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史记·春申君列传》导读
“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
——春申君列传(P2103-2113)
[导读]
战国四公子中,只有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非皇族成员而以辅臣列为公子。从这个角度看,他凭借的是自身才华而不是血统出身。于是许衡评价说:“战国之四君,其可称者,唯一春申耳。至如孟尝、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
本传记主要记录春申君以下几件事:一是受命赴秦时,上书秦昭王,瓦解秦与韩、魏之约而与楚结为盟国。二为楚襄王病重时“出身以徇其主”,背着秦王冒死让在秦做人质的太子熊完回国继承王位。三为担任相国,招贤纳士,使“楚复强”,合九国之师以攻秦。四是为保“相印江东之封”听取李园之计行移花接木之事。五为不听朱英之言而命丧棘门,为李园所杀。
晚年的春申君因野心而昏愦与之前智勇双全形成一个对比。
他出使秦国,在知道秦国联合韩、魏攻打楚国时,主动呈书以此举利韩魏而损强秦说秦昭王,解除了楚国的灾难,可谓有责任担当且智慧超群,大有苏秦、张仪的说客风范。与楚太子在秦国当人质,听闻楚襄王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时,他马上想办法让太子回国,自己冒死留下来谢罪,其胆识与忠义可见;由此,当太子熊完继承王位后,他便顺理成章的成为楚国国相,被封为春申君;他救邯郸,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让“楚国复强”,最后联系各国合纵伐秦,其权势威望达到顶峰。
他的昏愦与野心,源自于“楚考烈王无子”。作为辅宰,楚王没有子嗣继承是他的大忧患。这一忧患为赵人李园窥透。于是李园以计策“进其女弟”于春申君,在女弟怀孕之后又游说春申君把她献给考烈王。他的说辞颇中春申君保富贵的要害:考烈王无子而立其兄弟,必任用其亲近的人为宰辅,此时春申君将失势;春申君执政时对考烈王兄弟“多失礼”,兄弟为王,春申君不仅失势,将极有可能“祸且及身”;而把李园女弟进献楚王,如果生的是儿子,那么就是春申君的儿子为王,其荣华富贵可想而知。为了保住富贵,为了免于可能的杀身之祸,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权势地位,“春申君大然之”,上演了这一出移花接木的好戏。这一移花接木的好戏,最终败在了李园的手上。考烈王一死,春申军在去吊唁楚王的棘门前就被李园所养的刺客刺杀身亡,然后整个家族被夷灭。
前期的聪慧明智与后期的昏愦自私,在春申君上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利令智昏”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值得深思的是,春申君善养士,门客数千,死前除一朱英进谏之外,竟无再有人规劝。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知之”,朱英之外竟没有一个门客在春申君面前提醒,这与信陵君连赵王田猎事都有人通报相比,差异何其大。春申君最后落了个家族“尽灭”,也未有哪个门客为其报仇,与信陵君门下的侯生在信陵君“至军”之时“北向自刭”,何异天壤之别,要知道春申君的上客可是“皆蹑珠履”,使“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欲“欲夸楚”的赵使“大惭”。春申君的养士是养名气还是为着急时有人求助?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上海被称为“申”“春申”,黄浦江又叫“春申江”“申江”,都与春申君黄歇有关。黄歇曾“请封于吴”,在吴地,修建了大量水利设施,造福一方百姓,地名因人名而来,这再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