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李丽:母亲的唠叨

“丫头,你过来,你看看源(我儿子)是怎么给姥姥切水果吃的?四四方方整整齐齐码在盘子里,而且还用牙签串起来让我吃——你呢?整天毛手毛脚,丢三落四,以后怎么带孙子?”面对母亲的唠叨,我顿时哑口无言。

母亲爱唠叨,在客厅里,厨房里,卧室里,或喜形于色,或声嘶力竭,或横眉冷对,或声泪俱下,而且唠叨起来没完没了。

从小至今,我虽及其厌烦母亲的唠叨,但仔细一想,母亲的唠叨还具有一定哲理性,让我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大家肯定以为我的母亲爱唠叨,应该是一位不识文断字的老大妈吧?非也,我的母亲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1963年7月毕业于平原师范,同年分配到禹城市的一所学校。

当时母亲是可以教中学课程的,但考虑到同行中自己年龄较长,就主动请缨去了一个偏远小学任教,后来辗转禹城、陵城的十多所小学。母亲教学严谨,一丝不苟,桃李满门,直至1996年3月退休。

母亲80多岁,身体硬朗,耳聪目明,是个完美主义者,年轻时候更是大美人。

母亲共养育了三个孩子:哥哥、我、弟弟。

由于那个年代条件有限,父亲又在城里工作,家庭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白天,她三尺讲台,苦口婆心;夜晚,她飞针走线,洗洗涮涮;假日,她走亲访友,扶贫济困。

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劳累,练就了母亲女强人的性格,她平凡而不平庸,爱憎分明,从容优雅,面对一切。

从小我是挨打最多的一个,不但淘气,而且倔强,时常和母亲唱反调,还经常责问母亲:“为什么对你的学生那么好?对我凶巴巴的像黄世仁?”

记得有一次母亲用手工推子给我理发,看到掉在地上的头发,我哇哇大哭,非得让母亲把推下来的头发安回去。

母亲怒发冲冠,眼睛瞪得大大的,五官狰狞挤成一团,脸涨成紫红色,又急又气地原地转圈,后来一边打我,一边唠叨:“打的就是你!我上了一天的课,既要批改作业,又要照顾你们,你不但不听话,反而来捣乱!”

上初一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有庆祝活动,让穿白衬衣。母亲二话不说就去商店买了一块白色的确良,连夜自裁自缝给我赶做了一件白衬衣,而且胸前还用丝线绣了一朵小花。

我兴高采烈地穿到学校,收获的都是同学羡慕的眼光,但是活动后,我不小心把衣服刮破了一个大口子。回家后,母亲对我横眉冷对,唠叨起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新衣服不知道爱惜吗?”

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母亲说做一床新被子,让我下班后买布回来。我满口答应了,下班后高高兴兴去买了布,就放在自行车后架上。

到家后,母亲问:“布呢?”我朝后一看——天啊,哪里有布的踪影?

母亲又声泪俱下地大声唠叨起来:“你都参加工作了,这么点小事你都做不好,以后领导怎么对你委以重任?罚你中午不吃饭,长点记性。”

结婚以后,有了孩子,母亲的唠叨更多了——什么“你的脾气不好,如果你和丈夫,公婆闹意见,就是你的错”,什么“对孩子要耐心”,等等。

母亲对自己的唠叨更是一绝:

退休后,假如做一次饭没达到自己的要求,有点瑕疵,她就会不吃饭,怒目圆睁地看着这些“不及格”的产品,大声地唠叨自己:“今天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不好吃?哪里出了问题?”然后指着我的鼻子,大吼一声:“把这些都拿走!我太生气了。”

2008年12月11日,父亲突然离世。母亲肝肠寸断,但守着我们这些儿女,一滴眼泪也没掉,只是气愤地,重复地唠叨着:“老家伙,没福气。”

处理完丧事后,母亲一反常态地对我大声吼叫着:“赶紧把老家伙的东西搬走,我们要好好活着!”我吓傻了,当时并不理解母亲,现在理解了。母亲的痛苦并不比我们差,只是她的痛苦、眼泪和悲伤留给了自己。

四年前,母亲从陵城搬到德州市区居住,每次见到我都不停地唠叨我:“你的胃不好,我不在你身边,不要发懒,按时吃饭、睡觉,更不要玩手机到深夜。我天天看法治栏目——不要瞎买东西,以防上当受骗……”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什么时候母亲不唠叨呢?就是特别专注一件事时。比如,看书学习时,她不喜欢被打扰;前段时间,她迷上了手工缝制书包、垫子,做了一个又一个,漂亮得稀里哗啦,有民间艺人作品的感觉。

正回想着母亲往日里的唠叨,我耳边又响起了母亲的唠叨:“咱家缝纫机和你同岁,你蹬过几次啊?缝缝补补这些活儿,你还差得远呢!以后有了孙子,你可咋办呢?”

我急忙回答:“有您老人家在,我怕谁?老妈,我给您背首诗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妈听后破涕为笑,随后又唠叨了一句:“死丫头。”

母亲的唠叨语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啰嗦了。我被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唠叨着,快乐着,幸福着……

■作者:李丽  ■编辑:王晓松

(0)

相关推荐

  • 亚凌师生同题——以“书包”为话题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渭南市作协副主席.数十篇散文.小小说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及各种模拟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洛杉矶学校要重新开学了!家长和工作人员齐声表示反对!

    洛杉矶联合学区(L.A. Unified School District)周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0%的洛杉矶家长说,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让孩子今年秋季重返校园,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说,他们反对在新冠 ...

  • 《我的青春也灿烂》俨然是一部欢乐又忧伤的"妈妈咪呀"

    很巧合的是,内陆影坛在暑期刚刚公映过好莱坞的歌舞片<妈妈咪呀2>,岁末就又迎来了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新一轮全国巡演,故事中的少女苏菲寻找自己母亲的爱情轨迹,和亲生父亲的过 ...

  •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爱吃胡萝卜的小老虎 遇见更好的自己,一朵花开便灿烂. 可能是最近当了妈妈的缘故,看到张娜拉拍摄的一个妈妈独自带娃的视频短片,真的是感同身受,忍不住联想到自身的境况. 虽然视频是韩语 ...

  • 十年之后的男孩们

    <乔的男孩们>是"小妇人"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作品. 在本书中,作者以学校中的莘莘学子为主角,架构出一本充满浪漫气息的青春小说.它描写十四位少男.少女成长后的生活 ...

  • 那些事儿丨李洪菊:听诊

    我一早起来,洗脸刷牙刮胡子.妻从厨房探出头,她没说话,只注视着我,然后笑着转身又去忙了.我分明听到她说:"怪了?出了趟门,回来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哈哈,她不知道,这次旅行回来,我 ...

  • 那些事儿丨黄丽:我家的倔老头儿

    周末了回老人家看看,快到家的时候,前面走着一位红衣老人,戴着小礼帽,背微驮,但还有意识的挺直着,走得很带劲儿--这不是我老爸吗?连走路都带着一股倔劲儿! "别扶我!" 老爸什么都不 ...

  • 那些事儿丨李鲁燕:父爱冷冽又深沉

    我很叛逆,我的兄弟姐妹们也是.父母对我们一直很严厉,也许正是这种极端的严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姊妹四个没有一个按父亲的意愿规规矩矩听话的. 说父母严厉,其实严厉的只 ...

  • 那些事儿丨李洪菊:一只螃蟹

    海上无风,阳光很暖. 躺平在沙滩上,黄毛忘记了世界和自己. 忽然,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把他吵醒,他本能地伸手去拿开盖在脸上的草帽,右手食指却传来一阵疼痛.霍地翻身坐起,他才发现,手指被一只特大的螃蟹夹住 ...

  • 那些事儿丨林丽霞:与一头驴对视

    一头驴,拴在县城蔬菜店门口的电线杆子上.我从店里出来,边走路边低着头把青菜往袋子里塞.如果不是驴身上特有的气味冲了鼻子,我差一步就撞上它了. 没有了田间的青草.乡土路边的野花和忽飞忽落的小鸟,站在沥青 ...

  • 那些事儿丨李洪菊:元旦快乐(小说)

    中国咋有这么多人呢?大伟随车流等在路口,眉头渐渐拧起疙瘩. 流年不利,诸事不顺.大伟本来是在国外做劳务的,虽然辛苦,好在收入可观.可疫情突如其来,先是不敢回来,后是不敢不回来,再然后就是经济越来越窘迫 ...

  • 那些事儿丨李德锋:求学之路

    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有这么一句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每次读到它,花甲之年的我,内心总会泛起一丝涟漪.眼下正是升学季,我 ...

  • 那些事儿丨李德锋:灭鼠记

    1987年,我商校毕业,分配到县副食品公司下属的门市部上班.门市部地处农贸市场,是座平房,南面与饭店对门,西面就是菜市场,本店又经营副食品,三方面原因,导致老鼠特别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营业秩序. 面对 ...

  • 那些事儿丨李德锋:蹭煤

    所谓"蹭",网上是这样解释的: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报酬地使用别人东西.说白了,也就是"揩油". 人一旦和"蹭"沾边,形象自然也就掉了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