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诫子书》的文字密码
既是一种巧遇,也是一种偶然,学校将要举行公开课,而我恰巧将要讲的,是《诫子书》。
讲《诫子书》还是换一篇文章?斯时的我,是颇为踌躇的。我知道,《诫子书》虽短,但这八十六个字里,却凝缩了颇多的语文元素。
文章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渗透着“智圣”诸葛亮浓浓的父爱,殷殷的教诲。这篇文章即使放到现在,对我们在修身立志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鉴效作用。
可这篇文章言简意丰,词蕴深厚,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要想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必须采取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从哪儿入手,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我拿起课本,一字一句地读着,读着。在文字的咀嚼中,这八十六个字竟慢慢地渗入到了我的思想中。
有人言,《诫子书》是一篇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观点,我并不苟同。
诸葛亮,一个生活在距我们一千八百年前的人物,怎知议论文?怎懂议论文?文中观点,只不过是诸葛亮在修身立志上,他的一家言罢了。
实际上,《诫子书》就是一封家书,一段家训,体现的是诸葛亮的拳拳之心,对儿子的劝诫之语而已。
我不想把它当成议论文,我想讲出我的语文。虽然我的思想很浅,浅得像一条时时可能断流的小溪,但,我却要用我的身与心,让这小溪歌唱。
我端起书,看着《诫子书》里的文字,深情地凝望,默默地注视,渐渐地,这些文字,入了我的眼,进了我的心。
初入我心的,是它的句式。全文八十六个字,一共十七句话,四字句就有十一个。而剩下的六句,也是两两相对的对偶句。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为了突出这种音韵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两组双重否定句进行简化重组,变成两组四字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学以广才”“志以成学”。这样的重组,是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尤令我喜的,是在潜读中,我发现了“夫”字里蕴藏的真意。
“夫”是用于句首的助词,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者要论述事情。而文中出现的两处“夫”,就是作者诸葛亮的两次议论的开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夫”引出的,是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修身养德方面的的教诲。
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从正面论述,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以双重否定句的形式,从反面论述。
细细分析,我还有这样的发现——
“非淡泊无以明志”对应着前一句的“俭以养德”。所以然者何?因为,“淡泊”的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而“俭”的意思是“俭朴节约”。只有秉持俭朴之风的人才能做到不慕名利,二者有其共性之处,所以是正反相对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对应前一句的“静以修身”。毋庸讳言,两句都提到了“静”,静乃修身之本,而唯有内心的宁静专一,才不会被外世所惑,从而坚定自己的志向,向着远大的目标而努力。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的“夫”引出的,是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治学立志方面的劝诫。
同样,“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从正面论述,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以双重否定句的形式,从反面论述。
而“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则是以否定句的形式,从反面论述放纵、浮躁对治学立志的害处。
当发现了“夫”的真意后,我的狂喜之情是无法遏抑的。这样的分析,让我对《诫子书》的解读豁然开朗了起来。它既使我摆脱了以议论文为标准分析课文的窠臼,也更便于我从家信和家训的文体形式入手,深入到文章思想、情感的教育上。
“夫”的问题解决了,我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结尾的六个四字句上。
咀嚼、玩味、品析中,覆在这六句话表层文字上的面纱开始轻轻地滑落,这时的我,心猛地一沉,很重,很重。
这沉重,和时间有关。这六句话,让我想到了王国维的“最是时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六句话是对时间流逝的慨叹,是对人生意义的提醒。青春不会常在,人间不会永存,唯有惜时,才不会辜负此生。
而这六句话,也是对前文的总结,它强调了前文所说的修身养德,治学立志的必要性。
至此,我真切地认识到,从言语形式入手解析文字密码,是通向语文深处的一条捷径。
告别了《诫子书》的解析,我终于可以投入到我的课堂,去斟酌《诫子书》的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