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中药用药的病例分析

病例1:

主要考虑素体脾胃虚寒,过服寒凉,脾虚湿盛加重,那么,健脾祛湿是对的,可能力量不够。建议积极调治。

1、目前阴虚的症状不明显,建议进行补脾益肾,祛湿化浊治疗。

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补益脾肾之气,化湿治疗,平时多喝点薏米粥或者红豆粥,辅佐健脾祛湿。2、建议到当地正规中医院找中医师根据具体舌脉象以及其他体征调治,这样可能更准确些。3、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均衡营养,不要吃太寒凉的东西,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肥甘厚味之品,注意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改善全身机能代谢。

病例2:

甘寒滋养胃阴之法,搞不定的胃痛,就用“酸甘化阴法”。

为什么有的胃痛,疏肝理气之法搞不定?

因为胃痛有虚实之分,属实者,治以祛邪为主,根据寒凝、食停、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之不同,分别用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诸法;属虚者,治以扶正为主,根据虚寒、阴虚之异,分别用温中益气、养阴益胃之法。虚实并见者,则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

本文主要聊聊阴虚胃痛怎么办:

凡阴虚胃痛,久延不愈,反复发作,脘部痞胀隐痛,或觉灼热而痛,噫气,干呕,泛恶,食少乏味,或嘈心如饥而不欲食,或以进食酸味和甜味为舒,口干,口渴,大便多见干燥,面白形瘦;苔薄欠润,或舌干质红,苔少无津,脉细或兼弦、兼数而无力,表现轻重不同程度阴虚证候。

阴虚胃痛虽然以胃阴不足为其主要特点,但往往可以发生错综兼夹的病理变化,一般常见的兼症有二:

1. 胃阴不足,兼有虚火,此为气郁化火,或胃热内蕴,久而伤阴,亦可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火旺。

2. 气阴两虚,此为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而致津气俱虚。

在脏器关系上,则每易与肝相互影响同病,或为肝经气火久郁,横逆犯胃,灼伤胃阴,因肝旺而致胃弱;或因胃虚津伤,肝少滋荣,肝气乘客于胃;甚则肝阴胃液俱伤,或见肝阴与胃气两虚的错杂情况。

所以,经投甘寒滋养胃阴之法,而胃阴仍然难复,症状改善不著者,则当采用酸甘化阴法进一步治疗。

酸甘化阴法,主要就是将酸味药与甘寒药复合配伍,以达到加强养阴生津的目的。

这一疗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温病及内伤疾病表现为阴虚的证候,功能滋助五脏之阴,而尤以养胃阴为其特长。

温病后期恢复阶段,某些久患胃病的人,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等,往往因胃阴被耗,津液虚少,不能濡润胃腑,融化水谷,而致胃的受纳、腐熟失常,胃气通降不利,反映出胃阴虚的系列症状。

此时若予辛香醒脾健胃之剂,不但胃纳少无好转之机,且因药性燥热,反而愈益耗伤阴液。

若从其病理表现着眼,采用酸甘化阴治法,每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酸与甘合,不但可以加强养阴的作用,而且还能化阴生津。

因为酸能敛阴生津,甘能益胃滋阴,酸甘配伍,一敛一滋则可两济其阴。相互合用,更能促进脾胃生化阴液的功能,即酸得甘助而生阴。

同时由于某些酸味与甘味药具有“酸先入肝,甘先入脾”的特性,因此,酸甘化阴法尤以养脾胃津液和补肝阴为其特长。

具体地说,酸味药入肝而能补肝、敛肝,能开胃气,少用之,每能健胃开食。

甘味药入脾而能补益脾胃,有甘缓养胃之功,如中虚、肝气盛而乘胃者,尤当用甘味补脾养胃之品,培中以缓肝;若表现肝气横逆或上逆,治疗应采用甘味药以调肝缓急。

对于阴虚胃痛,病涉肝胃两经,肝胃相互影响同病,须用酸甘复法者,当选用入脾胃和肝经的酸甘类药,补养肝胃之阴。

根据肝胃两者病理变化的主次,治疗的具体目的要求而有所侧重,欲补肝者当用酸味为主,欲缓肝者当用甘味;欲补脾胃则当用甘味为主,欲开胃气则应佐用酸味之品。

病例3、

(0)

相关推荐

  • 烧烤,火锅配上它,完美

    和 今天 [酸甘化阴] 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酸味属阴,甘味属阳,酸的食物和甘甜的食物相搭配,滋阴效果好. 最典型的 ...

  • 驻颜抗衰|夏季美颜除了防晒,你还能做些什么?

    新品[佟道五红玫瑰 玫瑰茄(洛神花).蔓越莓是酸味的,能和红枣.桂圆.枸杞之类的甘味食物,促生身体的阴液.这个食物配伍,和麦冬.乌梅配合是同一个方意,麦冬是甘味的,乌梅是酸味的,甘酸化阴. 我曾经用麦 ...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原创 书柏 書百遍 11月17日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 ...

  •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治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挖掘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系统检索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类.病例报告类.临床研究类等文献,对处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对临证特点及用药规律进行 ...

  • 中医中药用药剂量之巧,应守“三因制宜”的...

    中医中药用药剂量之巧,应守"三因制宜"的法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病邪轻重,标本缓急,病程始末,季节时令以及药物的特殊性能,来把握剂量,当轻就轻,当重就重广嗔重处方,以补偏救弊,各适 ...

  • 章次公临床用药药对分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章次公临床重视辨证,遣方用药,不拘门户之见,不论经方.时方.验方等,凡与病情有益者,皆出笔下.先生医案中不少鲜活对药,验之临床,果如其言.今择其25个对药,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1.生 ...

  • 耳鸣的病例分析以及中医疗法

    耳朵接受外界声音刺激,在耳朵里产生听到声音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听觉功能.而如果外界根本没有发生声音的音源,但主观上却感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就是耳鸣.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并自古有"肾主耳&q ...

  •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溃疡~病例分析

    曾治患者张××,男,30岁.口疮数月,前医先以西药冶之不效,后以中药牛黄解毒丸.清胃散.外用冰硼散不效.审其口腔粘膜.舌尖有溃疡6处,大者如豆大,小者如高粱大,疼痛,大便正常,小便黄赤.综合脉证,诊为 ...

  •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史医生400副中药治疗糖尿病病例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史医生400副中药治疗糖尿病病例

  • 中医选方用药的原则及常用中药的配伍

    为医之道,贵在辨证,辨证当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然后得出"证"的概念.有证要有方,有方要有药,是以理.法.方.药,是中医临床之要素.其中选药尤为重要.药有四气五味,必须配 ...

  • 中医用药规矩:初学中医中药用药必须遵守的规矩

    病有万变治各有药.补气以蜜芪.人参,补血以芎.归.芍.地.气之滞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气之逆者,顺之以陈皮.苏子.杏仁.乌药.理肝气以青皮.木香,泻肺气以前胡.枳壳.沉香降肾气,菖蒲开心气,小茴治疝气 ...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特点及中医治疗用药规律的分析研究

    13.文献统计中中医证型名称有14个,其中以肝经蕴热.余毒未清.痰瘀凝滞.气血虚弱为多见.病理要素主要为热.痰.病位要素包括肝.肾.脾.胃等,与肝有关的证型占总数的39.29% 14.目前临床成方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