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了命挤进大城市,对下一代未必就是好事,你相信吗?
拼了命挤进大城市,对下一代未必就是好事,你相信吗?
在文章开始前,先和大家分享我在上学时关于大城市的三个亲身经历。我的家乡在遥远的乌苏里江畔,对岸便是绵延起伏的俄罗斯远东地区。
据说跨过群山和密林,便是日本海了。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加之地处边陲,去一趟遥远的省城便要几天几夜了,所以对于还上小学的我,大城市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
记得小学毕业时,当了五年三好学生,且学习名列前茅的班长跟随姑姑去了大连读书,用他姑姑的话就是大连的教育资源要远远超过小县城,但谁知不到半年,这位小县城里的优等生便十分低调地又回来读书了,只字不提回来的原因。
后来我机缘巧合和他成了朋友,闲聊之下才得知,他是感觉落差太大了,这倒不是学习方面,而是很难适应周围的社交环境。人家聊个索尼或任天堂最新款游戏(2000年左右),自己丝毫插不上嘴。
其实在小县城里也有这样的游戏厅,只不过这位三好学生不屑于和所谓的“坏孩子”同流合污,所以从来没去过而已。从小县城到大连这样的城市,小县城的优等生自然也只能进入普通一点的中学,市重点都有难度更不要说省重点了,所以他接触的同学自然也都是整个城市中中等偏下的学生,大家聊游戏他自然很难融入进去,以至于觉得自己不合群进而有些自卑。
第二件事发生在中考以后,县里的前十名分分都被全省几所著名的高中“挖走”,很多人都以为这一届高考很难出成绩了,但结果却让人倍感意外,原本在中考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在高二高三开始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并在高考中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这一届学生的整体水平也很不错。
与此相反,之前在中考之后被挖走的学生,后来似乎都成绩平平,即使有些高考成绩也可圈可点,但总体都没有能够超过留在县里的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后来人们也就不太担心中考优秀学生被挖走了,甚至还有的学生考虑到这个规律便婉拒了邀请,选择留在县里读高中。
第三件事来自之前的读者留言,大意是说孩子快要中考了,家长表示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对孩子而言还不如去读职校,因为重点高中几乎包揽了好大学,像普通高中几乎都没有能够考上一本的,就连二本录取率也很低。
看完船夫不禁想起之前查资料时发现,虽然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清北录取学生数量很多,但细心对比下数据便会发现,考上好大学的学生大都来自北京的中心区域,比如我们熟悉的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
而像丰台区、房山区和大兴区这样偏远一些的市区,几乎没有考上清北的,有也是凤毛麟角,好一点的一本也不多。如果单独拿这些偏远市区和其他省市做对比,会发现在高考录取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还不如一些教育资源好的地区。
所以很多人常说像北京这样一线城市教育资源好,孩子高考有优势,其实有些一概而论了,准确地说是城市核心区域教育资源雄冠全国,但偏远市郊也很一般,优势并不明显,是东城西城和海淀这样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区域拉高了整个城市的平均水平。
不知道大家看完以上三个故事有什么感受,船夫想说的是很多普通家庭拼了命地挤进大城市,对下一代未必是好事。
因为对于财力和背景都有限的普通家庭,凭借一代人的努力就在一线城市搞定房子和户口,相信已经就精疲力竭了。而当我们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一番努力已经为下一代铺平道路的时候,殊不知这或许连预选赛都算不上,因为对于城市中的“原住民”和中产以上的家庭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优势,而是天经地义就该拥有的东西。
大城市的下一代竞争要残酷许多,之前精疲力尽的“初代目”家庭父母和孩子会最先败下阵来,逐渐沦为陪跑角色,物质基础的巨大差距建立起来的优越感会极大打击这些家庭孩子的信心,很多人或许从初中开始便听天由命了,这也是为何很多大城市的普通高中高考的结果往往很差。
你如果拿这些普通高中的孩子和船夫家乡小县城唯一一所高中做对比,会发现在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方面并不差,甚至还要更有优势,那么为何高考大学录取时,大城市普通高中的学生整体却不如小县城里的呢?
我相信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或许是这些大城市中的普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在从幼儿班、小学和初中一系列教育内卷的竞争和一次次巨大打击中彻底认命了,在这些学生眼中,自己就是不如那些好学生,人家寒暑假父母给报团去了南极和北欧游学,自己的文化宫的业余爱好课突然就不香了,人家可以请全国知名的老师做一对一辅导,自己捧着的课本都有些看不进去了。
不要小看这些物质实力基础上的差异,虽然适当的差距会激励孩子更加努力,但万事万物都有一个限度,一旦差距感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那么结果很可能不是更加努力,而是彻底放弃,这或许就是大城市普通高中孩子的真实心境。
这或许就是为何上面第三个故事中的家长,如果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宁肯去职高也不去普通高中的原因。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都理解为何很多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尤其是拼搏到大城市的初代目家庭,在是否要孩子的问题上分外纠结,要知道能够走入婚姻殿堂的两个人,谁不想共同养育爱的结晶呢?但更不想的是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成了别人的陪跑!
前不久船夫从老家探亲回来,家乡的小县城依旧宁静祥和,所不同的是更多周边村镇的孩子从小学开始便到县里来读书,这部分能顺利考上高中的也很多,要知道在我上学的时候,这些周边村镇的孩子因为教育资源匮乏,绝大多数都止步于中考,在同龄人开始为考大学努力时便步入了社会。
现如今很多到县里读书的孩子,父母便是当初止步于中考的那一代人,所以在家长的县城里,父母都是大学生的孩子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所以聊到这里的时候,我颇为羡慕地对朋友说:
像你们这样大学毕业回县城的夫妻,起码不必为残酷的中考焦虑了,只要顺势而为,孩子高考或许比大城市的孩子更好。
我们都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上面和朋友聊天的这种情况颇为类似,从大城市回到小县城,恰如“取君之中驷与彼下驷”。与之相反的是很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在三四线城市原本是优秀的“上驷”,但来到一线城市与原住民和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竞争,便成了“以君之上驷与彼上驷”。
说实话,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甚至高中,学习的课程并非完全是建房子一样的从上到下,小学差了初中就一定学不好,或者初中学不好,高中就没希望,其实只要能过中考,一个之前成绩平平的孩子如果从高中就放大得当的认真努力,完全可以在高考发挥出色的。
但前提是孩子没有在小学和初中过于内卷的竞争中彻底认命,以及适当规避一线城市日趋白热化的中考竞争。
我们当然要承认一线城市不但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丰富的人文科学环境,这些的的确确是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重要。但对他人是好的,未必对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要盲目从众冷静客观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明智的选择。
2021.04.26(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