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听涛声到夕阳,祁崑绘《听泉图》
儒家学说中有一个观点叫“仁者寿”,这就是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道德高尚的人可以长寿。也就是说,古人把养生和道德紧密地联系起来。
仔细思考一下,这个观点也有道理。道德高尚的人往往是心胸豁达,明辨事理,这样的人懂得如何适应生长的规律,故此就能长寿。
古人觉得道德高尚的人,不会被世俗富贵所侵扰,喜欢隐居山林之中。画家们据此开创了山水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山居图”。
这幅近代名家祁崑画的《听泉图》,描绘的就是隐士山居的生活状态。画中弥散着静谧之美,让人想要走入画中,感受仁者的教诲,一同寻找长寿的办法。
祁崑 听泉图
画家在创作之前必须要有一个主题,技法往往要随着主题做适当地变化。就拿《听泉图》来说,祁崑是北京画家,他的风格受四王影响很大,喜欢画“北宗”山水。
当他决定要画隐士生活的时候,就不能完全表现高山深壑的壮美大气,他需要在创作中融入柔情,所以这幅《听泉图》中带有“南宗”山水的韵味。
祁崑是一位“以古为师”的画家,他在创作中讲究笔墨的程式与规范。
看《听泉图》中的几处细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了破除由此带来的呆板俗套,祁崑在构图和设色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祁崑 听泉图 局部
《听泉图》以平视的角度进行描绘,方便画家在创作中设置一系列的“观察点”。
为了强调画面的重点,祁崑在画的时候故意取了中全景。放弃对远景和近景的细致勾画。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画中人物烘托山水空间的美感。
既然表达儒家学说的观点,画中的人文气息必不可少。祁崑用有镜头感的画面,达到了展示山水空间的目的。创作的过程是服务主题的过程,祁崑没有“跑题”。
祁崑 听泉图 局部
祁崑用青绿技法描绘山水的秀美风貌,画中烟云弥散,溪水潺潺,山石自带润泽美感。
祁崑用斧劈皴勾画山石结构,用青绿色彩强调山石美感,用斑斑苔点展示苍润气息。设色、皴染、勾画,完美融合之后表现出乐山乐水的“仁者”生活。
“参天松色千年老,坐听涛声到夕阳”。就这样,儒家观点,诗中韵味被祁崑转化成图画,呈现出来。有的时候,探讨千言万语,也不如看画直观。
欣赏《听泉图》,就能意会许多道理。
祁崑 听泉图 局部
根据画中年款可以推算,这幅《听泉图》是祁崑后期作品。祁崑只活了44岁,如果他没有早逝,也许可以完成衰年变法,那么将会跨入大师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