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测80年后,世界人口112亿,1/10哺乳动物会灭绝

如今人类正处在始于260万年的第四纪冰川期,在这次冰川期中,地球经历着数次的冷暖变化。由于与人类的演化密切相关,所以第四纪冰川期也有了人类纪之称,尤其是1.1万年前开始的间冰期,更是催生出了近一万年来对人类最重要的事——农业,人类不仅驯化了作物,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也驯化了自己,从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解放了出来。

与此同时,不少史前巨兽却“倒下了”,比如猛犸象、剑齿虎、洞熊等等,它们的灭绝一方面与气候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少不了人类的作用。可以说从那时起,人口数量的增长所对应的就是哺乳动物数量的下降,甚至物种的灭绝。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大约100万年前,世界人口大约有50万,包括我们的祖先、尼安德特人和直立人;到了1.2万年前,全世界的人口数量可能已经达到了600万;再到公元1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增长了30到40倍。时至今日,联合国的人口统计结果显示,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会达到约112亿

但是相应的,动物的处境却不容乐观。根据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的统计和推测,晚更新世开始(12.6万年前)至今,共有351种哺乳动物灭绝,而同样是到2100年,仅仅是哺乳动物,就将有558个物种灭绝。物种数目的下降只是直观表现,更严重的是,由于许多物种栖息地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以及物种种群规模的减少,生活在非洲、美洲和欧亚大陆的许多哺乳动物都将面临生存危机。

举例来说,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曾经生活着一种名叫袋狼的哺乳动物,当人类到达澳洲之后,袋狼的生存范围逐渐变小,到了19世纪末,欧洲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猎杀、寄生虫、食物匮乏,使袋狼的栖息地和数量再次减少直到消失,最终只有塔斯马尼亚岛上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1936年,最后一只袋狼在动物园里死亡,袋狼就只存在于照片和灭绝物种名录之中了。

又比如,去年宣布灭绝的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犀牛。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现存的野生苏门答腊犀牛不足80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岛的森林中,种群数量和规模已经让它们走在了末路之上。马来西亚最后两只苏门答腊犀牛分别于2019年5月和11月死亡,也预示着这个物种所面临的困境。

此前的另一项来自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统计数据显示,1970年到2014年的44年间,全球范围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近3/5,当前的物种灭绝速度已经达到了人类遍布地球前的1000倍。

数据可以提醒人们正视问题的严重性,并意识到人类遍布地球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都不想看到预测成真,也不愿越来越多的动物只存在于影像记录里,2100年并不遥远,但愿80年后所见,不是悲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