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错了么?(钵雲摩)
信佛人,都喜欢放生,这种喜欢能够上升到嗜好的程度。也许,这样的嗜好是趋向外在多多放生来拯救更多可怜的生命无辜被他人宰杀和贩卖;也许,这样的嗜好更趋向内在多多聚福消业增智得乐。这样的放生对吗?你若说对,当然对。你若说错,不一定错。什么意思呢?且看那些正修行人是如何看待放生的,也许对你有所借鉴和学习。
作为一个正入佛陀教义如实修道的人来看,放生更多的则趋向对内心更真实的觉察和醒悟。必定,人心欲贪导致外在生命无辜被宰杀和贩卖,这取决于人心不醒悟的缘故。我们面对那些无辜被宰杀和贩卖的动物感到十分心疼和怜悯,又为那些不醒悟内心充满贪婪的人感到羞耻和无奈。但是,我们必须理智地去追溯他们造业的源头,是以何种因缘导致他们那样去做?答案当然是明显的,那就是欲贪的促使,导致行为上的杀戮。倘若我们一下子杜绝他们行为上的杀戮,却永远杜绝不了他们内心欲贪的杀戮。所以,我们尽量去感化他们却更要清醒地去觉察自己内心趋向调伏己贪。当然了,人心的善良是可以显而易见地萌生,尤其看到那些脆弱无力的生命,就更值得我们产生同情并有所去帮助它们,这是我们本有的善念。但是,刻意地有所攀缘地执着地去放生并把这种执取当作是一种嗜好去做,这恐怕也是欲贪的唆使吧。这样伴有欲贪式的放生不仅仅起不到彻底杜绝的作用,更加剧了他人欲贪心的膨胀加速了更多无辜动物被宰杀和贩卖。难道,这一点那些嗜好放生的人就看不到吗?
放生是一种随缘式方式。也就是因某种因缘的确需要去放生自然就去放生,而不是刻意攀缘放生成为嗜好。这种刻意性放生的确是一种欲贪,虽然它表面笼罩一层所谓善意的光环。而作为一个正入佛陀教义的修道者来说,更大的放生在于让自己觉醒同时影响到更多的人如自己一样觉醒。这样的影响来自大智慧的作用即正三摩地。所以,当我们不识得任何众生业劫的由来而冒然放生,甚至连自己也不了解却一味地攀取外界妄求自己内在的欢喜和平稳,甚至苛求用放生来得到自己想要希望得到的东西。譬如:福报、消业、长寿、智慧,加持等等。而真正的放生,不仅仅放生外在的,更重要是放生内在更多不为己知的欲贪。或许,一份伪装成性的善良总是笼罩着让人迷恋和羡慕的光环做诱饵,吸引更多不明真相的善良人士前来。这种打着放生旗号来谋生的邪门歪道日益猖獗。而那些善良的信众却蒙在鼓里,疯狂捐资以为行善。如今所谓的放生在汉地佛教已经形成独有的“放生佛学”。或许,“佛教”这个神圣而尊贵的名词,在汉地仅仅剩下一层外衣而已。里面装满了贪婪成性的所谓和尚乃至所谓信徒。
佛陀喜欢说如实语、做如实行,行如实事。钵雲摩当然也是如此延续他老人家慈悲的说教。必定,作为一个正修行人,必须说如实语、做如实行,行如实事。反之,即便你做好事了,未必真是好事。必定,钵雲摩曾经如饥似渴地去放生并曾经为之幸福和快乐着,如今才看到放生的实相并非如此简单。
放生,就是如实观察自心趋向不放逸。用正念摄受其中不散乱不懈怠不昏沉。这种放生是从根本彻底消除欲贪,乃至越欲贪。为什么要越欲贪?因为断欲贪只是心不放逸于外,但还有一个不放逸的心依旧存在。倘若觉擦到这种微细的欲贪,则是越欲贪。而断欲贪并不是了断欲贪,这里的“断”指的是如实觉察心不放逸的意思。倘若你认为欲贪还需要断?请问:你这种猜疑欲贪还需要断的心为什么就不如实觉察呢?鉴于此,放生真正的含义,在中国式汉地佛教,是不可能被大家所认知的。必定,中国式汉地佛教已经形成了本土独有的旁门左道混杂式宗教,丧失了如实修证佛陀本义趋向修行化的理念。倘若你依附这样的佛教,恐怕你的学佛生涯注定是迷茫和愚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