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思精析试卷特点 探求领悟解题规律 ——2017年秋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分析

我想,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个人都不会否认,考试是检测一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提高程度的最有效的方式。而考试的表象呈现方式就是试卷了,一名教师,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对每一次的考试试卷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归纳出出题规律,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让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来。

2017年秋季开学转眼便是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区教育局为了考查区域内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全区性质的期中考试,这,是很有必要的。在繁忙的备考、应考、批卷的工作后,学生的成绩出来了,一切,都让区内教师惊诧了一番。因为,试卷题型和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多的变动,这,让学生在答题的时候颇为忙乱,成绩自然可想而知。可谓差强人意得很。

本次考试,题型究竟有何变化呢?今逐一做一分析。

一、      积累题

积累题有三种题型:

一为给下面加点字注意。共出了四个词语:商酌、赋予、翘盼、漫溯

四个词语中,“赋予”的“予”和“翘盼”的“翘”字错误率较高,学生中出现了标音错

误的现象,但从整体来说,此题型正确率较高。

二为现代诗歌默写。所考查的语句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句子。两句2分,皆为

诗中第一节的内容,没有给学生增加难度,正确率较高,但也有错误现象,错误的原因,应该有两种,或者是没背诵课文,或者是字不会写。

三为古诗文默写题。此种题型,细致划分,又有两种题型,一种是直接性默写,即给出古诗文的上句或者是下句,要求补全相连句子,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这类默写题,要求记诵准确,错字、别字、漏字、前后句顺序颠倒等现象都不得分。尤其要注意文字书写,要求书写正确,注重规范、工整,要求书写楷书。一种是理解性默写。这类题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记诵古诗文中的名句,还必须准确理解古诗文及名句的意思,了解名句中所运用的写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答题。这类默写题,同样要求记诵准确,错字、别字、漏字、前后顺序颠倒等现象都不得分。注意抒写要工整,书写潦草,让阅卷老师看不清,也是要丢分的。

此次考试,古诗文默写共计11分,有六道小题,全对的学生不多,丢分主要在白居易写的《钱塘湖春行》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丢分原因主要是这两首诗都是教材中第二课《格律诗五首》课后的古诗词,在教学中,老师只是要求学生背诵了,讲解的时候不细致,复习的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导致学生掌握不好,出现了较多的丢分现象。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在参加期初市里备课的时候,市教研员所说的话,在部编本教材全面使用的今天,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考试所考的范围内的,不要拘泥于以往的考试经验,教师要适应新的考试形式。同样,在期初的区里备课时,区教研员重申了市教研员的考试思想。而这次期中考试题型的变化,就是在告诉老师,要重视教材中的内容,课后练习题中的内容,同样也是考试范围内的。这就警戒老师们,要有大语文观,不要固守田园,而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考试。

教材为本,舍本逐末,一味地让学生去做试卷,而不钻研教材,既使学生所学知识不系统,也会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二、      阅读题

阅读题有三大题型:

一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又细分为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

课内文言文共计10分,所考篇目为《桃花源记》,题型上没有变化,第一小题是考查作

家作品知识,准确率很高。第二小题为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虽然仍是四个词语,但此题却发生了变化,按以往的惯例,考查的词语都是书中注释中的词语,但此次考试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四个词语竟然有三个词语不是书中注释中的词语。幸好所考词语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都夯实了词语含义,答题尚可。但却告诉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只盯住在书中注释词语的掌握情况,而要适当扩展,对书中出现的实词,也要让学生掌握。

第三、四、五小题都是所谓的问答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分析。从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有待提高。例如,第三小题的问题是“桃花林在渔人眼中是怎样一番景象?”如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只需对文章第一段渔人偶遇桃花林的语句进行简要分析即可。甚至,只需答出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就可以得全分。可是,在实际答题中,学生大多数回答的是描写桃花源的内容,而写桃花源的,是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学生答错的原因在于审题错误。即把问题理解为“桃花源在渔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林”和“源”的一字之差,让学生理解错误。这样错误的出现,不是学生的一时马虎,而是学生能力欠缺导致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知识传授,而更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别。不可否认,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仍然习惯以授受式教育为主,习惯了以课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通过老师讲,学生听,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老师教什么,学生就会什么,而老师没教的,学生就不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会动脑思考,主动分析。所以,题型稍微有一点变化,学生就不会了。“桃花源在渔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个问题是在备考的时候老师讲过的,并且,也让学生熟记了,我想,如果是考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是都能够答出来的,可是,仅仅改变了一个字,学生就都答错了,思维的懒惰,让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意识,这是这道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答错的原因。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真应该学习一下西方的教育方式,以启思、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拥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课外文言文共计5分,选文是教材中所没有的。我认为,课外文言文是最能够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所选文章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所没有接触到的,学生在考试中必须充分调动在课内文言文中所学的文言知识来翻译文章,理解文章,这样,才能准确答题。就像本次考试,选文是《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第一道题型是“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重点实词的理解,而这些实词,在课内文言文学习中,学生都有所涉及。这道题,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考查了学生的课内实词,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道题型是翻译题。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学生能积累一定的词汇,掌握一定的语法和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第三道题型是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选文是否理解了。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问题是“唐太宗从魏征的分析中学到了什么?”这道题,只要是学生在选文中找出魏征所说的话,然后,分析话语指向,联系上下语句的因果关系,是能够准确回答出来的,可是,这道题的得分并不理想,错误率很高。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是学生所畏惧的,因为,选文的不确定性,往往会使学生在考试中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其实,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出题者一般不会出令学生分析困难的试题,学生只要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是很容易得分的。今后只要加强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提高还是会很明显的。

阅读题的第二种试题是现代文阅读,选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历来,在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都是学生最头疼的。在40分钟的时间内,学生学生要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然后,再分析根据文章命制的七八道试题,时间很紧。而对文章理解的偏颇,会让学生在考试中大量的丢分。弄得学生苦不堪言,现代文阅读俨然成了学生心中的洪水猛兽一般,令学生谈之色变。

其实,我也是很厌烦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出题者不应以自己的思维妄意地揣度作者的心思,想当然地出一些奇葩题来愚弄学生,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够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的。

值得欣喜的是,在此次考试中,我发现,在试题的命制上,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例如,在考试中,有这样的两道题:一个问的是“文章第一段,写到伯父得到许多人的爱戴。请你把体现鲁迅先生受到大家爱戴的具体句子工整地抄写在下面”。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形式很是新颖;另一个问题是“作者提到自己童年读过的《水浒传》、《表》、《小约翰》三本书。你曾读过哪些课外书?请你写出其中的两本及作者。(一中一外)”。这道试题,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累量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批卷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是写出了两部书,但所写的却并不是一本中国的和一本外国的,不符合题意,导致了丢分。

阅读的第三种试题是名著阅读。一直以来,吉林省的阅读都重在考察四大名著,形式有点单一,不能完全地考查出学生名著阅读的水平,名著阅读的积累量和文学素养,我觉得,应该改一改了。

三、综合实践与作文

综合实践与作文由题目可知,分为两大题型:综合实践和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综合实践这两年变化很大,不再像以往一样,列出一个选段或者指出一种生活现象,让学生谈感悟和体会。现在,综合实践的题型多样了起来,但不管怎样变化,都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有的放矢。这样,能力的考查更具有科学性。

例如,本次考试中,综合实践有两道小题,一道题是问:在我们学过的《<老子>二章》中的《上善若水》一章中,找出体现“诚信、友善”的语句,工整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这道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课文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形式很是新颖。

另一道题,列举了《论语》中讨论君子的品行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也用对比的方式,仿例造句,然后,让学生阐述对所写之句的理解。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以试题的形式,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题型变化是成功的。

此次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在意你的表扬》,具体分析我已经另写了一边文章,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如有阅读者,请看我写的文章——《我在意你的表扬》解析与试作。

当我们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那,就应该适当的改变自己。现在,考试虽然存在这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但,它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最能够检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就不要一味地批判考试,而应顺应形势,研究它,分析它,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最终,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