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0年,前燕皇帝慕容俊已进入弥留之...

公元360年,前燕皇帝慕容俊已进入弥留之际,他握着慕容恪的双手说道:“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如今二贼未平,而景茂年幼,国家艰难,我想将皇位传给你,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慕容恪连忙跪伏于地,诚惶诚恐地说道:“太子虽然年幼,却是战胜残敌、治理国家的英明之主。臣算什么,岂敢干预正统!”
 
慕容俊怒道:“你我兄弟之间,何必装腔作势!”
 
慕容恪连忙恭谨地回道:“陛下若以为臣能堪天下之大任,那臣为何不能辅佐幼主呢!”
 
听完此言,慕容俊转怒为喜道:“你若能行周公之事,我还有何担忧呢!”
 
没过几天,一代雄主慕容俊在邺城溘然长逝。幼主慕容暐即位后,立其母可足浑氏为皇太后,以太原王慕容恪为太宰,总揽朝政;慕容评为太傅、慕舆根为太师,参辅朝朝政。
 
慕容恪是谁?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他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四子,幼时不招其父待见。十五岁时因才能出众得到父亲赏识,有了领军上前线作战的机会。
 
慕容恪深具谋略,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曾战胜昌黎、密云;大破高句丽、宇文部;他以铁甲连环马阵力擒冉闵,灭冉魏政权……可以说,慕容恪为前燕的发展壮大立下了赫赫战功,难怪慕容俊临终前以国事相托。
 
慕容俊死后,慕舆根开始有了野心,他自恃前朝老臣,内心不服慕容恪,举止十分傲慢。那时,可足浑太后开始干预朝政,慕舆根想趁机作乱,但又忌惮慕容恪。
 
于是,慕舆根故意试探慕容恪:“如今皇上年幼,母后干政,殿下要防止意外,以保万全。定天下者,殿下之功。兄亡弟及,自古已有先例,殿下何不废今上为王,自立为帝,此乃大燕之福也。”
 
慕容恪正色斥道:“你莫不是喝醉了吧?竟然出此大逆无道之语!我与你同受先帝遗诏,你难道忘了?”
 
慕舆根没想到慕容恪的态度是如此坚决,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只得讪讪而退。
 
慕容恪将此事告诉慕容垂,慕容垂劝他将慕舆根杀掉,以除后患。慕容恪却以大局为重,说道:“先帝尸骨未寒,先诛大臣,若传到外面,将对朝廷不利。”
 
慕容恪没有动手,慕舆根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为以防万一,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可足浑太后面前诋毁慕容恪。
 
慕舆根说道:“太宰、太傅二人图谋不轨,欲颠覆社稷,臣请领禁卫兵将其诛杀。”
 
可足浑信以为真,年幼的慕容暐却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慕舆根说道:“慕容恪、慕容评乃皇亲国戚,先帝的托孤之臣,必不会干这种事;也许是你想作难吧?”
 
慕容暐虽然语气稚嫩,却句句扎在慕舆根的心头,令其惶恐不安,便不再言语。可足浑太后见状,只得将此事搁置。
 
慕舆根的一举一动都在慕容恪的掌握之中,他感到再不动手,可能会误了大事。于是,慕容恪与慕容评联手,果断采取行动,杀掉了幕舆根及其党羽。
 
慕容恪诛杀了慕舆根,还是在朝野内外引起了不小震动。为安抚人心,慕容恪举止如常,出门只带一个随从。
 
有人提醒慕容恪,要适当加强保卫,注意自身安全。慕容恪回道:“如今内外汹汹,人情不安,我只有表现得随意一些,才能稳定人心,我要是整天疑神疑鬼,大家更没有主心骨了!”
 
慕容恪自从统揽朝政以来,他虚怀若谷,兢兢业业,每遇大事必与慕容评商议,从不专权。下朝回家,则恪守孝道,读书不倦。
 
东晋朝廷听说燕主慕容俊去世,以为中原可图,有人劝桓温趁机北伐。桓温回答说:“慕容恪还在,忧患大着呢。”
 
在慕容恪辅政的几年里,前燕的版图进一步扩张,讨吕护平野王、击东晋下洛阳,慕容恪立下赫赫战功。在前燕势力达到顶点之际,慕容恪却一病不起了。
 
为此,慕容恪不得不考虑继任者人选。他对慕容评的为人并不放心,有心将大司马之职授予吴王慕容垂。
 
于是,他强支病体,对燕主慕容暐说:“吴王垂之才十倍于臣,臣死之后,愿把军国大政委任吴王。”说完便与世长辞。
 
慕容恪去世后,慕容垂越发被孤立,遭到了慕容评与可足浑太后的排斥与迫害,被迫出走前秦。从此,前燕已没有实力派大将,国力开始走向衰弱,并于公元369年被前秦王猛所灭。

好在,慕容垂虽然投靠了前秦,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复国之志,隐忍八年,鼓动苻坚发动淝水之战,从而趁乱再次立国,匡复大燕,史称后燕。
 
慕容恪受先皇临终托孤,恪守人臣之道,可谓忠矣;面对奸臣作乱,欲危社稷,慕容恪果断出手,诛杀反贼,可谓智矣;面对内忧外患,慕容恪内振朝纲,外拓疆土,使大燕恢复勃勃生机,可谓股肱之臣。

在慕容氏燕国近百年历史中,一共出现三个人杰,他们分别是:慕容翰、慕容恪、慕容垂,他们如同接力赛一般,将燕国的辉煌一次次推向顶点。当他们不在时,燕国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