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都这样发微信

来源:人民论坛网(rmltwz)

当今社会,微信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

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在使用微信时展现无疑。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说过: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一个高情商的人,早已戒掉了社交生活中的粗鲁莽撞,在发微信时,能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让人舒服,如沐春风。

1

有事直说,不浪费别人时间

很多人微信聊天,第一句喜欢问对方,在吗?习惯性给聊天添加一个开端,似乎显得礼貌。

是的,你可以问对方在吗,但后面最好再补充上,你为什么问人家在不在。

有什么事说什么事,与其让对方小心翼翼揣测思考,不如直抒胸臆让对方一眼看到,瞬间明了。

实际上,亲人好友之间,无需问在不在,你们的关系可以直接表达真实情感。

同事客户之间,也无需问在不在,寒暄浪费时间,每个人都很忙,不如言简意赅直戳主题。

少问一句在吗,减少一来一回的等待,既提高效率,又不至于把对方至于尴尬的境地。

我们经常在微信上遇到这样的人:

明明可以开门见山说的事情,非要拐弯抹角,东拉西扯很多。

明明可以一段话讲清的事情,非要一句句问,还得逐一回复。

情商高的人,从来懂得别人时间的宝贵,绝不会用一个人的绕来绕去,浪费两个人的时间。

2

不熟,不随便发起语音或视频通话

很多人,给别人回信息的时候是慢性子,等别人回信息的时候,却变成了急性子。

不管对方在干嘛,不管什么时间,如果对方没回复,就开始不停地语音、视频通话呼叫。

但是要知道,微信另一头,每个人的生活有无数种可能。

在你不断发出邀请的时候,也许对方正在被窝里拿起电话睡眼惺忪,也许对方正在电影院,专心观影无法接通,也许对方正在开车路上,无暇顾及。

一切情况,皆有可能。

不强迫,是对对方的尊重。

尤其是在明知道对方不方便的时间,比如深夜,比如非工作日,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事儿,尽量不要去打扰对方。

人与人之间沟通,彼此舒服的前提,一定是彼此尊重。

一个成熟的人,与己方便的同时,更会与人方便。

3

尽量及时回复,不要没有结尾

很多人说,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事,是对方秒回。

但这世界最崩溃的事,也许是,我秒回了,你消失了。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及时回复,是最起码的尊重。

如果对话由你发起,或本身是你有事相求,这一点则更为重要。

如果有事不能回复,可以直接告诉对方,结束聊天,不必耽误彼此时间。

简单回复一句“在忙,稍后细说”,胜过毫无表态的消失。

暂时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暂时没办法解决的工作任务,如果怕自己转身忘了,可以把这条消息,标记成“未读”作为自我提醒。

事事有回音,有时候比你默不作声地埋头苦干要重要的多,这不是什么能力,仅仅是一种素养而已。

给对方一个明确的回音,凡事都有交代,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更是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4

严格律己,不道德绑架别人

总有些人,在微信上教我们做人:

突然给你发个信息,告诉你应该这样生活,他是为你好,不然你就过不好人生。

突然把你拉到群里,甩进来几个公益信息,说自己捐多少,让你看着办。

突然给你转个图文,都是“女人要早点生孩子,不然就会这样”“这是全中国的问题,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类。

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告诉你要这样爱家人,爱社会,爱祖国,不然你就不是个好人。

真真假假的信息判断不了一个人的善与恶,但是转发这种信息倒是可以出来一个人的情商高低。

情商高的人,从来懂得换位思考,从来不会用道德来绑架他人,将别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5

有人会说,发个微信而已,考虑那么多也太累了。

可这小小屏幕间传递的力量,不亚于我们的嘴与眼。

很多时候,我们在微信上联系的人,也许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对彼此的印象,往往是那一条条简单微信往来的总和。

沟通是门学问,聊天需要分寸。

情商高的人,懂得尊重别人,更能在微信聊天中为自己加分。

比如,少点高冷,多点温度。

很多时候,多打一个字,态度会相差很多,像“嗯”和“嗯嗯”。

一个简单克制,让人感觉与你相隔万里。

一个则暗含情绪,表达欣然接受,甚至让人感到嘴角的微笑。

比如,多点真诚,少点群发和套路。

春节拜年,一条群发的短信,不如一个简单的,XXX,新春快乐。

各种精彩的段子,不如一句,好久不见我想你了。

其实,一个高情商的人使用微信,不外乎这十二个字:知分寸,懂礼节,会顾人,也律己。

这是一个人教养和品德体现,做起来也并没有那么难:

1. 添加别人好友时,主动介绍一下自己。

2. 不要总问在不在,打个招呼直接说事,不要弯弯绕绕。

3. 微信上说事,先把自己的话整理一下,确认包含所有重要信息,再发过去。

4. 如果发文字实在说不清楚,可以先了解一下别人是否方便,然后打个电话过去。

5. 不要在别人的朋友圈,点评别人的私事,更不要在朋友圈公开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6. 不要对谁都用“亲爱的”“亲”“宝宝”这样的称呼,请先考虑一下对方的年龄、身份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