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文学与大运河
苏州市相城区是明代杰出文学家、戏曲家、思想家冯梦龙的故乡,也是京杭大运河吴门第一镇望亭的所在地。大运河滋养了冯梦龙文学,带动了冯梦龙作品的流转和演变。冯梦龙的个人活动及文学作品也广泛体现了运河元素,展示了运河民众生产生活面貌,反映了运河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9月15日,近百名专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以“冯梦龙文学与大运河——挖掘、传承、利用”为主题,以“冯梦龙文学让大运河更精彩,大运河让冯梦龙文学更丰满”为指导思想,通过冯梦龙个人活动及小说、山歌、诗文等文学作品深入探讨挖掘运河文化经济及社会各方面内容,进一步推动京杭大运河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马亚中:
《试说冯梦龙作品中的大运河和漕运》
在冯梦龙看来只有把运河的基础设施搞好了,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交通条件,才可能享受到运输便捷之利,才能带来经济流通,商贸繁荣的局面。而对河漕的治理和税收,应该“以民为本”,尽量减轻农民的负担,为人民谋利益,才是最大的政治。同时,河漕的治理还要敢于同腐败权奸巧取豪夺作坚决的斗争,这同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免于盘剥之害。作为地方官为民谋利益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看成是“天”。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专家咨询团副团长陈来生:
《解读冯梦龙大运河文学,传承冯梦龙大运河文化》
我们要从冯梦龙大运河文学作品中,透过人物、事件和场景,梳理冯梦龙作品中大运河文化的元素和内涵,通过大运河故事及其揭示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规律,给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启迪和警示;通过探索运河贸易与城镇盛衰的关系及其启发,苏式苏作苏样的独领风骚及江南文化重启,统一市场、钞关减税、亲商环境及其现代启示,长年经商在外对传统思想和家庭观念的冲击及其思考,诚信有好报、勤劳能致富的劝诫及其警示,用文旅融合、古今融合的理念,用把一切都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大运河文化的正能量,助推今日的江南文化建设,推进“运河十景”和大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最精彩的一段。
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特聘教授柯继承:
《<三言>的运河元素与江南民生》
《三言》中有些篇目故事,经过几百年的流传与发展,与原来的有了很大变化,促进这些“变化”的,恰恰是大运河元素及江南因子的影响。例如,著名的唐伯虎点秋香故事。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平添了不少情节,最后形成了弹词《三笑姻缘》,成了经典。在经典的《三笑姻缘》中,运河是一条红线,不仅串起了点秋香的故事,也把运河江南段的风俗人情演绎开来了。
苏州嘉美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李志红:
《千年运河大,三言传奇多——冯梦龙笔下的大运河市井人文》
《三言》中很多故事的发生或活动地点在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城市,如苏州、杭州、开封、洛阳、扬州、南京、嘉兴、无锡、天津、北京等地,据不完全统计,120回篇目中占到76篇,超过60%。在故事内容方面,多有涉及大运河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并且以通俗白描的手法,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地从运河流域的市井人文入手,在伦理道德方面,彰显了正义良知,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通过这些篇目,既张扬了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的巨大作用,也肯定了对沿线地区工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特聘教授余嘉:
《运河的浇灌和冯梦龙的反哺——从冯梦龙作品看运河、城市、人的关联》
冯梦龙的时代,是在京杭大运河的加权下,江南繁荣发达的时代。运河通航不仅让明清时期的苏州市肆之盛冠于东南,更打开了思想的框篱。当年少的冯梦龙,在苏州城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市井烟火中浸润着成长,他的思想更加鲜活、开放和包容,所以他提倡“情教”——不仅重教,更是重情;以向下接近市民的喜闻乐见为出发点,而引导市民伦理道德的向上。反过来,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也反哺了运河文化本身。例如,他对他之后的运河流域的通俗小说作家有着深远影响,如《二拍》的编著者凌濛初,他是浙江吴兴人。此外,运河水还带动了冯梦龙作品的流传与演变。譬如,《三言》中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先后被改编为越剧、弹词、锡剧、扬剧、京剧等剧种,厚重了运河沿岸城市的文化。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王珏:
《从“白蛇传”故事探究明清江南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社会生活》
自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白蛇传”便刻上了运河的烙印。故事涉及的杭州、苏州和镇江恰恰都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上,展现出了明清时期江南大运河两岸社会生活的风貌。创作者之所以会选择以杭州、苏州和镇江为故事发生地,也是为了讨好来往于大运河上的客商以及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当下我们研究“白蛇传”故事与京杭大运河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白蛇传”的文化价值,更有助于我们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卢彩娱:
《冯梦龙作品与运河文化、市民文化特质的表达》
大运河的通航,极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促进了运河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三言》《智囊》等很多作品描述了明代中后期大运河沿岸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等实况,再现了明代中后期运河城市市民社会生活。这些作品较为清晰地表达出了运河文化、市民文化五个方面特质。一是以追求开放、包容,展示自由、平等、公正的市民意愿。二是以商入世,“智”文化、“智”生活成为新追求。三是通俗化、大众化,文艺视野率真朴实。四是生活方式出现多元化,休闲娱乐成为时尚。五是重人品,轻门第,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观等,展示了晚明社会在没有外部干预下自身社会转型时的市民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