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乡村故事】辘轳井采风手记

辘轳井采风手记

前日雨后初晴,天暖气爽,故有远足。出城一路向西,过核桃窊山口沿寨山南行直奔辘轳井村。春夏相交时,满目的黄刺玫盛开,一丛丛绚烂就在眼前,远的定格,近的掠过,可谓风光无限。

关于辘轳井这个村子前年和一考古专家来过,是想看看一山沟里的摩崖石刻,遗憾路径泥泞,其之号称“坦克”的奔驰亦无法通过。折返回时顺便一游“汤帝行宫”,与村庄可谓擦肩而过。此次再来,缘于对地名的兴趣,自从南村镇划归城区以后,它们村名的由来便进入我的视野。

路很好,宽阔平坦,越近村有工程越多越大,尘土飞扬,好在我关心的却是另类。村口见有老农荷锄下地,因有农村工作经历,到哪也不认生,就追过去搭讪。可惜此人并不是本村人,只好辞而进村。

村中再遇老者,带着眼睛,很有风度,于是迎上打招呼。此1945年生人,李姓名福全,人还热情,喜之攀谈有时。原来这个村80%的村民姓李,李家是坐地户,是从南面的陈庄迁来的。按照习惯,我先问了村子的地形地貌。该村坐落于两条山脉中间,北为核桃窊山口,南为峪口,村西是东山,有骆驼沟等多道沟岭。西为群山,有石佛沟、盔沟、原庄沟、五串山。石佛沟是因沟中有摩崖石刻,五串山是一道山脉有五个山顶。村北是北河,流向核桃窊山口,村南有南河,流出峪口山口,两条河和两道山岭中间圪夹着一块冲积坪地,上面的村庄就叫辘轳井村。这是长七八里的山沟里唯一的一块平处,有别于北面的核桃窊和南面的峪口等村。

说到村名为什么叫辘轳井村,年已70多的福全说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但村确有辘轳井。当详问井之事,福全把我引到村北深沟,指着一水井房说,我们村过去井多,都是辘轳搅水,但是唯独村北边的一眼井水旺,可以保证全村人的饮用水。水旺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在1960年千年不遇的干旱时,全村人不分黑白担水浇地,井水也不见低一寸。就是现在依然是村中唯一的饮用水井,为了吃水安全,集体在它旁边打深水机井一眼,也只是备用着。村里和其它有煤资源的村子一样,改革开放初期无序私开滥采,到处都是小煤窑,村周边窟窿多的和筛子一样,但这口井清水依旧。原因是这井水既不是地表浅水,也不是岩层下的深水,而是中层水,避免了挖煤带来的厄运。那为什么叫“六六井”呢?全福说,古来咱们土地居民区这分了六块,后来合到一起了,故称。

村中古景,福全说刚才出村路过的是座拆了只剩下半半的舞楼,其侧是小庙叫太清宫,供奉的老君爷,正对戏台的是奶奶堂,供奉的是送子观音,两边是看楼。他还说了句顺口溜,说村子里过去有“三阁四堂一院庙,土地山神在两捎,黑虎灵官把村口”,三阁指西、北、南阁,村北的山神庙还看得见,村西是土地庙,村南是黑虎灵官庙,“一院庙”是大庙汤帝行宫了。他还说,我们村的玄帝庙是赤脚大仙掌殿,汤帝庙掌殿的却不是汤帝。再问,福全说前面是大队,有老人唠嗑,你可以去问问。

我骑着电动车在村中漫游,来到一处雄伟的阁前驻步,南门洞上置匾额,惟字难识。和阁边老妪说话,村里有古院落吗?有指正下地一老农:他家有。此农放下家伙也不去地了,说我领你看看,旋即来到他家老宅,看了四大四小四架楼梯的全村唯一的“全院”。他说,我们村过去最有办法的人就是这家,主人叫李三印,鼎盛时养了100多头骡子搞运输,发家后还想修建大宅院,但这靠村边,后面有座沤粪池,主人不同意卖,三印只好在村南边买地。后来盖了一座后两院中间是厅房的“宫上”,这是“工上”的谐音,因为他家生意大,帮工也多,有人问去哪?回答多是去工上。当时盘圈的很大,北门修在很远,南面规划有花园,有一块“马地”让专门喂牲口,但三印一次外出经商没回来,据说死于图财害命之人手。此外,李师傅还主动说北阁的石匾上的字还是他按照原样修理过的,上面的字是“安乐地”。

接着我找“宫上”,大门紧闭。知情者说有门在后面,结果在西北角的高塄下隐藏着一个通道,曲径通幽向院子里。院里房屋疏于维修,一片狼藉,部分坍塌。

继续寻觅老宅,有一座连心院东西门走马板上有字,西面被毁不识,东为“谋燕翼”。“谋燕翼”语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燕,安;翼,敬。意思是给子孙留下好的计谋,使他们平安。此处燕非燕子,乃舒适安闲之意;翼非羽翼,乃保护之意。古人常以“燕翼”为建筑厅堂、楼宇、山庄等立名、题额,取其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山村文脉深厚,治家有方可见一斑。

还去看了看汤帝行宫,舞台题记、耳殿壁画俱在,只是大殿立柱已经倾斜,岌岌可危。远处的玄帝小庙因工程建设要搬迁了。大队院里有舞台,上书“影剧院”。村委楼空无一人,有施工队规模不小,占屋搞施工,机器轰鸣,不断改变着这里的面貌。

在采风中人们会问,你是哪的,我就拉虎皮做大旗说是民政局的,他们赶紧问是不是办低保的?我只是发问我关心的,为什么叫六六井呢?有的人说,六六井是井多啊。说到其它故事,村民说,山上有块地很有特色,因形状叫“弹花锤”,有个景叫“炉底下走车”,是说西阁建的高,里面炉的圪渣漏在阁洞里,而圪洞里面走着车呢。过去咱们这里围着村子有八道沟,村子在中间,像个蝎子伸腿趴着。说到名人,原来在外面当大官的李强就生在村中的新院。顺口溜,还有一个版本是“三阁四堂一王庙,黑虎山神两边照,土地爷在后面哒哒跑”,说的景致都是一样的……

回家灯下,在1982年12月晋城县地名办公室编撰的的《山西省晋城县地名录》中查到:“辘轳井,地处山区,在县城西12公里。村三面靠山,传说山中常见鹿,村中有一阁,阁上修有火炉,炉渣直落阁下,阁中心通车,叫炉坑下走车,谓之一景。居民取鹿、炉、景三字的谐音字为村名,叫辘轳井村。”

(0)

相关推荐

  • 东邑

    沟东村简介 沟东村位于潞城市东南部四公里处,全村62户,220口人.村党支部党员16名,支村两委班子5人.今年以来,沟东村紧紧围绕潞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六村联创"竞赛目标,结合沟东 ...

  • 五台人忆 | 老家老井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老家老井 --童年纪事之五十 文/老农民 离开老家,在 ...

  • 看图:在胶东小山村里,偶遇一架还可以汲水的辘轳

    烟台市蓬莱区小门家镇接家沟这个地方,不少朋友可能还有印象,此前我们曾经介绍过一次.不过,上一次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村里的姓氏(接姓),对其他方面提及不多.其实,在这个小山村里,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水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9《牛衣古柳卖黄瓜》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套叔说书基本不怎么道白,主要是唱功,大板大板地唱,腔调徐缓而悠长,是民间的念经.曲子.说书的各种曲调混合一起了,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他也不站着说,只用一 ...

  • 华州下庙人的​辘轳井情怀

    邮箱:3125136050@qq.com 辘轳井情怀 作者 刘红霞     提起娘家村子的那口辘轳井,我依旧记忆犹新,也一直魂牵梦绕.     娘家村子在华州下庙镇王杨村,听爸爸说,自从67年从坝北迁 ...

  • 卢氏县有个红石谷

    红石谷 位于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庙沟村,距县城10公里.尽管从30年前就陆续去卢氏出差多次,但一直没听说过这么个地方,前几日再到卢氏便抽空去参观了一下.驱车10多分钟便来到了庙沟村,从村南头的 ...

  • 【晋城采风手记】采风尚峪村

    采风尚峪村 时进立夏,风摇麦秀,此间携友下乡采风,出城一路西南行.侧目田野高楼大厦成片拔起直冲云霄,过目的山体也大多因建设加速被采石场破碎的千疮百孔,惨不忍睹.好在我们很快深入群山深处,到了一个绿荫掩 ...

  • 【晋城采风手记】探秘刘河村

    探秘刘河村 ★  刘庆庆 刘河村,村东有一道长流水,传说为刘姓建庄,故名.后有常姓兄弟来到这里,后渐有宋.孙等姓.今137户,360余口人.过去从西洼到二十里铺一道高处边有房,称千家岭.因战乱民众四散 ...

  • 【黄石作家走乡村之“南山头采风”活动】曹茂海的散文《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一 从殷祖到南峰,地势平坦,却是一道窄窄绕绕的走廊.穿过一条笔直的省道,车子右拐登山,便钻进了南山头的山口.山梁随着车子绕,我的心也跟着山梁绕.山峦并不高峻,却像围棋盘摆满的棋子, ...

  • 【黄石作家走乡村之“南山头采风”活动】石朋庆的散文《南山头,那只美丽的金凤凰》

    南山头,那只美丽的金凤凰 --红军宣传员李凤英的故事 一 北风吹起 芦花飞舞漫天霜 英雄出征血洒 万里疆场 茫茫冰原 高高山岗上 到处都把他们的故事 轻轻传唱 从南山头采风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用手机倾 ...

  • 乡村故事

    乡村故事

  • 【黄石作家走乡村之“南山头采风”活动】刘家云的随笔《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

    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 一 这是我第N次爬上南山头.和诸多文友一起,以采风的方式,过一次别具一格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一到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广场,一文友就指着广场右侧巍然矗立的烈士英名墙一处,兴奋地告诉大家: ...

  • 【黄石作家走乡村之“南山头采风”活动】刘素珍的散文诗《在南山头》

    在南山头 悠悠南山头,悠悠千百年. 在南山头,南山在南,每一座山头如祥云一般,近在眼前,也挂在天边. 在南山头,仿佛一个民族是从山顶上崛起的,谁在这里播种了使命? 这里,岩石竖起了墓碑,花岗岩举起了黑 ...

  • 【晋城碑文故事】石头上的今生后世

    石头上的今生后世 生前安排后事,后生祭奠先人,这是古泽州乡民的传统风俗.清明时节,当我们行走在西上庄街道办事处的山村田野,就可以从留存至今的古碑刻中一窥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故事. 西上庄辖区内有险峰观音山 ...

  • 【晋城土语故事】“ 七成 ” 的来历

    [晋城土语故事] "七成"的来历 在晋城,一个人想贬低羞辱另一个人,就说:"那是个七成!" 为什么说是"七成"?可能是不够数吧.那么,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