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龙的厂长
属龙的厂长
外商发现了新大陆
天津市京津无线电厂是西青区杨柳青镇大柳濉村的村办企业,1990年建厂以来,连续两年亏损。1993年陆世来出任厂长。这个属龙的小伙子当时只有28岁,充满活力。进厂不久,他就发现亏损的病根是管理无序,纪律松弛。于是,他紧锣密鼓地建章建制,狠抓管理。三个月后,京津无线电厂实现了军事化管理。年底,这个厂扭亏为盈,实现利税138万元,职工收入人均增加1000元。职工和用户对他刮目相看了。
然而,1994年他们的主要加工单位与外商合资,自9月份起装配彩电一律采用电脑插件,而且插件准确,不易脱落。为此,外商提出取消他们这个加工点,因为手插质量难以保证。陆世
来召开职工大会,讲话声如重锤:“京津的命运捏在你们的手里,我们只有保证质量打出自已的威风,才能生存下去!”
他们果然打出“京津“的威风
合资后的第一批产品在“京津”加工。“京津”的职工连续几昼夜加班加点,以优质高效按时完成。外方总经理对1630台彩电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30台不合格,问题出在方方面面,唯独没有机芯组装方面的问题。
“京津”参予加工的北京牌8320—3彩电在1994年全国质量评比中获金奖。
手工插件居然超过电脑插件的质量,外商对此感到吃惊:“把'京津’的资料调来!’’品质部送来了他们加工的一万台彩电资料:合格率百分之百。
“去京津厂考察。 ”
外商在组装车间发现了新大陆:整洁、安静。专心致志工作的职工们,竟没有注意他这位不速之客。在会客室里,他感慨地对陆世来说:“在许多国家的电子组装企业里,员工操作是要戴上口罩的。以防止他们因交谈而插错位。你们这儿的管理是一流的。我必须对中国的企业重新认识。”
1991年底,由于市场形势所迫,整机厂对生产原器件的厂家降价11%,而且两个月后返款。但“京津”加工的机芯却没有降价,而且总经理特批:必须在一个月内给他们返款。“京津”成了整机厂的有力臂膀。
“中国人不能丢自己的脸!”
1994年9月,天津显示设备公司从美国接到订单,要求在10月1日装船1000台彩色显示器。当时,时间只有20天,而原材物料到达港口后,因种种原因耽误了15天,他们必须在5天内完成物料加工、插装机芯、组装整机。形势严峻,显示设备公司总经理找到陆世来说:“请在物料到厂后两天内把机芯送回。如不按时交货,美国公司将索赔200万美元。只要你们能完成,提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陆世来没有乘人之危提出任何附加条件,只按正常加工订价。他握着总经理的手说:“咱们想的都一样,中国人不能丢自己的脸!”
送走总经理,陆世来对全厂职工作了战前动员:“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物料到厂后,他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物料加工完毕,晚8点,插装机芯开始了。
9月的天还很闷热,蚊虫向工作台发起围攻,工人们忍受着叮咬挑灯夜战,凌晨四点,机芯全部插装完毕。
迎着黎明的曙光,他们迅速装车,在早晨8点之前就把机芯送到显示设备公司,为他们多赢得了宝贵的一天,保证了整机按时装船总经理紧紧握着陆世来的手说:“太谢谢了!你们这个合作伙伴太难得了,我们可离不开你们哪!”
以后显示设备公司的机芯加工全部放到“京津”厂。陆世来也确实给他们作劲:显示器厂原加工企业因质量差,常有退货、索赔事情发生。“京津”接手后,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使显示器厂由日产300台提高到600台,而且“京津”加工的1418显示器机芯在全国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现在,京津地区十几家电子公司都在“京津”加工机芯,他们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率,成为本市最大的散件组装企业。
(本文原载天津《支部生活》199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