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音乐撩倒:不历疯癫怎成魔。

我一个人

呆在屋里,

和我自己巨大的平静

呆在一起。

           ——费尔南多 佩索阿

否你也有时像我这样?突然像那热锅上的蚂蚁,无来由的被烫得原地乱窜。

这些天,我又变成“蚂蚁”了,无心情写文章,也无心看书,只拼了命地“杀时间”。各种手段都用尽了,不该伤害的人也“磋磨”了,然后被推回自己的世界里,安静下来了。

看呐:

我趴在地上并不安分,也是张牙舞爪的样子:时而卷曲,时而摊开,不停的翻转。浑然一张煎饼,在锅里滚烫。

《If You 》的旋律循环着,要不是这好听的钢琴声,我真的会忘记自己在地上。回忆最是那迷人的陷阱,一旦陷入就不免流连。想来最初遇见此音时,还是热衷于QQ空间的年岁,我仍是一个热血灼心的青年,一位朋友分享此歌的live版本,只听得了一遍并无感。

恰似与某些深缘者不经意的初遇,也不过在无精打采的午后,谁对谁也没有好脸色,至于如何变成梦里的缱绻魂牵;忆里的笑靥如花,当初是谁也不曾预料得到的。

总之,也似迷恋一段相思般,一曲也听得如此欲罢不能了。大概是第二次邂逅时,是换了共享的人儿,听歌时竟忘了分寸,故事不由得嵌入其中了,如此方越听越有味道。

至于是被音乐打动,还是对往事的追究,也不必刨根问底。总之,爱得又执又着,几年前能反反复复地听,时至今日依旧要循环往复,人间世事不过循环耳尔。

 PART 2

音乐

是一个开放的记忆库,其储存空间总够无限延展,乘着回忆的嘉年华。

所以,人们爱音乐,因着此间的生命感。不同人于同一首歌里可以洒下不同的种子,旧事化做新事的养料,心事从旧果里羽化,一层层地堆积,一片片成蝶,每一个音符都是往事的浴火之声,每一句词都是时光的淬炼沉淀。

所幸:时光里无法言说的深浅种种,早已嵌入乐曲里,每每相逢,都是“薄皮厚陷儿”的狂欢佳节。

脚麻了,于是我又换了个姿势,将双腿抬到沙发上,躺成瀑布的样子。头发旋得像激起的浪花,很不舒服地铬着脑袋。房顶的光刺眼,我举着手机遮光,就用这样一个姿势,终于可以安心写几个字。

倘若写得顺畅,一首歌就可以带来很多故事,可也有不顺手的时候,比如像今晚,我就是一张一面摊糊,一面没熟的煎饼,360度原地旋转几,依旧是焦躁,无力翻身。

这场景,“热锅上胡跑乱闯的蚂蚁”比喻自己最贴切。总之,“静下来”三个字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鸿篇巨制”。之前因为尚有琐碎性工作做掩盖,每天忙忙碌碌,也就表现得不那般明显。

却原来:每一个无需直面内心的日子其实省心。而今,每日每日的居家隔离,方寸之地困了个自己,走到哪里都有等待安排的空隙,这种种心浮气躁就显现得尤为明显了。

PART 3 

自由对

习惯被安排的人而言,就是囚牢,双手捧着也觉得似镣铐。

写到这里,当下的现状——我是如此不情愿靠近自己——也就浮出水面了。看我:我不停地踏入室友的空间,限制她玩手机、看视频的自由,就是希望她也进入我的世界,给我制造点喧哗,以免我在“安静”里被荒芜吞噬。

说来也不奇怪,到底人最难掌握的莫非“平衡”二字了。

曾经对自己要求太多,背负太多的意义,经历了一两年的低谷,无疑那种高要求高压方式是不合理的,证实那种过分苛刻,是与自己相处的失败模式。

旧的已经被验证为不合理,而新的生活模式尚未成型,此期间的迷惘也可想而知。我是那个人格被揉碎的人,熊熊烈火曾烧光我生的意志,万幸行将就木时,生命的灰烬也营养了新的希望,小小的生命身旁没有篱笆的束缚,少了熟悉的安全感,全是新奇的待开发。

一切重新来过,不是最初的初生牛犊了,毕竟吃了失败的苦,踏向未来的步子难免迟疑。这应该可以被体谅,写到这里种种表现背后的本质也算有了模糊样子。

然而,“知道/意识到”只是一个开始,与自己相处的和谐之音,曲谱尚无,却知第一步是:安静地坐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