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平和

中正平和系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

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正平和,《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所之绳也。

道教语,中正平和指的是正气。《太平经,含三气兴帝王法》:“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北周廋信道士步虚词之曰:“中和炼九气,申子谢三元。”

“中正平和”,此后引申为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种原则。

儒家认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能达到致中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的境界了。

现代汉语词典释:中正是指公正、公平的意思,平和泛指性情和言行温和,气氛平静,纷争停息的意思。

“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名言典故】: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意思就是,当一个人,被时代和当局所器重时,就要负起重任,就要有所作为;在不被人看中时,就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甘于寂寞,修身养性,博闻强识。

(0)

相关推荐

  •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这句话中"道&q ...

  • 大白话说中医第二十期|不冷不热,中正平和

    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 在如今,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注意养生,而且大多数年龄偏大一点的的朋友更喜欢中医,因为人在40岁往后,身体的元气就要开始减弱,50岁以后,元气的变化会非常的快. 这个年龄受了邪 ...

  • 土豆,中正平和,最接地气

    健脾,不能只健脾,肾助脾阳,肝藏脾血,肺行脾气.五脏相通,本是一脏,一损俱损. 暑热长夏,脾主时令,当健脾去湿.五脏取原穴,如太溪.太冲.太白.六腑取合穴,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腑为通,脏为补. 土 ...

  • 梅兰芳艺术最讲中正平和

    (原载北京晨报  作者和璐璐) "先父梅兰芳先生艺术的'中和之美'跟他的一生为人相关."梅葆玖从自己是一个普通演员的角度提及父亲所创建的表演体系:体系中表演实践的"中心灵 ...

  • 守拙抱朴,中正平和,物极必反,平衡是佛

    人类的任何名利系统为什么总是趋于不平衡?名利系统为什么总是难逃崩溃的命运?名利系统之间为什么总是不可长久?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总是冲突不断?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心理疾病?为什么社会财富愈多而成员之间的分配 ...

  • 文化教育论坛:浅论“中正平和”精神在语文课堂的教学

    "中正平和"意思是为人处世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性情温和,心态良好.这一精神是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曾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

  • 中国书协副主席顾亚龙书法中正平和,气质很像启功

    昨天09:34大图模式顾亚龙,现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书法院院长. 大图模式顾亚龙对书法艺术的眷恋,据说始于高中时一次公园的闲游,无意间发现了园内廊壁上陈列着几十件书法 ...

  • 小论起名(四) 重在中正平和

    中正平和 二.中国人起名,重在中正平和. 前面我们在别的文章之中,也曾经讲过-- 我华夏道统之中,至高(至道至德)的规则,并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所谓辉煌绚烂,所谓如日中天,所谓登凌绝顶,所谓光鲜亮丽,所 ...

  • 养好气血最好的办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平和地进补

    春末,当为入夏做准备打基础 这段时间总的养生方向是益气养血 气血充足了,夏天就好过了 白天精神好面色华,晚上也能睡个好觉 益气养血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常常通过看一个人的气色来判断他的生命质量如何 ...

  • 练习太极拳怎样保持尾闾中正?

    前面的文章中谈到了尾闾中正!怎样保持中正就是以下想谈的内容.但愿能思路清晰,文笔到位,不负所望. 所谓守中,用中,护中,行中实际就是保持中正. 一,架子的中正:过去传统练法都有站桩的要求,站桩能使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