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肝火,认准这些中成药【一点资讯】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肝在五脏中也属木,故“春气通于肝”。也就是说,春季是肝气最为活跃的时候。那么,春季降肝火经常服用哪些中成药呢?

中医认为,肝火分为实火证和虚火证。它们的区别和治疗原则如下:

实火多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刺激,嗜烟酒以及过食辛辣之品等亦可引起。症状重,来势猛的一般属实火。治疗原则为苦寒制火、泻实败火、清热解毒。

虚火为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引起的机能低下,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虚火之产生,主要是脏腑阴阳、气血之亏损,故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但中医认为肝虚火证以阴虚多见。治疗原则为养阴清热,滋阴降火。

肝实火和虚火证的表现

1、肝实火证的表现:

男性:头晕、恶心、头痛、失眠、舌苔变厚、脾气变得暴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症状。

女性:月经过少,月经提前或延后,甚至闭经,经前失眠。女性孕后则容易出现口吐苦水,严重挑食,食欲不振等。

小孩:口干、反复口腔溃疡、小便短赤、易怒等。

肝实火证总体表现:头痛,头晕,耳鸣,眼干,眼睛红、肿、疼,易发火,肋部胀痛,口苦,口渴,大便干燥等。

2、肝虚火证的表现

男性:口苦,口干,舌燥,情绪急躁、容易激动,伴随五心烦热、夜寐不安等症状。

女性:心烦失眠或者梦中容易被惊醒、伴有口干口渴、两目干涩,或者伴有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提前、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等。

小孩:心烦、口干、低热、盗汗等。

肝虚火证总体表现:眼睛干涩,五心烦热,烦躁,口干、舌干,咽燥,胁肋隐隐灼痛,盗汗等。

3、治疗肝实火证的常用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偏于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适合肝胆湿热患者,症见头晕目赤、耳聋耳鸣,胁痛口苦,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妇女带下腥臭等。

泻青丸:清肝泻火。用于耳鸣耳聋,口苦头晕,两胁疼痛,小便赤涩。肝主青色,泻青丸就是泻肝火,作用相对来说比较缓和。能缓解肝脏实火引起的目赤肿痛,易惊多怒,尿赤便秘,耳鸣耳聋等症。

当归龙荟丸:具有泻火通便之功效。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泻火能力相对较强,主要是泻肝火,没有清湿热的作用,但能通便。治疗的症状为胁肋胀痛、头晕耳聋、便秘等。

加味左金丸:具有平肝降逆,疏郁止痛之功效。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胃痛少食。在左金丸方的基础上加上行气理气之品,以及清热,养血柔肝之药,为清肝泻火、降逆止痛之剂。

4、治疗肝虚火证的常用中成药:

明目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了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等,具有滋阴、补肾明目之功。

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之作用。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和菊花组成。枸杞子甘平质润,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

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清热之作用。用于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清肝火,因此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作用。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本品培本清源,使真阴得养,虚火内清,达到滋阴降火之功。

逍遥丸: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它能疏通气机,消除因肝气郁结带来的诸多症状,调节人体内气血正常运行,服用后使人气血流畅、周身舒适,故名“逍遥丸”。

总之,降肝实火证的中成药成份中多为苦寒之品,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以及脾虚便溏者,应该在中医指导下对症服用,不可长期私自滥服,以免伤害脾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