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焕仙先生:怀瑾你惨了!我找到你,任务完成了,将来你就难了

提  示


袁焕仙先生简介
袁焕仙先生(1887—1966),四川省盐亭县人,南怀瑾先生之师。先后在成都、南京成立“维摩精舍”,讲学传法,一方度化,四众共仰,门下弟子众多,南怀瑾先生为其中翘楚。袁焕仙先生著述由南怀瑾、徐剑秋等编撰、缮稿,整理为《维摩精舍丛书》;近年出版有《袁焕仙著述集》。

想当年,我的老师袁先生,有一天,我们俩个人,在重庆山边在散步。他就拉到我说:“怀瑾啊,你惨了。”我说:“为什么?”(袁先生说)我没有事了。我嘛,这一趟来,找到了你,我交代了,没有事了。你呀,将来找你同样的一半的人都难哦。”古人说:“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我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我的学生,我也不是老师,可也找不到,那个学生。诸位都是我的朋友,不要把我当老师。要做我的学生,条件难了,世法、出世法、中国的、外国的、文的、武的,都要有一点;光学问也没有用,还要真正有修持的功夫;光功夫也没有用,还要真正的智慧。我也知道,找不到。你们的事,谁的事啊?诸佛菩萨你们自己的事,我才不管呢。佛法也不是我的事,文化也不是我的事,我已经尽心尽力了。

——南怀瑾先生《南禅七日》

以下摘自  袁焕仙先生《维摩精舍丛书.酬语》。文中“白话参考”为“南师如是说”公众号自撰,仅供参考,欲深入理解,请研读原文。


袁焕仙先生《复南教官怀瑾》
(节录)
台端丁年植学,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接物以礼,克己曰仁,曩在山时,老汉心窃内仪久矣。刻以书来,思把曹溪一滴,普润四生,且以用功险处、平处,得力处、非得力处,是处、非处,种种见、种种境、种种殊胜、非殊胜,悉以质余,而求一是处,讵曰余其识其途?
【白话参考】阁下(怀瑾)青年为学,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约束自身修仁行义,过去在山上时,老夫就暗自对你心仪很久了。你写信来,表示想把禅宗的一滴法乳布施出来,普润众生,而且把自己修行用功的危险处、平常处、得力处、不得力处、是处、非处、种种见地、种种境界、种种特别处、不特别处,都拿来询问我,希望寻求一个正确的见解,但是你怎能认定我就是识途的老马呢?
良以今之名贤,名响邦国,学富琅环,而齿摇摇、而发苍苍,擅一经或一艺者,大都承虚接响,即曰笃行刻实,亦不过文章富丽、考据精详耳。求一探源而澈底,固本而茂枝者,固不可得也。况青年如台端者乎?
【白话参考】说实在的,当今所谓的名人贤士,誉满海内、学富五车,他们齿摇发白、老迈年高,或专攻一类经书,或专攻一项技艺,其实大都谋虚逐妄,就算号称学行笃实,也不过是辞藻华丽、考据讲究罢了。要想找一个真正能够正本清源而根深叶茂的人,实在太难了。更何况要找到阁下这般的青年才俊呢?
抽绎来书,至再而复。初阅,惊为满纸琳琅者,今固通篇过患,岂前后异趣欤?盖热肠直指与非热肠直指耳!窃闻之,惟君子能受至言,况策趣心于内籍,倾明诚于上宗者乎?其开听,今以下事辟之,余不及。老汉罢也,抑何濡毫走颖,重费如许气力?良以社会国家,每况愈下,思得一二贤哲,一新之,一振之,遂不惜十指弦,与君千万弹也。
【白话参考】我反复阅读你的来信,梳理其中头绪。初读之时,惊叹于信中精思妙笔琳琅满目,可现在又觉得通篇都是问题,我的感受岂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其实,这是热心人直言不讳与普通人逢迎敷衍之间的不同。我听说,只有君子才能理解接受最高明的理论,何况是用心于佛典、倾心于禅宗的人呢?所以你好好听着,现在我把以下大事为你透彻解说,其他事都不去管。不过老夫老朽了,又何必如此耗费笔墨、不惜精力呢?实在因为社会、国家每况愈下,多么希望能有一两个仁人哲人出来振奋新兴,所以我才会不惜抡开十指,为你好好弹唱说法一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