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西北湖泊纵横,草绿成荫,为何当今荒漠戈壁,黄沙遍地?

【作者按】:

《问水大西北》(第二版)共有七章内容

第一章:如何正确认识大西北缺水

第二章:巧用三峡洪水,解决黄淮海流域缺水

第三章:青藏高原调水

第四章:国内寻求解决大西北缺水的众多设想

第五章:国外调水概况及案例分析

第六章:困惑、思考与建议

第七章:我国西部的未来展望

本文内容为第一章的第一节:大西北的历史面貌。本文标题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加注。接下来将陆续刊出第一章的九节内容,分别是:

一、大西北的历史面貌

二、大西北的地理特征

三、大西北的气候特征与水汽环流

四、触发降雨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

五、如何营造触发降雨的必要条件

六、古代的罗布泊湖泊群为什么会不断萎缩

七、罗布泊湖泊群的水域面积及需水量

八、恢复罗布泊湖泊群将带来多少降雨

九、大西北的水量需求及布局

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和互动,敬请关注!

一、大西北的历史面貌

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及更早的年代,大西北的自然面貌与当今迥然不同。

湖泊方面,罗布泊、艾丁湖、哈密盆地、柴达木盆地、居延海、猪野泽、吉兰泰……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并且有些湖泊比青海湖的湖水面积还大得多。

罗布泊:在秦汉之前的古代,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每年超过200亿立方米的水汇入罗布泊,形成2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湖泊,1941年的湖水面积还有3006平方公里,1972年彻底干涸。

古代罗布泊水面面积示意图

艾丁湖:海平面以下大约有3400平方公里,海拔-100米以下,大约有1450平方公里。古代的湖水面积没有找到相关数据,1909年测得湖水面积230平方公里,解放初期测得湖水面积152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完全干涸,偶尔在丰水年份有一点水,很快又蒸发了。

哈密盆地:海拔240米以下大约有2140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找到盆地在古代的水域面积,但从盆地底部海拔43米处厚厚的盐壳可以判断,古代这里肯定是一个面积不小的湖泊。

柴达木盆地:虽然没有找到古代湖水面积的相关数据,但从柴达木西部众多“岛屿”的水平“湖迹线”来看,在古代,柴达木盆地的水位线曾经在海拔2750米左右,相当于平均长500公里,宽60公里,面积30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封闭内湖。

居延海:古代黑河流域的水域面积目前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居延海并不是尾闾湖,而是沿中蒙边界的中方一则一直延伸到了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的北银根海拔724米处。

潴野泽:石羊河在古代不是内陆河,而是黄河的一条支流,现在的青土湖是古代潴野泽的一个缩影。古代的潴野泽,湖面海拔在1325米左右,湖水面积大约有8000平方公里。大禹治水,逆黄河而上,追溯到了潴野泽才算大功告成。潴野泽到了汉代叫休屠泽,面积4000平方公里;隋唐时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边叫休屠泽,东边叫白亭海,面积1300平方公里;明清时叫青土湖,面积400平方公里;1924年仍叫青土湖,面积120平方公里;1959年彻底干涸,也有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彻底干涸。

吉兰泰盆地:长160公里,宽10-40公里。古代的吉兰泰盆地,上游是石羊河、潴野泽,下游注入黄河古道,其湖水面积大约在3000-4000平方公里。类似于目前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对黄河的洪水起到吞吐的调节作用。

潴野泽、吉兰泰湖泊的萎缩、干涸和沙化,使得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连成一个沙漠整体;使得贺兰山与阴山之间的水气通道,变为了干燥的风沙通道,为西北风沙的长驱直入打开了缺口,吉兰泰盆地也变成了乌兰布和沙漠的一部分,直接威胁着河套地区,导致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形成,风沙的蔓延与扩张,进一步威胁黄河中下游和华北地区。

青海湖:在古代是有水溢出的淡水湖,是黄河水系的一个支流。现在的解释是,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上升隆起,使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形成内湖。无论这个解释是否合理,但有一点是铁的事实: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这些古代遗址,原本都在湖滨。由此可见,汉代至今,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大约减少了2200平方公里。如果不是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和东南季风的部分影响,降雨量还有所保留的话,随着罗布泊、柴达木的干涸,青海湖早就与居延海、青土湖、吉兰泰那样,变成了盐池。

......

广告从厌学叛逆到高考状元,这妈妈的做法火了

西北地区4000年前的湖泊状况示意图

植被方面,无论是南疆、北疆、柴达木,还是河西、河套、黄土高原,大部分都是草原、湖泊和森林,原始沙漠只有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几个孤立的、相对很小的沙漠范围。

在南疆,《新疆图志·实业》记载,叶城周围有四山,“山上多松柏”,“山下多桑、榆、杨、柳、桃、杏、苹果、石榴,岁产值百万”;和阗“沃土,无树不茂,新旧种植杂木二百八十万株”;“库车杂植沙枣、香梨、桃、杏,岁结实获利与田禾相埒”。“镇西哈密之间,南山之麓,东起松树塘,西抵黑沟,山松荫蔚,亘二百里”;哈密流传的古诗云:“谁道天山界两疆,南疆天暖北疆凉,峰巅积雪明如玉,翠杉苍松发古香”。《新疆回志》记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为食”。在近代的20世纪初,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曾坐船在叶尔羌河、塔里木河航行历时80天,徒步穿越“真正的古森林”。

在北疆,森林植被则更加茂盛。“自奇台至伊犁,二千余里,冈峦断续,森然者,皆松也;其沿驿大道,则榆、柳、白杨、红柽、桃、杏、沙枣、野茶、枸杞,而榆、柳尤多”;伊犁果子沟“遮岩蔽谷者,皆松桦也”。

柴达木,上世纪50 年代以前,沙生植被茂盛,覆盖率高达30%~70%。其以“柏杨为大宗,其他如松、桦、榆、橡、与苏木皆有。山中虽有巨材,以山川阻塞,运输极难,故森林之多,无地不有”。共和县“两岸森林繁茂,河南之汪什科、先木多一带,森林亦盛”。在查哈噶顺山、阿牙尔巴勒山、都兰、玉树、苏尔莽、郭莽寺等地,湟水两岸所有的山谷里,都是森林密布。

在河西,敦煌与莫高窟齐名的自然奇观月牙泉,《敦煌县志》记载其“泉甘美,深不可测”,“为飞沙所不到”,县周围有天然灌木林近40万亩。黑河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东西居延海及其周边,形成了大片以胡杨林为主的原始森林。今甘肃金塔县东沙窝原来是一片绿洲,南北纵长约35公里,东西宽10~20公里,总面积约为550平方公里。今甘肃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西部,有一条由北向南长约135公里,宽约20-30公里,面积约3000余平方公里的沙漠带,俗称西沙窝,是历史上由绿洲变成沙漠的典型地区。在这片沙漠中,汉代遗址三角城周围分布着成片的古耕地、阡陌、渠道遗迹,现今古绿洲上废弃的耕地遗迹阡陌相连,大多遭受严重风蚀,风蚀垄槽比高多在1米以上,甚至可达2米,在景观上表现为一片连绵延伸的灰白色土疙瘩,其间,干、支渠道遗迹依稀可辨,有西古城、破城、下长城、三角城等废弃古城遗址,大多是在汉代垦殖以后废弃的。

河套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发现了三座汉代古城遗址:三封、窳浑、临戎(均属朔方郡)和分布甚广的汉墓群,推定这里是汉代的一个农垦区。当时的渠道已被流沙淹没。《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匈奴传》都记载到卫青取河南地后,徙民以实新秦中,元狩三年(前120年)一次即徙山东贫民七十余万口,大量汉民进入河套地区兴修水利、开发农田。

黄土高原,其历史自然景观曾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在秦汉以前,这里森林密布,山清水秀。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曾赞美黄土高原北部的陕北靖边白城子“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在此筑统万城,建立大夏国。根据《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书考证,黄土高原西部的甘肃陇东、陇西、兰州和宁夏一带也曾密布森林。在甘、宁两省交界的六盘山,曾经覆盖大片林区,成吉思汗征西夏,曾在这里扎营避暑。宁夏西海固由于森林广布、草场丰美,曾经是唐朝养马中心,直到明代前期,仍然是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区。我国古生物学家杨仲健先生在1929年赴陕北等地考察,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在1955年的考察,都断定黄土高原原始植被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参见《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作者:吴晓军,《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04期)

由于繁茂的植被涵养水土,所以,黄河在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是清澈美丽的,这里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生息之地。得益于这样优越的生态条件,《资治通鉴》记载唐朝“天下称富者,无如陇右”。

由此可见,大西北在远古时代,一直到秦汉之前,都不怎么缺水,河湖纵横,草绿成荫。从古到今,为什么在短短几千年的时间内,大西北会出现由湿润到干旱,并且导致沙漠戈壁不断蔓延、荒漠化不断加剧、水土生态不断恶化这种不可逆转的现象?还必须在下面的研究和分析中寻找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