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匠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什么贡献和影响?
东晋最伟大的画家,要数顾恺之,研究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不能不提他,同时,顾恺之也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家。
传说顾恺之在绘画时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惯,就是他从来不画眼睛,后来有人对这个问题非常好奇,就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他认为: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认为,人物形体的美丑对于绘画的意义并不是最要紧的,而传神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绘画来描绘人们的眼神。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理论,总结出了绘画中要达到传神的效果。
顾恺之在绘画中强调,在表现人物时,不仅要把人物的外表以及姿态自然和真实的反应出来,而且还要注重塑造人物的性格,挖掘人物内在的深度及达到传神的目的。它强调通过眼神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用眼神来传达人物的精神和性格。
在描绘有关七贤的人物形象时,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主张用艺术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心理特征,并通过细节描绘,来展现这些特征,比如他在绘制有眼病的殷仲堪肖像时,对如何表现人物的眼睛提出了高妙的处理方法。
同时,他擅长用绘画艺术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他的画通过细节来衬托出人物的个性和风貌,对于人物,他都能够细心体会,仔细的揣摩,如他画裴楷像,加了三根毫,顿时让人觉得神采飞扬,他又将谢鲲画在山野的环境中,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得意性格,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物肖像画的重大贡献。
他在绘画上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就是顾恺之的真迹,但是这些作品可以反映出当时魏晋时期的绘画风格。
《女史箴图》是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为九段,内容是讲解和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伦理道德规范,以此来来劝诫,富有教化的意味,画面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当时宫廷妇女的风貌和神采,注重运用线描来进行造型,人物的线条笔法连绵不断,悠远自然,富有节奏和力度控制感,如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一般,顾恺之将春秋战国以来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的境地。
《洛神赋图》是以故事发展的基本线索为脉络进行展开的,《洛神赋》是依据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曹植在洛神赋中营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抒发了他失恋的感伤。
顾恺之在这幅画里,分段表现人物的故事情节,将其放在自然山川的景物之中加以展开,人物的情感不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的,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微妙的展现。
洛神与曹植含情脉脉,但是最后因为人神既殊,不得不分离,展现了难以抑制的惆怅情绪,表现了顾恺之悟对空神的艺术主张。
《列女仁智图》沿袭了汉代以来烈女的题材,注重表现人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展现了顾恺之密体的绘画风格。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存在于《画云台山记》《论画》和《魏晋胜流画赞》等诸多理论作品中。
《魏晋胜流画赞》是当时的顾恺之对于古代的名流和有名画家作品的点评和论述,比如卫协和戴奎,他在这幅理论作品中强调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张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地位,思想,情感,主张写景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是为了抒情,比如他在画谢鲲画像时,使用山野景物来衬托他得意的神态,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而《华云台山记》和《画论》两篇理论作品表现了顾恺之在体验生活与迁想妙得之间的关系,他主张画家在描绘客观对象时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在客观的实体中,注重提炼思想情感,这就是迁想,而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实就是妙得。
他强调,传神,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这段话强调了传神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传神在评价一幅画优劣的重要性,神情体态存在于客观本体的形象中,并通过形态表现,没有形,神就无法存在,形与神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它强调在阐述和表达人物的神情气质的同时,又要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的的理解,才能够自然而准确的再现。
顾恺之绘画的功绩在于,他把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了独立的理论认知的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
他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理论主张,这成为他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以来对于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他的理论有关。因此,他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和艺术技巧,对后来的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