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师要教会学生这四点
民小编说
老师们每天都向学生传授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知识学生是否能消化?作为一个老师,我们真正、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01-
学会认知——着重在逻辑思维
(1)“知”在这里不仅是指“知识”,它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切认识的对象。
(2)“认知”不仅是书本上的,课堂上的,也包括学会认识,学习各种社会学习规范,掌握学习的工具、求知的手段。
(3)学会认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
(4)学会认知,不能在学校教育中一次完成。“求知”将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02-
学会做事——着重在操作思维
(1)学会做事,将从传统意义上的掌握某种狭窄的劳动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
(2)学会做事,不仅指获取智力技能,而是指培养社会行为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人的群体等能力。
(3)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在“求知”过程中和养成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在工作中的革新能力。
-03-
学会共同生活——着重在情感思维
(1)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
(2)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3)学会共同生活,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4)学会共同生活,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
-04-
学会生存——着重在交往思维
(1)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2)学会生存,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我们都教给了学生什么?
我们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了吗?面对这个问题,为数不少的教师会觉得很尴尬。我们只教给了学生知识,枯燥乏味的知识,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也都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
在应试教育机制下,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追求考试的分数,为了分数,为了“重点”,教学重知识而轻能力,片面注重学生眼前的表现和学习成绩,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长远发展为代价,把考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过于看重教育的标准化,一个标准、一套教材、一份试卷、一种答案、一个评分标准、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差异性。我们可能只记住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却不知道培根还有另外一句名言:“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本之外。”知识是死的,智慧才是活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却关乎人生;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的教育教学决不能急功近利,只考虑学生的现在和学校的眼前利益,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适应、立足、服务、贡献社会的能力,我们需要教给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
曾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获奖者都说到是小时候老师和爸爸妈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有始有终,对人要诚信……这说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主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得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做人的品质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无论赋予教育怎样的意义,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不管学生将来能成为什么,我们首先是要他们“成人”,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这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要义。
生存的本领
“先学会生存,才能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生存本领远排在教授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前,只有拥有杰出的生存本领,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