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无好坏,适口为珍,所以优质的白茶没有标准,全凭个人喜好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曾经听别人说,“不懂茶的人,可以喝茶吗?”
当然可以。
其实懂茶和不懂茶的区别,一个在于品,品的是茶的真谛,更是心境。
而另一个,则是当成饮品来喝,单纯解渴,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你要说自己懂茶,必然是要深入了解关于茶的知识。
否则,可是要闹笑话的。
比如,之前听说附近有一家新开业的茶馆,于是约上朋友一起去喝茶。
可能是因为开业大吉,也可能是因为那天天气很好,老板大方的拿出了一块白茶饼。
大言不惭的说,“这块是我从xxx大师手里,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老白茶,20年陈的。”
听到“老白茶”“20年陈”,这几个字时,心里顿时沉了一下。
果然,打开饼纸以后,是一块黑到没有光泽的茶饼,做旧茶。
他说,20年老白茶的口感是多么醇厚,多么甘润,多么难得,表情如痴如醉。
抱着看破不说破的想法,静静地听那茶掌柜在吹N,内心早已把这家店拉入了黑名单。
这时,突然想起有人说过,“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依据呢?难道优质白茶真的没有标准,全凭个人喜好吗?
《2》
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第一次接触到这句话,也是从一位茶掌柜那里听来的。
乍一听,似乎的确无可反驳。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心中对于好茶的定义自然也不同。
有人喜鲜爽,有人喜醇厚,有人喜香气,有人……
但若是往细了想,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能在其中发现很大的问题。
就比如开头的那位,说着做旧老白茶口感醇厚甘甜的茶掌柜。
在他的眼里,做旧老白茶很好喝,符合自己的口味,是优质老白茶。
可大家都知道,做旧茶是白茶圈中公认的劣质茶啊。
经过渥堆、高温烘干、暴晒等手法,将白茶虐的体无完肤,内含物质几乎被大部分损耗完了。
剩下的,只有一具形似老白茶的躯壳。
但往往就有一些茶友,由于它头戴“老白茶”的光环,就认为做旧茶是好茶。
甚至还将由渥堆而来的做旧茶,其中过度发酵的酸味,误认为了是优质老寿眉饼中才会出现的枣香。
因为没有喝过真正的老白茶,不知道真的是什么滋味,只能将假的作为范本。
如此一来,做旧茶就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老白茶,同样也拥有了所谓的“醇厚甘甜”。
确实符合了一部分人的喜好,但做旧茶是好茶吗?
答案显而易见,肯定不是。
再比如,之前有一位茶友,分别买了一块秋寿眉饼,以及一斤白毫银针。
几天之后,收到了他的反馈。
“白茶饼不错,滋味很足,但是白毫银针有些太淡了,喝不来。”
白毫银针太淡,是许多第一次接触白茶的人,对它最深的误解。
事实上,那不是淡,而是鲜爽,是由丰厚茶氨酸带来的极致鲜爽感。
是其它白茶所不可及的。
在和这位茶友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以后,了解到,他来自一个无辣不欢的城市。
并且日常生活中,免不了抽烟喝酒的应酬。
由于味蕾长期受到辣椒,尼古丁以及酒精的刺激,早已变得不那么灵敏了。
喝到鲜爽感强烈的白毫银针,自然觉得淡,而醇厚感突出的寿眉饼更合他的心意。
但是,能说白毫银针的品质不好,不是好茶吗?
当然也不能。
因此,“茶无好坏,适口为珍”,是不准确的。
《3》
好白茶,当然应该拥有一套衡量标准。
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工艺+良好的仓储。
也就是平时常说的优质白茶三要素,产区、工艺、储存,缺一不可。
首先,生长环境对于茶叶的品质,拥有着绝对的塑造作用。
茶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是“温、光、水、气、土”。
太姥山高山茶园,海拔在600米及以上,拥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
温度适宜,光照适宜,空气清新湿润,水分充足,土壤疏松通透,其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高。
在这样优质的自然条件之下,生长的茶树,产出的茶青,品质自然也是极高的。
它们能够有足够优越的条件,来积累丰厚的内质,充实自身,在起跑线上赢过别人。
冲泡出来的茶汤,带着一股高山韵,清新甜润,鲜爽感强。
就连茶园边上生长的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和植物,也能在茶汤中一一品味出来。
这,便是高山白茶的独特之处。
而那些产区不好的白茶,可能受到长时间的光照,也可能空气污浊,干燥,水分不足。
亦或是土壤粘稠度高,微量元素含量少,不透气,使茶树出现烂根的现象。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出产的茶叶,内质单薄,品质不佳。
因此,“高山云雾出好茶”,“好山好水出好茶”,是有道理的。
《4》
其次,精湛的工艺,能为高山白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光有好的茶青,没有好的工艺,也会令品质大打折扣。
白茶的工艺简朴,主要是萎凋和烘干。
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也需要制茶师傅有丰富的做茶经验,以及耐心。
日光萎凋时,将茶青及时的,薄摊薄晾在水筛当中,离地70公分左右,在温和的阳光下晾晒。
让茶青内的水分随着温度,大量蒸发出去。
随后再进行烘干,用低温慢烘的方式,将茶叶彻底烘干烘透,达到标准含水量的8.5%以下。
如此一来,既不破坏茶叶内质,又能让高山白茶的韵味保留完好,才算是“完美”的工艺。
而有些制茶师,为了达到“适口为珍”的目的,在制茶时可能省略了烘干这一步骤。
随便晒晒,就能上市了。
这样未经烘干,含水量不达标的白茶,对于不懂白茶的人来说,认为口感稠滑清甜,还不错。
但仔细品尝,能够在其中喝出一股豆腥味。
若是买到了含水量超标的白茶,经不起久存,要及时喝完。
否则,过了几个月后再喝,就会明显的发现茶香淡了,汤水也薄了,甚至还会出现怪味。
并且,买含水量超标的茶根本就是一个亏本买卖。
花同样的价钱买1斤干茶,别人最多只买到8.5%的水分,而你买到的却高达12%或更多。
足足多了将近一倍,买一斤,亏一斤啊。
因此,在买茶时,当然是要首选工艺精湛的白茶。
既保住了钱包,也能让白茶经得起长期储存,一举多得,好处良多。
《5》
最后,储存对于优质白茶尤为重要。
良好的仓储,对于白茶后期的陈化起着重要作用。
是否能够成为优质老白茶,成败在此一举。
科学的储存,使白茶长期处于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的环境下。
在细致的呵护下,从优质白茶变为优质老白茶,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平稳的度过3年时间,就像初中生变为高中生一样,只要一直保持成绩稳定,就不会出大问题。
尤其是一些内质丰厚的高山白茶,可能还不需要3年,仅仅1-2年,就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
这也就是少数优等生,提前学习完了所有科目,跳级了。
比如昨天喝了一款2019的特级春寿眉,花香淡雅,毫香和药香很足,很浓郁。
在还未说明年份的情况下,给李麻花喝了一杯,让她猜一猜是什么年份的。
李麻花脱口而出,“药香这么浓郁,汤水也稠,是2018年的吧。”
谁能想到,在2019年的春寿眉身上,能喝到如此浓郁醇厚的香气和汤感呢?
由此可见,产区、工艺好的白茶,经过良好的储存,不过1年的多时间,就能秒杀很多年份长,但内质不足的茶。
优质白茶,越存越香,但有个前提,要用心储存。
若是随心所欲,随意对待,那好茶也会被存坏,最终沦为劣质茶。
《6》
见解不同,对于“适口”的定义也不同。
如果仅仅代表它能喝,能够入口,就来判断一款白茶的品质优劣。
太主观,也太片面了。
在确保了一款白茶是优质的前提下,寻求自己个人喜好。
因为无论如何,好茶,都会给人带来舒服的感受。
而不是买到了一款劣质茶后,能够入口,就称之为“适口”,是好茶。
茶,当然是有好坏之分的。
否则市场上这么多白茶,难道都能用一句“适口为珍”,就草草定性吗?
所有事物,都有一定条件限制,来进行好与坏的区分。
当一款白茶产区、工艺、储存都好的情况下,再接着讨论,“适口为珍”。
为时不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