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涛读《繁花》的联想

 其中第一段采用直读,也就是照字面直接读,后两段是意读,根据字面意思来读,三种方式读下来,不知道大家认可哪一段?

这段时间由于著名央视主持人潘涛读金宇澄老师的《繁花》又是大家对上海方言的热烈讨论,一时间上海方言的保留和传承,到底哪一句上海话标准?等等一系列问题又开始浮出水面。

在此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肯定也会有不少联想。

联想一,潘涛的读音是否标准?那肯定不用讲,只有其中一部分可以辨认出是上海话。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只要连外地人都在讲,那上海方言还有希望。

联想二,到底哪里一种上海方言才是标准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没必要讨论,因为上海的地域太大,上海方言其实还不是上海本地话,那怕从静安寺走到曹家渡都会听到不同的上海话,所以争论是多余的。

联想三,上海人的后代不讲上海话怎么办?我曾经在公交车上和孙子讲话,司机急煞,讲上海小人伐讲上海话哪能办?但是侬想想看,孙子在幼儿园讲上海话,还有谁和他讲话?语言是需要氛围的,没有语言环境,那就不可能生存。

联想四,上海方言需要书写规范吗?有人出版了上海话辞典,不知道有人看伐?谁在用?

金宇澄老师写《繁花》上海人觉得亲切,因为可以用上海话读得很顺利,但是有人问金老师为啥不直接用上海话写?金老师回答,还是考虑到传播的问题,要写一本让所有华人都看得懂,都会看的书,肯定不能用一地方言。那么没有用这本辞典来写也可以用上海话读通,这就是金老师的高明。同时也说明辞典解决不了大家伐讲上海话的主要原因。

联想五,上海话还要讲伐?那是肯定要讲下去的,虽然从整个中国的地域上来讲,上海人常常是被人丑化的对象,但是几十年前到上海去,买上海产的东西是全国人民的一致共识,反观现在还有这种共识伐?所以要语言上强势首先要经济上处在强势地位。

联想六,网络语言与方言的传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文化被某一时期突然打断,于是几千年传承的温文尔雅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火药味较浓的语言文化,大家都知道打破一件东西较为容易,重新建立太难了,而重新挖掘原有的文化传统还未完成时网络语言却开始铺天盖地的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路边的店招还可以看到莫名其妙的“风波庄”饭店、“申井冰”咖啡馆,相比之下“懂经爷叔”还算客气的。现在还冒出来的“耗子尾汁”都可以堂而皇之在公共社交平台出现,远远超过了上海方言的传播广度和力度。目前语言的低俗和匮乏可见一斑。

关于思南路周边我还写过:#老寿带你兜马路#思南路#老寿带你兜马路#香山路#老寿带侬兜马路#南昌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