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蔺83岁老人回首往昔 | 朱海广:回溯人生,无怨无悔

朱海广|回溯人生,无怨无悔

没有吃过苦中苦,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祖国康乐富强的和平盛世,每当我看到当今少年儿童背着书包上学读书,不但不交学费,有的学校还有一顿免费午餐。

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我青少年时代的求学生活,感到今天的青少年是多么幸福啊!

1

艰辛求学,勤奋刻苦

立足茫茫人海间,走好漫漫人生路。
农历1938年9月17日,我诞生在四川省古蔺县大山里的穷乡僻壤,石宝镇兴龙村,原小地名旧寨桐子塆。我的父亲朱俊是小学教师,于1942年10月,抗日战争时期,他投笔从戎,约其同学外出参加抗日远征军,一去就杳无音讯,那时我才4岁,弟弟朱海大才出生40天。父亲走后,使我从小就失去父爱。母亲李现容,是体弱的农村妇女,缺乏劳力,茹苦含辛,哺育我们兄弟俩成长。
1944年,朱琢光二伯伯私人在家创办了天生小学,我同堂兄朱海渊、朱海源入学启蒙读书。聘请老师中有李现邦么母舅执教,朱琢光二伯任校长,选学了四书、幼学琼林、古文观止等,使我从小受益匪浅。
解放后,1952年我去长坪小学插班读五年级,1953年暑期,刚升六年级。徐腾同学来家通知我说古蔺中学招考,我说我只有一张五年级的通知书,没有毕业证怎么考?他说可以同等学历去报考(我从心底感谢他)。全县300多人报考,收两个班110名,而没有毕业证的同等学历生只收两名。我和周定宣(摩尼人,后任摩尼中学校长退休)荣幸被录取。石宝区去30多人报考,只考取我一人,第二年考取的就分到古蔺二中就读去了。
我回到家里,母亲听到我考取中学了,她含着高兴的泪花,我知道她无钱送我读书,我说妈妈放心,现在离开学还有二十多天,我可以去散桐子、棬子来卖准备书学费。到了入学的前两天,妈妈又向邻居闫三娘借了五角钱共有三元多钱,还借了一床旧线毯作行礼,又蒸了一口袋包谷巴,第二天我就准备上学了。前次去考试时是有几个同学一路,跟着走不用问路,这次入学就只有我一人了,边走边问,走饿了就吃个包谷巴,路边喝口山泉水解渴。我翻了一山又一山,离家渐渐远了,走皇华翻过尖山子到苗沟时,一二十里不见人家,忽然天空电闪雷鸣,乌云翻滚,瞬间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被淋得像个落汤鸡一样,朝前看,林荫森森,浓云密布;往后看,不见家乡的山影,急得我直大声哭喊妈妈!妈妈怎能听见?脑子一闪念回去不读书了吗?不行!我用手擦去雨水泪水,决心往前走。傍晚,来到龙山镇街上,我就在一家姓罗的栈房去借宿,我说没有钱,那个老板罗伯娘很好,大发善心,叫我去火炉把衣服烤干,又拿了一个斗筐放在堂屋让我去睡。第二天一早,我谢了罗伯娘,又问路经对车坝、蒋家田、玉田终于走到蔺中校。
我被分到31班甲组,原来蔺中春秋季都招生,因此我和27班、28班、29班、30班、32班都同过学。教我们的老师是:校长蔡斯陶兼英语老师,班主任严为霖兼语文老师,历史冯子璈老师(后任校长),地理任崇洛老师,数学孙国光老师,几何费元伯老师,物理王月潭老师,化学谢荣生老师,音乐熊开科老师,美术涂大德老师。
由于家庭贫困,我读书特别发奋。因为我知道必须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前途命运。小孩子的天职就是刻苦读书学习,从小就要立志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好逸恶劳违法乱纪,成为社会的包袱、历史的罪人。严师好比领路人,学问全在自用心。我在上课前,利用早自习认真预习当天课程内容,质疑作上记号;课堂上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不懂就问老师或同学;课后抓紧晚自习认真复习,独立思考,按时精心完成作业;这是我治学的三大关键。因此我学习成绩总评90分以上,还担任蔺中学生会主席工作,没有感到学习压力。我内心深知: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良,不是天资高,而是刻苦学。
在校读书,除吃助学金外,书学费还要靠自己在假期中和表兄李仕政、表弟李仕清等一起扛木头、背炭到女儿溪,背鉄矿石到洞坝、断江河,一次背一百多斤,才得两角多钱。又去散桐子、棬子来卖(捡人家收后失落的)。我还打过草鞋来卖,两分钱一双粗谷草鞋。至今我还能回忆起打草鞋的工序:先把糯稻草捶绒,用麻或棕毛搓一付爽子(两根绳子),编打时用一根绳子折成两股,再折成四股,在草凳上坐着,将绳子一头拴在腰带上,另一头四股套在脚蹬的草鞋棒(约两尺长核桃粗)上。先编打草鞋鼻子,然后打草鞋掌板,安好前后耳子,再打草鞋后跟,两只打好了,最后系好绳带,大功告成。
读书期间,我没有写过一支钢笔(写毛笔),没有穿过一双胶鞋,更谈不上皮鞋,就穿自己打的草鞋和母亲做的布鞋。记得有一天晚上下大雨,晚自习后雨停了,但去寝室的道路淋湿了有水凼凼,同寝室的同学中只有张国材同学(原古蔺人民法院院长)才穿胶鞋,他主动把我们穿草鞋的几个同学一个个地背到寝室,真是风雨同舟的学友,同学情深,互相关心。
那时我们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是在大操场上面的几间土木结构平房里,食堂在下面甘家祠堂土木结构楼房(现在的教学区),没有电灯,晚上发煤气灯上自习。
那时的古蔺街上是一条约4米宽的独街,用石板铺的路,都是平房,板壁楼房寥寥无几,从下桥川剧院到上桥的烟墩巷,不过几百米长,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只有星星点点煤油灯的人家,门前摆个小摊卖糖果、蚊香等,路上少有行人,不时听见叫卖声“向耳葵一一一松米”,那是一个提四方灯叫卖小吃的老王。
1956年秋,因我成绩优异,每科平均都是90分以上,当年古蔺办第一届高中,我无钱读高中升大学,学校领导根据我的实际情况,保送我到泸州师范深造。
在泸州师范求学期间,正值“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冒进时期,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炼钢铁、烧砖瓦、淘沙金、修茜草公路等勤工俭学活动,星期天还去北方食堂、泸州餐厅当勤杂工,端面饭送菜碟,打扫食堂清洁卫生,一天不仅能在食堂吃顿午餐,还能挣得3角钱的工资,作补交书杂费之用。勤工俭学中,使我深深感到:生活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逆境是促使我奋发求学的好老师。
三年师范学习中,除了自己假期打工挣钱外,表兄李仕朝在经济上尽力对我进行帮助,我内心深表感谢。
在读书期间,六年一直都是步行,就是在泸州读书四、五百里都是走路,没有坐过汽车。那时古蔺还没有公路,要从叙永才有川南公路通泸州。
从石宝家乡到泸州,步行要走四、五天。一条路是从石宝经皇华、龙山、古蔺、德耀、箭竹、叙永、兴隆场、江门、纳溪到泸州;另一条路要捷径几十里,但山高路陡,从石宝经分水岭、高篱巴、太平渡、贵州醒明、土城、盐号、穿风坳、炳滩、赤水、窑坝、二里到泸州。两条路我都走过。

2

教书育人,恪尽职守

我从1959年参加工作,到1999年退休,在古蔺教育战线工作了41年。其中在古蔺城区工作12年,在区乡农村工作29年。
在那个唯成分论年代,因我出身地主阶级家庭,从1959年起,我共写了38次入党申请,直到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给五类分子家庭摘掉帽子,我才于1980年11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至1961年,我们国家遇上三年的自然灾害。我们每月国家供应19斤粮,而且是包谷子,每餐二两多,吃罐罐饭,粒粒可数,有的老师坚持不住,把毛线衣都卖来吃了,甚至弃工回家。那时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经常下乡到附近椒坪、玉田、彰德等公社参加支农劳动。在彰德劳动中,我们吃过用稻草、包谷壳兼少数包谷面汇合做成的草巴,还有胡萝卜缨缨当饭吃,大家称之为“草巴战役"。各校还种了试验地,我们城关二小的试验地在大礼堂附近一片,即原老车站那一片是大坪子土没有房子,我们从二小挑大粪去种上棉花、玉米,获得大丰收。1960年我参加古蔺县政府在大礼堂召开的古蔺县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61至1962年,古蔺城关一二小合并成城关小学在一小校址,是郭成云校长、后侯世俊校长,我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1963年一二小分开,我调城关二小,是罗永禄、罗应春校长,我任教导主任;1965年调太平区小教导主任,1973年调石屏小学教导主任;1977年调石宝区小教导主任,入党后任校长;在石宝小学工作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泸教院(原宜宾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中文大专函授结业,弥补了青年时期没有上大学的空白。1984年调皇华中学任人事干部,后任皇华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1993年调古蔺县教育局人事股工作。在校期间,什么课都教过,哪个老师缺了课,就要去补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得到领导和群众好评,誉我“老黄牛”精神。
工作中我给自己写了一副自勉对联:
海纳百川容世界;
广培千卉美神州。
寓意自己要具有大海的胸怀,感恩知足不计较,宽宏大量;多多培育青少年花朵,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3

退休生活,有乐有为

1999年3月,我在古蔺县教育局人事股工作退休。
退休后,作为退休老人,我认为应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就参加了古蔺县退休教师协会。
时值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先是郑英奇校长,后是周永邦校长,大家推选我任理事会秘书长。其他理事分工:宣教张幼泉、罗文化老师,组织曹淑芳〈校长)、文体邓仲平、付忠萍老师、财务后勤许礼忠、胡邦基老师。我们理事会不负重托,在县政府、县教委的直接领导下,县老龄委、县关工委的指导下,组织退休教师每月定期(14曰)开展政治时事学习;开展书法、棋牌、门球、钓鱼等文体比赛活动;在三八、五一、七一、教师节、国庆节、重阳敬老节期间,组织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开展和比邻县市退教协会(如叙永县红烛之家、泸州退教分会、贵州仁怀市退教协会、桐梓县退教协会等)的联谊活动;理事会还组织了一个乐器队,为退休教师红白喜事义务服务;年终除开总结会外,理事们还与各组长一起慰问久病卧床不起的退休教师。把古蔺退教协会搞得红红火火。
一直到2007年,我赋闲迁居泸州市龙马潭区南光路碧绿华庭至今,因年老多病在家静养,除习作锻练外,还力所能及参加泸州退教分会活动和古蔺县退休老干部在泸州组织的各种活动。退休生活有乐有为,过得很有意义。

4

回溯人生,无怨无悔

我今年已满83岁,将近84岁年龄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找自己去。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那就顺其自然,等阎王爷哪天来钩簿子了。(谐语)哈哈!
回首一生走过的崎岖坎坷路,虽有触目惊心,但也感到无怨无悔。
特别是人生三个政治生命(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我做到了。少年时期,1953年我在古蔺中学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并以优秀少先队员的身份,在古蔺县大礼堂(电影院)开大会,为红军长征中抢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李延凯英雄(来古蔺作报告),敬献红领巾。
青年时期,1955年10月16日在古蔺中学加入共青团,并担任蔺中学生会主席。1959年我在泸州师范读书时,担任59级5班共青团支部书记,参加共青团泸州市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青年劳动先锋大会。1962年在城关二小,以优秀共青团员的身份,参加宜宾地区第二届共青团代表大会。
壮年时期,1993年在皇华中学,以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中国共产党古蔺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回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多次被评为县市先进个人,1960年被评为古县劳动模范,1980年评为宜宾地区青少年先进教育工作者,1984年评为古蔺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987年评为泸州市优秀政工干部,1989年评为泸州市优秀教师,1993年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
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职尽责,立德树人。和老师们一道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届又一届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建设人才。心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
小诗结语:

0

1

《回溯》

传抪文化最风流,献身教坛数十秋。

披荆斩棘天涯路,回首人生无愧忧。

0

2

《晚霞吟》

从教育人旅一生,酸甜苦涩历艰辛。

夕阳涂晖思往事,无怨无悔度黄昏。

0

3

夕阳遐思

快落山的太阳

悬挂在遥远的天际

不要为短暂的人生

悲哀叹息

收获自己

是终生深挖不完的主题

正像农民永远开垦不尽

那块心爱的土地

时时刻苦奋进

铭记滴水穿石的道理

只要珍惜今天

晚霞同晨曦一样

璀璨美丽

海纳百川


文图 | 朱海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