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的日子

记得是古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句子:“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说的是,刘兰芝被婆母休遣回家之际,与小姑子临别的叮咛,大意是说以后每年七夕或每月十九逛集市的时候,别忘了姑嫂们曾经一起度过的快乐的日子。汉代以前,妇女的地位不像宋代以后那样足不出户,但是由于忙于家务和女工,女人少有机会出门。每年乞巧节(七月初七)是法定的年轻女子的重大节日,一年就这么一次,当然不够,又把每个月的十九这一天定为妇女赶集的日子(古人风俗,把每月二十九叫做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提起“初七及下九”这样的日子,并非要探究中国女子的节日,而是叹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无论在多么穷恶的处境中,总会想出让人休养生息的高招来。

我记得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农村里还是大集体的生产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由生产队长一个哨子调度。作为地球上的第一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是不可以轻易离开土地的,工厂里要来农村招工,需得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查;同样,地里种什么国家是有计划的,家里养什么公家是有规定的。稍有越格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了,要割掉的。所以,田地里是生产队统一种的粮食,田边地头的小边小角才划给各家各户种点萝卜白菜;牛马驴等大牲口只能由生产队统一管养,私人家里养鸡鸭鹅是有定数的,肉猪各家只能养一头,母猪和猪崽也需由固定人家来样。别以为可以养母猪和猪崽的人家有什么特权,也是规定死了:必须到人民公社的种猪场里配种,猪崽要出槽了,也必须等到每月1日或者15日才能到社里或乡里规定的集市上去按计划内的定价去卖,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只有在称重的时候才会看到买卖双方你来我往的斤斤计较。

虽然什么都是规定了的,但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人们还是最大化地享受了这种被规定了自由贸易带来的节日般的快乐。

于是,每月1日或者15日的大清早,队长吹哨子催起床喊出工的时候,就会多加一句话:要到汪岗去捉猪(买猪)的、送猪(卖猪)的,得赶紧了哈,去迟了就没你的位子了!于是除了那固定的养猪崽的人家,那些打算买猪崽回来养的人家也都颠颠地爬起床,急忙忙地去赶集了。

一个养猪户一次最多也就有10多头崽子可卖,一个想买猪崽子的人家,一次也只能买一头小崽子,都要不了一个早晨的功夫。可是,卖猪的、买猪的绝没有谁家会在早饭前回来的,因为买卖结束后,大家还会趁着这个机会在市上给家里带点东西回去。

市上有新编的草帽,一般是一等一的抢手货。大集体时代,人们不敢在穿着上讲究什么,有一顶新草帽常常成了人们比阔的具体行为,尤其是家里有女儿正在长大的人家,没法把自己闺女打扮得如花似玉,也至少让她眉清目秀干净整洁地出现在人们眼前,所以绝不会让女孩儿戴旧草帽!那种草帽上印有“上海”字样或者一朵茶花牡丹的,是当时流行的符号。

买了草帽,再到供销社去买几个白瓷碗,或者一个搪瓷面盆。路过公社食堂门口的门市部的时候,买上几根油果子(油条)和发粑(馒头),用干净的纱布包了。纱布包放进白瓷碗里,白瓷碗放进搪瓷面盆里,搪瓷面盆再用一个网兜兜住,挂在扁担的一端,另一端自然是装在箩筐里的买来的猪崽子,或者是卖掉猪崽子之后的空笼子。每到快接近农历五月,赶集的人们中还会多出一队人马来,他们是来买蒲扇和馓子的,这两样东西要赶在端午节送出去——端午节也是青年男女定亲结亲问日子的时候了,上半年把日子定了,下半年就好操办了。
  一般在早饭过后,赶集的人们才会腆着肚子回到自己的生产队里,一路上散落着小猪崽的嗷嗷叫声,他们还张扬着买回来的油果子和发粑,唤着自己的堂客把这些并不沉重的扁担挑子接过去,然后扯着嗓子和周围的人打招呼,分享自己在集市上的见闻。

听的人就羡慕地想:下个月我家也该添一个猪崽了吧?!

(0)

相关推荐

  • 乡村手艺人(三)

    乡村手艺人 □薛正雷 谈家奎 过完大冬,村人们就会想起谈家奎. 谈家奎,是我们那里杀猪的. 盱眙人家,喜爱在过年时,杀上一头自家养的猪,腌咸肉,灌香肠,再腌制猪头.猪肝.猪蹄子.猪尾巴.猪舌头之类的.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我爱妈妈/孙景琦

    清明时节,细雨淋淋,我捧着一束鲜花,摆到妈妈坟头,又给坟头添了几锹新土,当我要离开时,不由得想起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日子. 小时候家住农村,3岁时爸爸得了重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那时妈妈刚刚30出头.从此 ...

  • 小说:一个猪崽活了四十年

    去年农历五月初八,八十五岁的母亲去了.走前的那个晚上,她突然容光焕发起来,甚至吃了一个前半生吃不着后半生没吃够的烀猪蹄,香香的吃相让人忘了是个卧床三年且病入膏肓的老人.母亲又逮住我的手,狠狠地搼着,眼 ...

  • 村庄物语|听皖北村人说“努”,能听得出言外之意吗?

    在皖北村庄采风,时常能听得到"努"音.异乡人听起来,不明所以,也不明就里."努"是个啥意思呢?皖北人怎么就爱把一个"努"字挂在嘴边? 饥努 ...

  • 文学看台682 | 刘祖建的母亲喂猪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上千个文学文艺刊物投稿邮箱,值得你收藏 [祝你平安/丙申秋/万然] 散文 母亲喂猪 ·刘祖建 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忙完生产队的 ...

  • 【家乡人物传】之一丨三别子/张记永

    邻家三哥,大名张体修,土改时老党员,还兼任我们四队的仓库保管员.三哥为人却也忠厚,只是长相黑瘦猥琐.家中光棍哥俩,外加一个瞎眼老娘,因此五十多岁尚未脱单.又加上生性别扭,村人都喊他三别子. 三别子因别 ...

  • 在华州区“上集”与“赶集”的日子​

    "上集"与"赶集"的日子 作者丨BWX(咸林壁) 陕西华县毕家乡毕家村(现华州区柳枝镇),是我的故乡.多年来尽管在外辛苦奔波,但难改乡音,难忘乡情,儿时的记忆, ...

  • 周末读诗:赶集的日子 我带着我的莴苣到集市去

    诗歌,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更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载体.对于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它都是构成民族身份的重要因素,以不断推陈出新的特性张显着文化创造的无限可能性.而作为各国文化交流之中的文学符号 ...

  • 赶集的日子,十点生意正火的时候,门店老板却不在,这奇怪不﹖

    赶集的日子,十点生意正火的时候,门店老板却不在,这奇怪不﹖这些老板是今天不想做生意了吗﹖正是生意正火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在店子里,就由一个员工在招待顾客,顾客多了,一个员工忙得不亦乐乎,让许多老顾客实在 ...

  • 第二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作品-散文《赶集的日子》

    赶集的日子 文/张陆军 农村生活,恬淡,娴静,适意.除夏收农忙外,其它日子悠闲,赶集成了人们消磨时光的最好方式. 我们小时候赶集的地方叫云山镇,是陇中黄土沟壑区,四周皆山,一条盘山公路,穿山而过,四面 ...

  • 赶集是囤货的日子,也是吃新鲜肉的日子!

    每每赶集时节,缤纷的货摊和来往的人群们会共同绘制一幅名为"热闹"的画,每一次绘制的"热闹"都不一样.

  • 失眠、心慌、焦虑,更年期的那些日子,熬一熬就能过去吗?

    杭州刘女士,白天潮热出汗,自觉一股热气从背后直上前胸.头颈部,然后全身一阵汗出,上半身较多,头颈更是汗出如雨下,入睡困难,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折腾到两三点,勉强睡着,稍有响动,又醒来,惊出一身冷汗.最 ...

  • 电影院不开门的日子,网友们追的这些剧,你看过几部?

    电影院不开门的日子,网友们看的这些剧,你看过几部? 疫情至今,电影院已经关门好几个月了.在没有电影院开门的日子里,网友们都在追什么剧呢?今天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 首先,来公布一个数据,从今年1月24 ...

  • 赏读 | 日子怎样来,我就怎样爱

    百草园书店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每天清晨百草园用美文.声音.故事和你说早安.一家人文书店,相伴读者二十年. 208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 | 清溪 ·  主播 | 曹伟 ·  摄影 | 蓝猫 · 编辑 ...

  • 日子久了才发现,这5个生活小窍门最实用,简单又易学,建议看看

    生活中难事不可避免.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经验丰富后,有些曾经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好处理.所以,生活中小窍门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大家破解难题. 话不多说,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5个生活小窍门,它们很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