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的未来之路--版权经理人

/杜辉

焦虑这个词现在用在中年人、房奴等人群身上比较多。这些不同的人群因为生活的压力、未来的发展等不确定因素,而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焦虑状态。而出版行业的从业者,恐怕也是焦虑群体中的一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崛起,把传统出版从业者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这其中尤以出版的“核心灵魂”编辑这一群体,在各种冲击下更显迷茫,更为焦虑。明天,传统的出版行业是否会被淘汰?纸媒还能生存多久?我们自身又何去何从?我们所拥有的经验、知识还能找到新的工作、新的出路吗?这些问题困扰着大部分的出版从业者。也正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方向的不明朗,所以我们才会陷入深深的焦虑当中。

电子图书不是终结者,知识付费正在颠覆传统出版

在电子阅读兴起后,传统出版一直纠结于纸质图书会被电子书所取代的问题。然而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发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基本相安无事。消费者在市场的细分下,部分融合,部分并存,相互对彼此的冲击远不如曾经预想的严重。但是更多的新媒体形式、平台在不断崛起,知识付费的概念经过互联网多年的发展后也渐趋成型。

互联网在中国是以免费的姿态开始普及,各种网站及相关内容绝大部分是以免费的形式呈现。当时人们普遍不能接受知识付费这个概念。阅读、提问、关注都需要付费?这在当时几乎就是天方夜谭,是可以让网站倒闭的思路。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观念开始逐渐改变。现在许多消费者已经愿意为自己喜欢的知识内容付出一定的费用。这个付费的范围及额度还在不断地提高、延伸。而这些崛起的知识付费才是传统纸质出版最大的竞争者。

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对传统阅读形式形成了流量分流。曾经在地铁、公交上阅读纸质图书的人渐渐减少,现在大家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阅读网页、微信文章、微博、各种App,以及电子图书。但这种阅读的分流还只停留在浅层的阅读中。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大量的信息充斥网上,廉价甚至免费但丰富。这让传统的媒介载体变得不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但高质量的信息阅读、知识学习、内容索取在大部分免费的互联网面前则显得力不从心。在经过市场长期的培育和酝酿后知识付费得以兴起,最终将弥补网上深阅读内容不足这一短板。

知识付费目前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大部分的新媒体形式及平台。如文章打赏;付费加入特定群、App、设限的圈子;在群内听讲座打赏群主、打赏主播;付费听书、听讲座、听课程;慕课;打赏直播、问答;付费使用文章、模板,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形式仅是形式,消费者只要可以获取需要的信息就可以,而以什么平台、载体、形式获取信息已经不再重要。在纸媒图书从规模到盈利整体停滞或者减缓的大环境下,众多传统纸媒图书的作者,已经难以获取曾经水平的利益回报,或者知识付费所能给予的利润回报更加诱人。作为出版核心的内容资源和知识资源变得更具财富价值,在互联网平台上,这些资源的变现渠道多元化,并且放大化。所以众多的高端作者开始跨界或者干脆转到了知识付费领域。而在此之下,是一个庞大的一般作者群体。这个群体对知识付费也有众多冲动与憧憬。但限于自身的实力、精力、眼界、能力,还没有能力独自操作知识付费,他们只能委托给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中介平台来进行运作。这个时候,传统出版领域编辑的机会就来了。(全版权运营同理,以图书版权资源为基础,然后延伸到影视作品、游戏娱乐、图片人设等的权利,进行内容资源的变现)

一个时代的终结,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启,编辑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通过在传统出版领域多年的工作,在基本素质和知识上,传统出版的编辑还是具备很多先天优势的。众多的作者没有能力也没有渠道去把自己手中的内容资源通过知识付费、全版权运营变现为财富,这个时候传统出版的编辑就找到了转型之路,也就是未来的生存之路,既作为版权经理人的概念继续存在。内容资源不是可以直接通过全版权运营、知识付费就可以变现的,也需要有策划、包装、宣传、运作、经营等种种环节和手段。传统编辑,尤其是商业化较好的出版机构中的策划编辑,其具有较高的编辑力、策划力、营销力。这些能力将成为内容资源变现的有力保障。

如何根据作者的知识内容、擅长领域、表达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编辑,以符合新媒体平台的需要,或者更符合消费者的阅读喜好,这些正是传统编辑所具备和擅长的能力之一。策划、编辑纸质图书与知识付费(全版权运营)的内容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区别在于根据不同的载体特质,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经营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包装、编辑加工。例如纸质图书更多讲究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而新媒体平台的文章,需要把系统的内容打散,更多要求知识点的提炼及单篇章的精炼、阅读快感、吸引力。这些不过是内容资源的不同表现方式,其核心的内容及知识、观点并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所以传统出版编辑正可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技能、经验来更好地实现这些需求。其积累的对文字、流程的基本功,也正可以保障内容在新媒体形势下的质量、权威性。这些年传统出版从业者大量向新媒体转型、跳槽并成功,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及可行性。

内容资源通过知识付费或全媒体经营的形式变现,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可以不做了。实际上纸质图书的出版还应该继续做下去,甚至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精力去加强。为什么?因为纸质图书更多成为版权经济的一个药引子,成为全版权运作的开门钥匙。通过纸质图书的出版,进行版权资源的确认、整合,同时图书的销售、宣传页成为作者及IP资源的立体运作的宣传预热。在传统的纸质出版之后,通过全媒体的运作,进行内容资源的变现(也可以现有其他形式的版权资源,然后通过纸质图书的出版,作为一个盈利点或者权利的延伸)。纸质图书的定位从单纯的图书商品向具有广告属性的商品进行转换。最终,编辑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将作者的个人品牌或IP品牌放大。同时,作者也通过个人品牌的放大,获得了延伸收益,更多渠道的变现机会。两者相辅相成,一起发展,一起走下去。

这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面对各种外部的变化和冲击,传统出版从业者的焦虑是必然的,但未来也不是死路一条。顺应趋势、扬长补短,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在未来能继续看到我们这些传统出版从业者的身影,希望那时我们都成功的转型,在新媒体环境下继续我们的出版事业。

作者注:

     本文刊发在出版商务周报20181230日第49103版,发表名为《编辑未来一定要成为版权经纪人》,发表时根据需要有所修改、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