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陵墓中,发现两千年前的虎坚果,可是我国农民为何不种它
在埃及法老的陵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两千年前的虎坚果,它被誉为是古埃及的“国民植物”。然而在我国,虎坚果却并不受到青睐,反而我国农民对它却又爱又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古埃及文明灿烂辉煌,雄伟耸立的金字塔更是昭示了古埃及帝国的伟大。埃及境内矗立着数百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金字塔当属胡夫金字塔,但若是论及神秘程度,图坦卡蒙金字塔绝对会居于首位。图坦卡蒙是古埃及著名的法老,他身患绝症且在位时间不长,却拥有历代帝王都未享受过的殡葬待遇,其陵墓也被称为是“古埃及最豪华的帝王陵寝”。
1903年,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带领考古团队来到埃及,对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都进行了发掘,最终找到图坦卡蒙的墓葬入口,有趣的是,它居然位于另一位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之下。在图坦卡蒙墓中,考古专家先后发现了大量随葬品,如金器、玛瑙、玉石等等,同时还找到了图坦卡蒙法老完整的木乃伊,为考古界揭开古埃及谜团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霍华德·卡特教授对于图坦卡蒙墓的发掘十分重视,他甚至与助手发掘了陵墓内室的每一处角落,旨在不会遗落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在陪葬室中,霍华德·卡特教授意外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木盒子,木盒子体积并不大,类似于饭盒大小,整体呈长方形,其上绘制有大量图案,都是古代埃及农民劳作的场景。庆幸的是,虽然木盒子已经经历过数千年的岁月,但由于陵墓内干燥无比,因此其破损程度并不大。霍华德·卡特与助手轻松打开了盒子,并从中找到了不少干瘪的麦粒。值得一提的是,除麦粒之外,盒子中也盛放了不少指甲盖大小的黑色干果。经过农业学家的辨认,确定黑色干果正是古埃及国内大名鼎鼎的虎坚果。
虎坚果是什么?它是一种名为油莎草植物的种子,也被称为是“油莎豆”。油莎草是古埃及国内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起初的时候,它只是生长于野外,但古埃及人却发现了它们的妙用,既然将其引入耕种行列。油莎草对于古埃及人而言,可谓“全身都是宝”,油莎草的茎部粗壮强劲,可以编制成席子,既能起到解暑纳凉的效果,又可以驱逐蚊蝇侵扰。油莎草的叶子也能被制成纸张,供书写之用。至于被称为“虎坚果”的油莎豆,更是成为了古埃及人主要的粮食,它既可以被制成油莎豆饭,也能专门用于榨油,还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零食。
20世纪中叶,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国外一些农作物品种也相继进入我国,油莎豆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曾先后在1952年和1960年时,分别从前苏联和保加利亚引种过油莎豆。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我国国内的农业种植技术并不成熟,导致油莎豆的收割与采摘都十分复杂,尤其是榨油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油莎豆并未成为我国重视的油类作物品种,甚至它还为当时的农民带来不少大麻烦。
油莎豆本身繁殖能力极强,且容易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因此油莎豆一旦收割不彻底,就会有种子遗落在地里,第二年春天生根发芽,在田地里大面积繁殖。如此一来,玉米、小麦甚至是水稻,都受到了油莎豆植株的侵扰,它们肆意霸占着旱地水田,成为了令农民们烦不胜烦的“杂草”,真正称得上是“除也除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依靠油莎豆超强的繁殖能力,农民完全可以将一块地撂荒任其生长,但偏偏油莎豆植株长势东倒西歪,需要专业收割机进行收割,相比于传统作物而言,这无疑又为农民增添了巨大的成本。
不过油莎豆也有“翻身做主人”的时候,随着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油莎豆的优势开始慢慢展现,甚至成为了农民们的“心头肉”。现今我国不少地区都大规模种植了油莎豆,该作物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能够作为种子随意播撒,其亩产鲜豆约1000公斤,还免去了除草的烦恼。据有经验的农民称,每亩油莎豆产油量相当于7亩油菜,更可以提纯淀粉、糖等副产品。每亩油莎豆田杂草的产量可以达到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等畜类的优质饲料。
由此可见,我们人类的社会想要进步,先进生产力才是第一要务,只有科技创新发展,才能“变废为宝”,油莎豆的“翻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也希望国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让农业现代化继续迈向新的征程。
参考资料:《国外进口农作物培育宝典》李煌著 山西农业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