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赌这套缺水程度测试,没有人能一条都不中!

很多人在被劝及“多喝!”的时候都会心想,“我又不口渴,为什么要喝水?”
其实,口渴已经是身体极度缺水时发出的警告讯号!
这时候才喝,已经达不到“滋润”的作用,充其量只能是“补救”了。
那么如果身体长期处于缺水的状态,会有什么信号呢?
当你有以下状况,请注意:你的身体缺水啦!!!
身体缺水程度自测

嘴唇干裂

很多人会以为嘴唇干裂是天气跟空气湿度的问题。
其实口干、嘴唇干裂,是身体内部缺水的表现。
有些人在感觉到嘴干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去舔一下,以为这样可以让嘴巴处于一种湿润的状态之中,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舔嘴唇不但不会保湿,反而会让嘴更干,因为舔嘴唇在让水分蒸发的同时,还会带走一部分嘴巴上本来的水分,这样一来就会陷入到越舔嘴唇,嘴唇越干的循环之中。
还有很多人认为嘴唇干是润唇膏的职责。事实上,其实就是你的身体通过嘴唇在告诉你:你该喝水了!
口干的时候一杯热水下肚,比什么牌子的润唇膏都要有效。
养成每隔一段时间就补充一次水分的习惯,等你意识到时,你的嘴唇已经不会干裂了。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包括脸、手脚等身体各部位的皮肤。
人的皮肤由外至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大部分,而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及基底层。
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上面有一层皮脂膜,是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分泌物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状薄膜,皮脂膜中的游离脂肪酸、乳酸盐、尿素和尿酸为天然的保湿因子,对皮肤起保湿作用。
角质层和皮脂膜可以防止皮肤水分的丢失。
正常情况下,角质层的含水量应该在10%左右,低于这个水平,就是缺水了。
需要说的是,简单的补水喷雾、面膜等,只能起到表面作用。最有效的,还是及时、经常地为身体补充水分。

脸油、头发油

大家可能会奇怪了,干是因为缺水,这个很好理解,为什么油也是因为缺水呢?
由前文所提到的皮肤的分层可知,人的身体中有水也有油,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
当缺水严重时,皮肤会进行自我保护,分泌更多的油脂,来防止水分的散发。
所以,不要一味地种草各种控油的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啦。养成好的饮水习惯,才能真正解决出油的困扰!

尿色深

观察尿液颜色是检查身体是否缺水最准确的标准。如果尿液呈暗黄色、较混浊,说明你已经缺水了。
大家可以对照下图,对自己的缺水程度进行观察。
为什么小便颜色能够反映身体是否缺水呢?
我们的身体是很聪明的,当它发现你缺水了,就会从膀胱里吸收水分,来维持你身体的正常运转。
本来你的尿液中水占了很大的比重,颜色会较浅,但当你缺水了,身体将膀胱中的水重新利用了,尿中水的比重被大大抽走了,自然颜色就变深了。
所以说“你如果不喝水就是在喝尿”,可谓有理有据!
需要提醒的是,缺水后补水别操之过急,应小口慢饮,以免引起身体的不适。
正确的补水建议

水分摄入量标准:3000毫升

美国医学博士F·巴特曼在《水是最好的药》一书中指出:人体每天总共需要4升左右的水分。
全美国第一医学中心梅奥医学中心附属研究会——梅奥医学教育和研究基金会《营养和健康饮食》中指出每日建议水分补充量:男士3.7升,女士2.7升。
荷兰圣安东尼斯医院 A-J蒙哥马利博士&莱顿大学医学中心 AE蒙哥马利教授于NTVG的发言指出,成年人每日损失水分:1.45升-2.8升。
汇聚科学、设计、文学、医学等各领域佼佼者,被公认为世界最高水准的演讲——美国TED演讲在饮水专题中指出,推荐水分日常摄入量:男性2.5-3.7升,女性2-2.7升。
划重点:成年人每日的饮水量,应当在3升,也就是3000毫升左右为最合适。
也许有人会问了,我怎么判断自己喝了多少?总不能随身带量杯吧?
建议:找一个参照物,如易拉罐装的可乐是330毫升。拿你常用的杯子和它相比,就知道自己杯子大概的容量了。
假设你的杯子差不多可容纳300毫升,那么每天需要喝10满杯水就可以了。

饮用温度标准:55℃

《黄帝内经》中提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意即过热或过冷的水均不可饮用,坚持饮用冷热适中的水,将减少生病的几率。
东晋著名学者张湛著作《养生要集》提出“凡煮水饮之,重病无缘得深也”,说明饮用热水对身体健康有益。
国际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提出“饮用 65°C 以上的热饮,有致癌风险”,不可饮用过热的水。
划重点:饮水需热饮,但又不宜太热。最佳的饮用温度,就是入口微烫但又可以下咽的温度,也就是55℃左右。

水分补充时间与饮用方式:多次少量、小口热饮

每天饮水应平均分布于各时间段。建议每间隔10-30分钟补充一次水分,单次饮用总量不要超过200毫升。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指出,“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饮水需少量饮用。
美国医学博士F·巴特曼著作《水是最好的药》中指出,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在口渴之前体液将凝缩、粘稠,细胞内的水失去携带运输能量特性,若此时大量饮水,身体无法及时吸收大量水分,易引起体内水与电解质失衡。水分需定时补充,勿等口渴时再去补充水分。
补充水分应饮用水、热茶、花茶等天然饮品。勿饮用低于口腔温度的与含酒精、添加剂等化工原料勾兑的饮品。
划重点:饮水时应当多次少量,小口热饮,勿等到口渴时单次大量饮水。
今天,你还在缺水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