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什么令你深感无力-

你好,我是铁木君。

“家里虽然穷,但是出门在外,最重要的是别自卑。”

我去大学报到,第一次坐火车,母亲看出了我的胆怯,最后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但是,我真的自卑。

穷人家的孩子,往往输就输在这里一点上。

去坐地铁,不知道怎么过闸机;去吃饭,不知道怎么按电梯。

在县城里,或许一切都还能掩盖;但来到了大城市,这一切都被无限放大了。

01.

虽然跟周围的同学,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但周围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的贫穷。

其实这种自卑的情绪,从小时候就开始了:

想起有一次,去同学家里玩。妈妈再三叮嘱我:千万别把人家的东西弄坏了。我们赔不起。

不知道什么时候,胆怯和自卑,刻入了我的身体;小心翼翼、遇事犹豫,成为了我的性格。

是啊,父母一直告诉我:“不要自卑”,却又一遍遍地用语言和事实,来提醒我家里的贫穷。

贫穷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让你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是无力改变的;我们只能小心谨慎地生活,向苦难低头认命。

慢慢地,我们接受了小时候没有玩具的事实;

接受了喜欢的女孩跟别人在一起,那个男生的眼神好自信;

接受了社会的潜规则,有钱人的孩子不学习也有好工作……

父母不停地告诉我们要「懂事」,在现实面前我们真的学会了「懂事」,甚至跟同学出去花点钱上个网,都会被负罪感包围。

我们成为了小心翼翼的人、成为了用沉默来掩盖一切情绪的人,成为了会关心家庭的人,不再「自私」的人。

真的很懂事,但又有谁懂我呢?

其实啊,很多人在意的往往不是家境,而是家人的态度。

家境能够通过个人努力,看到肉眼可见的改变;而家人的固执和误解,才是面对现实更无力的根源。

有段时间家里盖房子,我去舅舅家里寄住。我跟表妹,常常因为小打小闹而发生争吵。

有一天她在院子里自己摔倒了,爸爸听到哭声,冲出来就给了我一巴掌。

那一巴掌很痛,但亲戚和邻居的眼神,刺痛了我可怜的自尊心。

直到今天,父亲遇到问题,还是宁愿相信山沟沟里亲戚和邻居的话,也不愿意听我的一句劝。

穷人家里,总是用最粗暴的方式对待一切。

同龄人拥有的任性、爱好、个人空间、选择的自由,都没有,也不该有。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我们成为了除了「懂事」,一无是处的人。

02.

也没有那么悲观,小时候我对生活,依然是充满了乐观的期待的。

我相信他们不断重复的那句:“努力读书,长大就会有出息。”

每次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北京、上海,我都一阵激动。

长在盐碱地里的草,最终还是开出了小花——我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山沟沟,生活将从大城市重新开始。

但是城市好像不欢迎穷人。

一切都让你感到新鲜,却又给你无法融入的害怕。

室友的耐克鞋,大学里玩滑板的男孩女孩,城市的酒吧夜市,都让我无所适从。

更可怕的是,我发现我根本不喜欢我学的专业。

他们只告诉我要「努力学习」,却没有人告诉我怎么做选择。

听说什么稳定,就让我去学这个。最后我划掉了喜欢的文科,选了工科;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

与其说是「不会选」,更不如说是害怕「犯错」。

穷人,是没有试错成本的。

他们活了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当一个人的眼光局限于生存,担心着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还有什么办法去追求更多?

没有选择,路只能越走越窄。

就算得闲,也只能打打麻将乐上一乐,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快乐。

他们希望我们可以过得更好,会把自己那套「生存经验」,加在我们身上。

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好,他们没见过。

他们不理解富人为什么带孩子出国“玩”,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不理解为什么要上几百块一节的乐高课,只是为了玩一堆积木;

不理解那些来农村画画写生的学生们,手机不是也可以拍照了吗……

见识上的差距,拉开了现实上不可逾越的差距。

这是他们笨拙的爱、愚昧的爱,但过于沉重,压垮了我们。

我想我们都曾埋怨父母,抱怨他们没能给我们更好的条件;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心疼。

心疼操劳半生的他们,心疼同样在现实中挣扎的自己。

好不容易通个视频电话,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疲惫的笑容;我们只会心疼,也怪自己不够优秀。

“我们在外面很好,不用担心。没什么想要买的东西。”

打完电话,我偷偷划掉了心愿清单上写的:“想买一双耐克鞋”。

原来他们已经给了我最好的,我还能抱怨什么呢?

03.

穷人家的孩子,是背负着整个家族「逆天改命」的使命的。

父母深知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苦,却只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接受了自己是普通人的现状,却接受不了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实。

也正因为此,穷人家的孩子,每一步都格外沉重,也更容易陷入脆弱和焦虑;在和家境好的同学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很多人会怀着负罪感,内心矛盾地打游戏度日。但是,没有比这更好的逃避办法了。

而那些次次拿奖学金的同学,要想在城市扎根,却也是难上加难。

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越了天际;同辈压力和生活成本,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

没混出个出息,灰头土脸地怎么回去?

虽然房子买不起,但是初中时想要的吉他,不是可以买得起了吗?

只是拿在手上,好像也没那么喜欢了。

原来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托底,生活的重压面前,我们也只能放下爱好和理想,拿起手边的砖。

就像小时候的父母一样。

走出了山沟沟,贫穷的诅咒,却依然步步紧追。

我想,每个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打拼的人们,心中也无数次想过回去吧?

可是过去太苦了。我们不愿重复上一代人的命运。

向前是未知,向后是悲剧。

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下,最终还是选择留下,遵循着父辈的哲学“听话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一步步被推向城市的边缘。

做一个普通人就好, 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有一份平均线上的工作;不被歧视,不被割韭菜,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写在最后

不要认命!

互联网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抹平了信息差,缩小了我们的认知差距。

我很感谢我的姐姐。

我大学的笔记本电脑,是早早辍学外出打工的姐姐,攒钱给我买的。

这台笔记本电脑,也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熬夜码字的晚上。让我有了今天可以跟屏幕前的你们对话的机会。

很高兴,她也用自己的努力,自学了珠宝鉴定,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现在她已经结婚了。

“不要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命运。”,我还记得她去广州打工之前说的这句话。

在县城里已经安家的她,一定可以做到。

我们,也一定可以。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