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红孩儿被曝是中科院博士:坚持做对这三件事,才是孩子最好的摆渡人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西游记》中红孩儿的一句台词,成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也包含着几代人的回忆。而由赵欣培扮演的红孩儿,其经典的“孩子王”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赵欣培因饰演红孩儿一角,收获了大量粉丝,成了当时众人瞩目的童星,但如今他却有着另外的身份:中科院博士生,52家公司的投资人,身家过亿的成功人士。

赵欣培真实身份曝光后,很多网友称太励志,直呼:“不愧是牛魔王的娃,牛娃。”

戏演得好,学习拔尖,如今事业有成,如此牛娃,背后一定有牛气的父母。

赵欣培的父母,两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没有殷实的家底,也没有高学历,他们是如何养的孩子?

1.
做有格局的父母
引导孩子看清未来的路

赵欣培父母是双职工,虽忙于工作,但从没落下对孩子的教育。

5岁时,赵欣培的幼儿园有剧组来挑小演员,很多孩子都想试试,赵欣培父母也给他报了名。

试镜时,赵欣培表演抢一个女孩手中的玩具,他可爱的外表,活泼淘气的天性,毫不怯场的表现,一举俘获了导演的心。

而这部名为《茁壮成长》的故事片,就成了他的第一部演艺作品。

在剧组拍戏那段时间,赵欣培在里面拍戏,妈妈就一直在外面陪着。后来,赵欣培又被推荐到《西游记》剧组演红孩儿,没想这次演出让赵欣培成了不折不扣的小名人。

紧接着各种片约、广告纷沓至来,他家门槛也大有被踩破之势。

然而,眼前的利益,一夜成名的喜悦,并没有令父母头脑发昏,他们依旧看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认为前面的路还很长,拒绝了演出机会。

比起摆在孩子眼前这条人生捷径,赵欣培父母更看重孩子多方面成长,并没让短时利益,绊住孩子发展自我的脚步。

而另一位叫范晓勤的孩子,因为长得像马云走红,但他却走着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范晓勤生长在江西农村,是当地的贫困家庭,曝光之后,马云也很关注,并表示愿意资助他上大学。

这也让他彻底红了,许多慈善人士、商家纷纷上门,有要资助小马云上学的,有的则请他拍广告、影片。

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机会,范晓勤的父亲却扬言道:“我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我有好处,做什么我都答应。对我没好处的,我就拒绝。”

最终,他同意8岁的范晓勤与一位姓刘的老板签约。之后,范晓勤便过起了“小马总”的生活:参加各种电视节目、时装走秀,有专人接送上学。

再后来,范晓勤就被保姆王云辉带着各地录制视频赚钱,彻底辍学,对此,父亲却不放在心上。前不久,小马云被公司解雇又回到老家,而14岁的他,竟然还不会做十以内的加减法。

范晓勤本有改写命运的机会,却被父亲的短视给荒废了。

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

父母要让孩子具备丰富的知识,有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放在别人眼下展览的天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人生是复杂、漫长的,孩子在某方面出众,并不意味着就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在教育上,如果父母只见眼前利益,难免疏忽孩子正常的成长,但如果能从孩子利益出发,为他将来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着想,他才能走在正路之上。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路。

放下功利之心的养育,孩子才能见到更宽广的世界,让他有机会选择属于自己的路,并且真正地长大成人。

2.
做有智慧的父母
尊重并帮助孩子
发展兴趣,追求梦想

孩子的兴趣如隐藏的生命密码,它若被呵护并得到发展,人生大门就会被开启。

赵欣培8岁拍完红孩儿,正值学校开设计算机兴趣班,很快他迷上了计算机。

说起拍戏和计算机,他表示:拍戏时感觉很好玩,但拍完了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也就觉得没意思了。但计算机不一样,越研究越发现它深不可测,就越想把它弄明白。

赵欣培天性喜欢研究事物,而计算机神奇强大的功能,深深吸引并让他沉浸其中。

父母见孩子如此喜欢计算机,并不在意拍戏所带来的“甜头”,明白了孩子的意愿,他们下定决心为赵欣培拒绝所有拍摄邀请,全力支持他专心研究计算机。

在父母的支持、以及研究计算机的带动下,赵欣培的成绩也突飞猛进,并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几名。后来更是一路开挂,被保送北京二中、进入北大、又被保送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最终拿到博士学位。

父母的尊重和帮助,就如一副强心剂,让赵欣培对爱好更加笃定,充满信心,他心无旁鹜地潜入计算机世界,思维和眼界也因此被拓宽,而学习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演员耿乐从小喜欢画画,一支笔一张纸就能让安静坐上半天,他最爱画喜欢的玩具,以及电影里的情节。

知道孩子喜欢画画,父母也非常支持。为让他学画、有画画的素材,爸爸带他上少年宫学素描,观看新上影的电影。

耿乐学画、看电影,在父母心里就是头等大事,爸爸甚至会跟老师请假,让他放孩子看电影。在父母的支持下,耿乐顺利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

耿乐身上有种特别的艺术气质,后来被电影导演看中,从此走上了演员之路,而这也正是他理想的生活。

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说:

如果父母支持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孩子会主动充满干劲并热情地应对挑战,获得内在驱动能力。

孩子的兴趣,如果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他的激情就会爆发,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有助于形成内在驱动能力。

拥有内在驱动的孩子,不畏困难,能够持续一生地追求着更高目标,最终实现梦想,也实现自我价值。

尊重并帮助孩子发展兴趣,是父母的智慧,更是孩子的福气。

3.
做有担当的父母
在经济上奋力托举孩子
在精神上做孩子的榜样

赵欣培接触计算机后,越来越不满足偶尔才能使用,他想有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

在那个万元户都很少的年代,一台Z80计算机的价格在8千多,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

但赵欣培父母一直把孩子的需求放在心上,四处托人、找关系,最终以6千多的价格,给赵欣培买了一台计算机。

有了计算机后,他就更加用功地钻研起来。中学时,赵欣培在学校搞起了计算机兴趣社团,带领同学们一起研究、探讨。高中毕业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大计算机系。

孩子能全力追求理想,离不开父母的担当,以及在经济上的奋力托举,有他们兜底,孩子才能有不可抵挡的勇气。

杨真真是山东潍坊茂腔剧团的一名演员,艺校毕业后,她顺利考进了茂腔剧团。

她是在初中时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并喜欢上了茂腔,从此就有上台表演的渴望。

为了支持女儿,父母不惜每周拿出10元钱,让她到卡拉OK里锻炼嗓子和胆量,更是花费1300多元钱,从外地买回一台电钢琴。而那时,杨真真父亲每月工资也才200来块。

父母对女儿的爱、支持,成了杨真真的精神力量,提起父母她热泪满眶,表示父母虽然个头不高,在她心中却非常高大。

知乎上有人提问“你的精神榜样是谁”?

一位网友回答说是父亲,网友的父亲虽是农民,却是个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人。他希望孩子读更多的书,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全力支持。

为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父母不惜倾其所有,他们对孩子的期待,笃定、信任的态度,成为了孩子精神的榜样。

它就像孩子生命中的一盏灯,让他迷茫时找到方向,在失败时有站起来的力量。这样的陪伴、支持以及鼓励,不但成为孩子的铠甲,也内化成他强大的生命力。

教育家孙云晓说:

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父母给孩子开阔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才能够发现自己;父母尊重、支持孩子的兴趣,他的内在巨人才会被唤醒;父母奋力托举,在精神上引领他,孩子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摆渡人。按照生命召唤的方向,为他摇浆、护航,终将能把孩子送达想要到达的彼岸。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
*作者:娇云,以文字疗己悦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