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中国画大家 最具诗意的山水杰作!
云山夜雨 巫娜 - 空山寂寂
傅抱石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958年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是周恩来作于1917年的一首诗。这首诗如果用在新金陵画派对书画艺术的激情探索上,确不为过。
傅抱石、钱松嵒、宋文治、魏紫熙、亚明是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以他们五人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在60年代初,创造了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既实现了以中国画这一古老画种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命题,又实现了中国画笔墨语言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
傅抱石 潇潇暮雨 1945年
此作是“抱石皴傅抱石 待细把江山图画 1961年作
”风格最典型的诠译。它雄强不粗壮,潇洒而不纤细,其天机之动,阳开阴阖,至臻化境。
傅抱石用硬笔散锋轻皴,如风驰电掣,运生出华山横空出世的奇姿,变化多端的线条和长短相间的飞白,造就气象苍茫、云彩飞动、雾气迷蒙的微妙之境。诗人王昆仑有诗赞此画道:“丹青往代万千家,翘首今朝看异花。意动风来吹笔舞,江山无限走龙蛇。”
辛弃疾在《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中写道:“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澦,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傅抱石深爱辛词,借来其中警句为题,不仅使画意生色,而且贴切地表达了他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挚情感和刻意创造艺术美的坚定信念。
傅抱石 峡江帆影
傅抱石 西陵峡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60年代初,傅抱石带领江苏画家作行程二万三千余里的旅行写生,此后举办的“山河新貌画展”影响于画坛,他带领的江苏美术群体被称为新“金陵画派”。其作品也更加激情奔放、气势磅礴,富于时代气息。傅抱石在“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创新思想的激发下,借鉴历代山水皴法,结合对地质学的研究,创造了“抱石皴”技法。
《西陵峡》为傅抱石此期的代表性山水作品之一,那破笔散锋的“抱石皴”法,在他所喜用的皮纸上将西陵峡表现得苍劲雄健,水墨淋漓,意境浩瀚。画面构图饱满,峰不见顶反而愈显其高耸挺拔、气势磅礴。作品重视大形节奏,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傅抱石 巴山烟雨 1944年
傅抱石 观瀑图 1945年
本幅创作于1945年,时年画家41岁,画中题跋为石涛在其画作《桃花源白龙潭》中所诗。傅抱石以长幅巨篇布局写意,无出其右者,有醉后作画的酣畅之态和童心见山的天真之趣。足为傅抱石盛年翘楚之作。
录文:
高人修白业,朝对白龙潭。石上呼龙出,岩前构草庵。何以疗晨饥,采药常盈檐。种桃不计岁,回壁遗尘贪。
只明峰六六,莫辨径三三。逢人问迷津,引手当指南。伊余忆仙源,十载怀幽探。展转忽逾时,春风乘兴篮。
有幸晤芳躅,握手成长谈。一听鸣红泉,再生十笏盦。到此积虑浣。胜揽如沈酣。出阻在穷境,险历固所甘。
天都晦风雨,何日舒晴岚。乱走出空外,鸾鹤方同骖。
傅抱石 峡江山水图 1944年作
钱松喦 峡江帆影
钱松喦 极目海天
钱松喦 山高水长
钱松喦 华山秀峙
钱松喦 千山万水
宋文治 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文治 峡江图 1960年作
宋文治 云壑奔流图 1963年作
宋文治 万壑松风图 1991年作
宋文治 峡江帆影 1976年作
宋文治 峡江泊舟图
宋文治 峡江晓发 1979年作
宋文治 千里江陵一日还 1984年
魏紫熙 峡江帆影 1984年作
魏紫熙 云树秋山图 1984年作
魏紫熙 峡江耸翠 1985年作
魏紫熙 云涌秋山 1987年作
魏紫熙 峡江帆影 1989年作
魏紫熙 神女峰 1995年作
亚明 大江东去
亚明 峡江图 1976年作
亚明 平沙落雁
亚明 高山流水
亚明 观瀑图
亚明 观云论道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