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癸未.梁冬对话郭生白5【发烧是病?只是症状】

08

发烧是病?只是症状!

针对“发烧”的问题,梁冬同学在节目中也曾说过,西医可能看到发烧本身就是一个,所以西医认为发烧是病,就是要把烧退下来,然而中医的郭老也不置可否。

    郭老认为“发烧”本身并不是病,发烧只是的其中一个反应和一种症状。但对于“发烧”的看法,中医各派别都不一样的看法,不用说和西医有不一样的看法。西方医学也不是所有都把“发烧”看成是病本身或病本质

郭老是不把“发烧”看成是病的本质,反倒是看成一种身体的本能反应,是身体本能在和有害肌体的“细菌病毒”做出来的反应,是准备把其排出体外的反应,要不出汗,要不呕吐,把其驱逐出去的一种反应

一般的病菌细菌,在高于37度环境下生长繁殖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引述其所理解的对西医看法:西医也认为,如果一个人受到了体外病菌的侵扰之后,会提高自身体温是为了有利于人体去排出或者解决这样病菌的。

他不说排出体外,只是说不利于细菌繁殖生长,但也不能用“发烧”去消灭细菌,因为“发烧”本身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只能去找到发烧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烧,其排异方向在哪里,如何去帮助其排出去

待续:甲申.国学堂--梁冬对话郭生白5.甲申.[天人合一:生命死亡并不是医学的失败]

00

“持续性低热”该怎么办?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久病低热是以体温持续逗留或波动于37.5~38.5℃之间,长期不能恢复正常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其中,部分病例现代医学常不能确诊,亦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祖国医学从它是人体阴阳平衡的观点出发,通过审证求因,辨证施治而获良效。

1、外邪内陷之低热多因外感热病治疗不当,过用凉遏,早进滋补,失于透达,邪伏于里所致;或因禀赋素虚,邪气留恋不解;或因瘥后将息失宜,死灰复燃所致。其治可参考伤寒、温病学说分别处置,但久病低热大多气阴已虚,一般只宜轻剂透达,切忌再用苦寒直折或大剂发汗,以免重伤气阴。因风寒之邪内陷所致者,症见形寒微热,头部胀痛,胸腹满闷,肢体困倦,面色微黄而黯滞,舌淡红,苔白滑,或有咳嗽,或有腹痛下利。可用升麻葛根汤合香苏散治疗。其中升麻、葛根能升举清气,解肌透邪;芍药、甘草调和肝脾;香附、苏叶、陈皮能疏滞理气、驱逐风寒。二方合用,具有调气血、透陷邪、退低热的作用。

因暑湿之邪内陷所致者,症见低热缠绵,胸膈痞满,纳谷不香,食入欲呕,烦躁不宁,肢体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缓,可常用自订验方五叶二根白薇汤治疗。本方用人参叶清暑热、养气阴,寓补于散;苏叶、藿香叶调气机、和肠胃、清暑湿;桑叶疏表、清肺、利头目咽喉;淡竹叶清心肺、利小便,使暑湿伏邪从下而泄;鲜芦根、鲜茅根甘寒多汁,有清热凉血之功,而无凉遏恋湿之弊,能利尿化湿,又能生津增液;白薇入血分,能透伏邪、退蒸热。全方有清理三焦、透达暑湿伏邪、退热除蒸之功。

2、气虚阳郁之低热。此类低热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脾胃居中,为人身后天之本,阴阳、气血升降之枢纽,中运健则清阳升、浊阴降。若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下陷、运化失司,谷气不得升降,气血不能生化,则内脏失养,气血失和、郁热内生,则可出现低热,症见虚热烦渴,舌胖色淡,脉象虚大。其治可参考东垣学说,用培中升陷、甘温除热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若因中虚湿停所致,则症见面色萎黄,胸腹满闷,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脉缓,可常选《三因方》六神汤加石菖蒲治疗。其中参、苓、术、草健脾益气;白扁豆清暑湿、调中州;怀山药益脾肾;石菖蒲芳香化浊、解暑燥湿,协同补中之品疏通三焦,透达伏邪郁热。

若系产后或手术后气血俱虚,中运无力所致,则症见纳食少,体倦乏力,其治除益气培中外,尚须调肝养血理气,可用归芍异功散或当归建中汤,再加玫瑰花治疗。

肾为先天之本,若肾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可导致水火不能既济,阳气内郁,症见身热肢冷,形寒面赤,口渴而不欲饮,烦躁不安,腰膝酸软,脉沉或浮大无力。其治可参考薛立斋、赵献可、张景岳诸家学说,以温阳益气方法,可选用保元汤加杞子、人参叶治疗。其中生黄芪益气托邪;西党参、炙甘草培补脾胃;肉桂温肾阳、潜龙火;杞子滋养心肾;人参叶扶元达邪。诸药合用,使水火既济,元复邪达,低热自退。但久病低热用甘温或辛温之品,实为反治之法,若用之不当,则可产生以火济火,伤阴灼液,助长病势之弊,因此,应用时必须慎思明辨,有的放矢。

3、阴虚火炎之低热。此类低热乃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虚热内生。症见形体瘦小,手心灼热,午后或入夜颧赤潮热,心烦多梦,尿赤便干,或有盗汗干咳,唇红舌赤,脉细数或弦细,可用自订验方三合散治疗。本方由生脉散、泻白散、四逆散化裁串合而成,其中生脉散,用北沙参易党参,能清养肺胃之阴;泻白散,以苡仁易粳米、能清肺利湿;四逆散,以银柴胡易柴胡,能调和肝脾,清热凉血。全方补中有散,清润而不腻,共奏清养气阴、调和内脏、退蒸除热之功,若兼有外感伏邪者,可酌加蝉衣、僵蚕等经清宣透之品。

4、瘀滞痰食之低热。此类低热乃因热邪与滞气、热血、痰湿、食积交并,锢结不解所致。仲景曰:“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故治疗时须察其“所得”,分别用行气、活血、利湿、祛痰、消食等法,合透达之品治疗。其中以气郁为主者,症见胸腹胁肋胀痛,乍轻乍重,痛无定处,胃纳呆钝,得食欲呕,嗳气阵作,心烦易怒,或多忧善虑,多梦惊悸,舌边红、苔白或微黄,脉沉弦,可用越鞠丸合四逆散加大豆卷治疗。其中越鞠丸能和中解郁,清火化湿,使气机畅通,六郁自解;四逆散能和解表里,升清降浊;大豆卷透达郁热。诸药合用,具有透达伏邪、开通闭结之功。

若以痰郁为主者,可用越鞠丸合利湿化痰之二陈汤,再加浙贝、大豆卷治疗;若以食郁为主者,可用越鞠丸合消食导滞的保和丸加大豆卷治疗,若兼有痞满燥实之症者,可于上方中再加生大黄轻下之。

久病低热因血瘀所致者,症见夜热早凉,低热持续,胸腹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头痛目眩,四肢发麻,胸痹心悸,或月经停闭,面容黯滞,舌边有紫点或瘀斑,脉象沉涩。凡此可参考王清任之法,以活血化瘀为主,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方以桃红四物汤去白芍,加赤芍活血凉血;四逆散调气开郁散滞;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宣肺行气,活血通络,开上下之闭结。若系术后或产后血瘀内停而兼气虚者,可再加黄芪益气,以助活血之力。

总之,久病低热病程迁延,常标本俱病,虚实夹杂,临证必须审察阴阳,查清病因,注意宜忌,斟酌方药。凡因外邪内陷所致者,宜标本兼顾,以轻透之品,拨动气机,因势利导,引邪外出;凡内伤久病,则重在调和内脏,流通气血,补其不足,折其有余,若因气滞、血瘀、痰食内停者,虽可“随其所得而攻之”,但必须注意维护本元,中病辄止。一般初剂药量宜轻,宁可再剂,切勿孟浪从事,以免再伤元气,反使疾病缠绵难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