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匠心!印度首枚潜射弹道导,细如铅笔,出水乱蹦,射程极短
印度很早就致力于自主研发装备战略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其中"歼敌者"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其配备的K15型潜射弹道导弹,就被印度认为是其大国核威慑的先驱。
上图就是印度“歼敌者”号核潜侧视图,图中上部左侧为最新研制的K-4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为3500公里,右侧为K-15型潜射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750公里。
印度K-15潜射弹道导弹(又称B-05),是一种以印度“大地”短程弹道导弹为基础研制的潜射弹道导弹,是一种比较小型的潜射导弹,为二级固体潜射弹道导弹,导弹的直径只有0.75米,可将一吨重的弹头发射到750公里外。
K-15导弹计划早在2001年就有了,最初媒体的报道都是以“萨加里卡”(海洋)潜射弹道导弹系统。从近年透露的情况来看,“萨加里卡”(海洋)实际上是印度潜射弹道导弹工程计划的名称,包括P-78型水下试验平台和“海洋”导弹两个部分,其中K-15代替了最初的“海洋”导弹的型号发展计划。“海洋”导弹实际上是“大地-3”陆基短程弹道导弹的海军型,这是一种两级固体导弹,编号为SS-350,采用了两级固体火箭,在1吨载荷的情况下射程达到了350公里。
在2007年以前,“海洋”导弹进行了5次以上的全尺寸试验,其中包括在P-78平台上的出水试验。随后这款导弹的设计已经脱离了“大地-3”弹道导弹的范畴,成为一种全新的潜射导弹,因此被命名为K-15导弹。
2008年2月26日,印度首次进行了潜射弹道导弹的水下试验,印度D在奥里萨邦维沙卡帕特南海域距海岸8公里处,利用水下50米深处的P-78导弹试验平台,试射了K-15潜射弹道导弹。这是印度首次完成真正意义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但遗憾的是,K-15导弹以漂亮的姿态顺利冲出水面,但随后下落不明。印方承认在目标海域搜集情报的舰船“未能掌握导弹的飞行轨迹”,但坚持声称导弹试验的成功。
此次发射相当于中国在1982年10月12日完成巨浪-1潜射导弹的首次水下试验平台发射,只不过中国在陆上发射筒发射试验考核后,直接就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首次水下发射就使用了200号试验潜艇。
K-15导弹采用现在已经比较罕见的“湿式”发射方式,发射前需要对导弹发射筒注水,平衡内外压力,然后用高压蒸汽将导弹弹射出海面以上,头部安装有类似布拉莫斯反舰导弹的钝型整流罩,安装抛罩和姿态调整火箭,一方面可用于水中减阻,在出水后整流罩的火箭发动机进行姿态控制。启动后让导弹出水以后调整为理想的初始姿态,然后一级火箭发动机在水下点火,将导弹送到大约7千米的高空,然后抛掉一级,启动二级发动机。整个过程十分的眼花缭乱。
K-15导弹的设计比较原始,继承了“大地-3”导弹的0.75米发动机直径,采用了固体燃料。弹长约10.2米(其中一级2米,二级6米,仪器舱0.9米,弹头载荷舱1.3米),弹体细长比达到1:13.6,如同铅笔一样细长,这违背了潜射弹道导弹应该尽量短粗胖的原则。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中国、美国、俄罗斯、英法,这五个列强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短粗胖形状,尤其是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火箭发动机的直径都非常大,都超过2米,弹体很短,射程很远。
而其他低技术国家发展的弹道导弹,譬如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东各国,会出现细长细长的如同铅笔一样的弹道导弹,也会出现两根铅笔相连的特别细长的增程型弹道导弹,最明显的例子是当初伊拉克等国搞的增程型飞毛腿导弹,以及印度的几种弹道导弹。K-15导弹就是这个范畴。
铅笔一样细长的导弹有很多缺点,甚至发射后会因为强度不足而折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这是二流国家搞不定大直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并联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缘故,火箭发动机的直径是一个国家导弹火箭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这个标准衡量,印度后来发展的烈火-5陆基远程弹道导弹和K-4潜射弹道导弹,也采用了接近2米直径的发动机,跨过门槛,进入研发大直径导弹发动机强国的行列。
因此K-15导弹的射程很短,技术比较原始,属于一种过渡型导弹。K-15的意义是让印度初步掌握了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为下一步的K-4弹道导弹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