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人脑是具有高度组织和复杂结构的物质系统,整个人脑的神经细胞多达1100亿个,其中仅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有150亿至300亿个。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接,并和感觉器官的神经末梢相联系,形成等级式的网络结构。人脑的不同部位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实践过程中,外部世界的信息通过耳、眼、鼻、舌、身各种器官转化为神经冲动,由神经传导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活动,产生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绪等意识活动。离开了人脑神经活动这一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的存在。

  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揭示了意识的产生是经过人脑对客观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它是一种本能活动。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动物自身活动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是经过后天学习获得的。由实物的刺激(第一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人还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就是由信号的信号一一语言和文字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人有了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对外部环境刺激反射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般动物无法比拟的程度。人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就是意识。

  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和半成品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外部客观世界相接触,感觉器官把事物、现象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主观的,同时又具有客观性。

  意识的主观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首先,意识只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其次,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反映客观事物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再次,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人们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是受他们的主观状态影响的。由于人们的经验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情感、兴趣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识。

  最后,人的意识不仅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

  意识的客观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首先,尽管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其次,意识的感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尽管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情感是对人的愿望与事物关系的态度的反映,意志中的目的是对人的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双重反映。再次,个体意识具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人们的经验、知识结构、情感、兴趣的不同,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最后,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但这种创造是把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在观念和表象中加以改造而形成的,它仍然来源于客观世界。即使是奇妙的神话故事、荒诞的迷信传说,都可以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找到它们的“原型”。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如果抹杀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或客观事物,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就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如果抹杀意识的客观性,把意识说成纯粹是主观自生的,就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有些从小就离开社会群体的狼孩、熊孩,尽管有人脑,也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但由于脱离了社会群体,没有接受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就不能产生意识。所以,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