CI 0.74-1.94)(表1)。
表1:成年期摄入含糖饮料与早发性CRC风险之间的关联
但是,小编在此也提醒各位不要因此对ASB的危害掉以轻心,一些研究显示,ASB的摄入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上升[2]
该研究还发现,经矫正青春期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在13岁-18岁期间,每天增加1杯含糖饮料的摄入,随后的早发性CRC风险就能上升32%(RR,1.32;95%CI 1.00-1.75)。
表2:13-18岁年龄段含糖饮料摄入与早发性CRC风险的关联
最后,该研究还讨论道,美国人人均饮料消费量急剧上升(增加了约500%)的现象大约始于20世纪下半叶。
与老一辈相比,这一时期出生的人首次饮用含糖饮料的时候更年轻/年幼,并且摄入量更高。而这一时期的出生队列刚好与美国早发性CRC发病率的整体上升相吻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含糖饮料与早发性CRC风险之间的联系。
那么,有没有一种饮料能降低早发性CRC风险呢?
该研究也给出了结论,用脱脂或全脂牛奶代替含糖饮料对降低早发性CRC风险特别有益,牛奶和钙可能对早发性CRC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从1989年到2008年,在美国学龄儿童的含糖饮料消耗量增加了63%的同时,牛奶消耗量也降低了22%,牛奶摄入的减少很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的早发性CRC风险。

糖,为什么能引起CRC?

各种生物学机制支持着这一相关性的存在。
与摄入等热量固体食物相比,缺乏膳食纤维的含糖饮料会抑制饱腹感,促进过量的能量摄入,最终导致体重增加。并且,含糖饮料由于加入了大量果糖,升糖指数(GI)过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发血糖与胰岛素分泌的上升,长此以往,机体易产生胰岛素抵抗、炎症、肥胖和2型糖尿病,这些代谢因素均与CRC风险增加相关。
除此之外,超过小肠吸收能力的过量果糖到达结肠,还可通过引发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损害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肠道通透性,进而促使CRC的发生。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经高果糖玉米糖浆处理的小鼠具有大量结肠肿瘤生长,且肿瘤为侵袭性,这一改变独立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这为含糖饮料和CRC风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额外的支持。
读到最后的你,相信一定对含糖饮料的危害有了一定的了解啦。现在,是选择动动手指,将文章转发给“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还是喝杯奶茶压压惊呢?
参考资料:
[1]Jinhee Hur,Ebunoluwa Otegbeye,Hee-Kyung Joh.et al.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in adult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risk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women.Gut 2021 May 06.
[2]Qin P,Li Q,Zhao Y,et al.Sugar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obesity,type 2 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and all-cause mortality: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Eur J Epidemiol 2020 Jul;35(7).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晏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