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园会的兜兰看“兰痴”邓克云

北京世园会里,最引人入胜的也许就算那些奇特的兰花了,而在兰花中,又以各色的兜兰最靓。

贵州馆、新加坡馆,他们的兰花成了园博会的主角,吸引着来客的眼光,让参观者流连忘返。尽管贵州馆前那苗族的盛装和芦笙的悠扬也会吸引人前来观看,但真正拴着脚的恐怕还是满园的兜兰。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兜兰亮相世园会,不得不感谢“兰痴”邓克云。

二十多年前的邓克云还是邓老板,做着金矿和煤矿开采的生意。那时候这些资源可是最赚钱的营生,但这“邓老板”像是着了魔,放下了这些赚钱的生意,鼓捣起了兰花。

按他本人的话来说,小时候看到满山遍野的兰花就觉得稀奇,自己在心里默默地统计,大概有百十来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兰花成了人们炒作的对象,山上的兰花被大量采挖,造成严重的破坏。再到山里,要看到兰花已经困难。

喜爱兰花的“邓老板”心里着急,却一筹莫展。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转行,放弃开发矿产,建立一个兰园,保存住那些日渐稀少的兰花资源。

就为一种对兰花的热爱,根本没想到前路的艰辛,也没考虑什么市场前景,就这么执着地决定。说干就干,真就建起了兰园,创办了“黔西南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对于只是喜爱兰花,却对兰花没有深入研究的爱好者来说,要买的教训是众多的,还不包括场地搬迁这样的人为造成的麻烦。但对于“兰痴”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要争的,就是那么一口气。这一争气,大约就砸进去两个亿。建起了实验室,建起了研发基地,有了专业核心团队,有了自己的专利。二十年的摸爬滚打,赁是将“邓老板”磨成了“邓专家”。看上云有几分木讷的邓克云,只要一提起他的兰花,便如数家珍。

兰花的产业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更何况他的主要目的是想搞兰花保育。花大价钱建起了兰圃,收集和培育了大量的种花种类,光兜兰属就收集了全世界一大半的种类,通过杂交选育出了一系列的新品种,也生产出了一系列的产品。为了解决兰花对环境要求严格的问题,研究建立了独特的“生态缸”。尽管有了丰富的种类,有了创新的产品,但实际效益与理想却有着巨大的差距。

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绿缘公司的兰花得到了亮相的机会,成了论坛展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甚至让“邓专家”出尽了风头。但大多属于“友情出演”,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但他依然乐此不疲,他就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兰花的价值,让更多的人都来爱兰花,护兰花。今年的北京世园会,布展时首先就想到了他的兰花产品。果不其然,他的兜兰一出场,就几乎靓瞎了游客的眼。因为此,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贵州有个邓克云。

现实与理想往往就是存在着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不是一点两点。认定了兰花也能做大产业的邓克云,单打独斗地还在继续拼命。

场地需要钱,工人工资需要钱,实验材料需要钱,生产出来的兰花产品却因为一些野生种和一些低劣产品的充斥无法找到足够的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需要钱的地方比来钱的渠道要多,“邓专家”却依然在努力的坚持,而且还是信心满满地做着他的梦。他将那些极为稀少的种类经过组织培养扩繁后,又拿到山里做回归,总希望着有一天山里的兰花能像儿时记忆中的景象。

他坚信,兰花本来繁殖就有缺陷,而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保存下这些种质资源就是功德无量。人们对兰花是喜爱的,兰花产业一定会有大市场。兰花的保育,呼唤严格执法,呼唤政策保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