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讲话
在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很荣幸受邀参加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很高兴见到各位朋友。
首先,我代表我个人,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
桐山后金村理学渊源深厚。宋亡,金履祥避乱金华北山。深怀亡国之痛,作《广箕子操》:“炎方之将,大地之洋,波汤汤兮,翠华重省方,独立回天天无光。此志未就,死矣死矣死南荒!不作田横,横来者王。不学幼安,归死其乡。欲作孔明,无地空翱翔。惟余箕子,仁贤之意留苍茫。穹壤无穷此恨长,千世万世,闻者徒悲伤!”(清光绪《兰溪县志》本传)入元不仕,主持仁山书堂、齐芳书院、重乐精舍(儒源)诸书院,著书育人,终其一生。明成化二年(1466)敕祀乡郡正学祠,清雍正二年(1724)诏从祀孔庙。
金履祥所著有《通鉴前编》20卷,《大学疏义》2卷,《论语孟子集注考证》17卷,《尚书表注》4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先生《尚书注》12卷,今存2卷,又《仁山集》6卷。1985年,中华书局据
金华丛书本排印出版《仁山集》5卷。此外,尚有《大学指义》、《私淑编》、《昨非存稿》、《仁山新稿》、《仁山乱稿》(宋亡后之作)、《仁山噫稿》(壬辰丧子后作)等,未及刊行,均已散佚。
金履祥治学,“以由博返约为主,不为理性之空谈。经史皆有撰述,《尚书》则用功尤深”(清陆心源《重刊金仁山先生〈尚书注〉序》)。门人柳贯评论:“何公(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靖(焞),王公(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良佐)。时称知言。而先生则自其盛年亲承二氏之教,以克之于己也。”(《仁山集》卷五《行实》,中华书局1985年版)他不采何基与世隔绝的消极态度,而承王柏注重现实的精神,治学更为笃实。在“金华四先生”中,他对于史学和经学的研究,成绩最著。
金华朱学以理学嫡传自居,由此决定金履祥的治学特点:一是恪遵“道统”。朱熹建立的道统是:“周程上承孟子,朱熹上接周程。”金履祥编《濂洛风雅》,录宋代理学诗,实即道统传授图。
它尊周敦颐为理学开山祖,以二程、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幹、何基、王柏这一传授世系为正宗,余皆为旁支。受此影响,金履祥在治学上并未摆脱空谈性理的理学习气。他训释《尚书》,颇多创解,成一家之言。他费时30年著《通鉴前编》,论史时发挥义理,将历史纳入理学思想体系,其实就是贯彻“致知以穷理”、“分殊而理一”的朱熹理学思想方法。其二,敢于“疑经”。金履祥著《尚书注》、《论孟集注考证》等书,对于汉儒传授和讲解的“四书”“五经”乃至朱熹的注解提出了不少疑难,其中有些很有见地。金履祥疑经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理学。如果没有对前人的批判精神,学术上就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清人黄百家评论:“仁山有《论孟考证》,发朱子之所未发,多所牴牾。其所以牴牾朱子者,非立异以为高,其明道之心,亦欲如朱子耳。朱子岂好同而恶异者哉?”(《黄宗羲全集》第六册第228页)可以这样说,金履祥偕其师王柏的疑经思想,是金华朱学中最具特色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三,明体达用。全祖望在《北山四先生学案》中说:“勉斋(黄幹)之传,乃金华而益昌。说者谓北山(何基)绝似和靖(尹焞),鲁斋(王柏)绝似上蔡(谢良佐),而金文安公(履祥)尤为明体达用之儒,浙学之中兴也。”(《黄宗羲全集》第六册第214页)宋末,金履祥进牵制捣虚之策,为其一例。另在《论孟集注考证》中,朱熹注孟子“伤惠伤勇”是“恐人过于轻死”,金履祥认为,“使如后世吝予偷生之习胜,则孟子之戒又须别矣”(《孟子集注考证》卷四)。金履祥作为坚定的主战派,否定朱熹此解,显然是针对主和派苟且偷生之论的,从而表现他的治学的独立思考精神和明体达用思想。这也是金履祥理学思想最积极的组成部分之一。
金履祥的学生主要有:金华许谦,浦江柳贯,兰溪徐钧、唐良骥、唐良瑞、叶克诚、吴师道,崇德卫富益等。
金履祥,是浙江的骄傲,是金华的骄傲,是兰溪的骄傲,更是金氏家族的骄傲。这些年来,金履祥后裔秉承了家族和先祖千百年来的文化血脉,对金履祥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文化旅途,长路漫漫。愿我们在座所有有志于文化研究的同仁们,共同发挥好研究会这一平台的凝聚作用,携手一道,齐心协力,为我们家乡的文化建设谱写出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
2021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