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训:教育孩子,在于这三件事
说到教育,我们很容易想起学校,想起老师。
但是,从孩子降生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学习,父母,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在家庭教育里。
父母才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人。
01
做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保持良好的品德,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历经人心险恶,但他依然愿意相信善良。
他以德报怨,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
王阳明给孩子的信里说:“凡做人,在心地”。
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是树上的果子,人的良心就是蒂,如果蒂换了,果子自然也就掉了。
善良的人干净温暖,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朋友。善良的人有底线,他们不会去做危害别人的事,也自然不会招致祸患。善良的人内心有光,他们心中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
02
勤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古人说:诗书继世长。
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过去是,今天也是。
王阳明读书一生勤奋,在小时候,每天都要读书到半夜。以至于曾经累得吐血。
父亲王华担心他的身体,每天都要去敲门,强迫他熄灯睡觉。
当然,尽信书则不如书。
书,要读,但是不能读死,要教给孩子吸取其中的精神。
王阳明读的兵书很多,但是他认为这些兵书虽然讲得方法很多,但是只教给他一点:“不动心”。
其次是要读经典。
世上的书汗牛充栋,要是都读的话,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只读经典就好,其他的书虽然说法各异,但充其量都是经典的注脚而已。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也就相当于把人类历史上的智慧化为己用。
会读书的孩子,有知识,有眼界,有格局,只要他守好内心的善良,家长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03
知行合一,勇于实践。善良,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
我们说一个人善良,定然是他做了善事。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
读书亦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事情,都要落在实际行动上才能作数。
从小要教给孩子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习惯。
王阳明一生成就颇多,诗词绘画、书法兵法、教育军事,几乎无一不精。
这得益于他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妨先让孩子动手做一下。
三思而后行,不如小步前进,大胆试错。
在行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再由新的认识出发,改变自己的策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
熟能生巧,不断坚持,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完满的人生。
有一些哲学语言像诗一样含蓄隽永耐咀嚼,务必细细品味。
王阳明把一生所学所悟都写在了《传习录》和《知行合一》上,这两本书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后人想学习王阳明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这两书知晓
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一个人的世界,扩大人生宽度和深度。用一顿午饭钱,就能进入一个耐人寻味新奇的世界,跟难得一见的杰出人物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处事经验智慧,是对自己很好的投资。
写到这儿,敲击键盘的手指停在了此刻,我没法用仅有的言语来描述它,如同有人说的,《知行合一》仅用来看,不用来读,你是感受不到其中的人生奥秘的。
假如我平庸的文字没法打动你,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吧!看完以后的真的会感受到人心百态。
它告诉大家生活像大海一样宽广,但不管生活多么的艰难,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