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之为病、变幻百端,解忧思路:温化、滋阴、顺气、开窍
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一语中的,对痰病的广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然痰饮该怎么治疗呢?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化痰的思路都有哪些呢?
中医所说的“痰”,并不仅仅是指咳吐而出的粘稠之物,它还泛指一切“非人体生理所需的代谢性分泌物”。人体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需水谷精微及津血滋养,若有阻滞,则膏脂凝聚而生痰浊。故凡气血不畅之处,即津凝生痰之所。
脾主湿,肺主津,湿聚津凝则为痰,故前人有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虽生于脾肺,但随气血潜移默行,于人体周身,可无处不至。咳吐于肺胃者,乃有形之痰;蕴藏于腠理者,乃无形之痰。无形之痰伏于体内,随痰浊多少之不同、潜伏部位之不同,而变症百出。因其病机隐晦,难以辨察,故医者时常感叹:“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 ”!
痰,最初本是病理的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沦为了致病的因素,是致病最为广泛的实邪之一,欲为良医者,当深究之!
何以辨知痰湿体质?辨证要点如下:
1、舌苔厚腻,脉滑濡
2、口腔粘腻
3、头脑昏朦,沉沉欲睡
4、胃脘痞满,恶饮水
5、面目浮肿
6、肢体困重
7、大便粘滞难解
8、小便浑浊,骚腥味重
9、汗出酸腻,头发油腻,眼屎多、耳垢多。
10、皮下结节包块,或皮肤疮痘赘生。
治痰的思路:
因气机升降出入之异,脏腑寒热虚实之别,痰之特性,亦各不相同。治痰之法,归纳如下:
一、温化寒痰法:阳虚之人,痰从寒生,其痰清稀而色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即是言此。
二、清化热痰法:火旺之人,炼液成痰,痰亦化热,其痰粘稠而色黄。当清解其热,热不去,痰难消。
三、燥湿化痰法:脾主湿,湿聚生痰。湿气者,当以燥气克之。
四、滋阴化痰法:津液清稀则流畅,浓稠则滞涩。阴虚者,津液粘稠,凝而生痰,当滋阴以稀释之,而后能化。
五、软坚化痰法:顽痰胶结,或生瘰疬、或生囊肿、或生瘿瘤、或生肿瘤,寻常化痰之法,攻之不克,需软坚散结而化之。
六、降气化痰法:水涨则船高,气逆于上,痰浊不降,治当降气为主,兼以化痰。
七、顺气化痰法: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凝。气机宣畅,如风吹云动,痰涎自会消散。
八、开窍化痰法:痰浊壅盛,闭塞心窍则神识迷乱;闭塞上窍则五官不灵,治当化痰开窍。
九、搜剔顽痰法:痰涎久伏,深据体内隐僻之处,寻常之药,力不能及,当以峻猛之品搜剔之。
十、涌吐痰涎法:痰在脘腹之下者,可泻之;痰在胸膈之上者,可吐之。此因势利导之法也。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