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你的固定性思维模式?

关于 “顾 而 言 之” 

个人使命:帮助他人解决人生中重要节点核心问题

关注内容:呈现多元化深度视角,发掘“成长”和“认知”中的盲区 

写作原则

1. 全部基于真实案例:文中提供的方法都被实践验证

2. 全部为个人原创文章:不到7%的公众号仍坚持自主原创。

很多来找我咨询的人,在我帮助他们发掘出来自己底层隐藏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后,都会有一个困惑:如何才能改变这些模式。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方法论。

思维模式的可塑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固定性思维模式是可以被改变的?

人的脑神经的构造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的。

小时候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和资讯,会把我们的脑神经回路塑造成不同的特质。

举个例子,经常有人来找我咨询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有一条思维回路是当碰到挫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哪里做错了?这是一个倾向于自我批评的脑神经回路。

也有的比较自信的人,当他发现事情做进展不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别人或者外部环境出了什么问题?

虽然都是对于同一外部刺激而做出的反应,这两条脑神经回路截然相反。之所以产生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脑神经回路,很有可能是源于他们成长环境中接受到的反馈的不同。

习惯于自我批评的人,可能以前或者周边的环境也会倾向于自我批评,或是会有经常批评他的父母、老师、同事、朋友。在这样的外部影响之下,时间久了,一个人的脑神经回路就被培养成往这个方向走。

这就好像一片草地,本来是没有路的,往一个方向踩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而那些向外归因的人,很有可能从小或者周边人给他的反馈都是让他觉得自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其他人。天长日久后,他的脑神经回路就会被塑造成与前面完全不一样的方向。

人大脑神经回路的可塑性是持续终身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喜欢原先脑回路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和结果,我们其实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把脑神经回路由A转到B。

如何改变脑神经回路?

一种我自己实践过,并且用在很多人身上也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刻意练习。

首先发掘出你的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是你希望改变的,因为它给你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然后用笔写日记的方式,把反驳或者是否定这些固定性思维的想法全部写下来。之所以要用笔,是因为它可以调动你身体更多的器官,从而让这个记忆更深刻。

举个例子,我曾经给一个想要辞职创业的高管做过固定思维模式的咨询。

每次她想到要创业,第一反应都是家里有小孩,不够稳定。而且她老公也想去创业,她会觉得如果两个人都创业,实在是太不稳妥了。

但当我分析了她的开销、存款、收入以及另一半的收入以后,我们发现她的这些担忧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她自己也非常认可并且也知道,对于稳定的追求其实是来自于从小父母给她灌输的概念。她的父母比较保守和传统,所以会觉得稳定远大于一切,而自己其实现在并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想从中挣脱出来。

因此她可以在本子上记录下来的是:当我有创业不够稳定的想法时,我可以提醒自己

  1. 我在金钱上是完全充裕的

  2. 这个想法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而我并不想要这样的影响

  3. 我出去闯一闯对我的长期发展会更好,而且我也会更有满足感。

通过用笔记录的这种方式,把这些新的思维模式记录下来,让它们沉淀到自己的大脑里。

然后需要每天都把这个小本子拿出来提醒一下自己,这其实是一种预演的过程, 帮助加强记忆。这样到真实那个状态发生时,你就比较容易想起新的思维模式了。

比如说,老公对她说: 我辞职了。她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你怎么能这样?我们家怎么办啊?

然后她立刻要在脑海里反应过来说:嗯,不对,我的这些想法是基于我对于稳定的追求,它不是我想要的。其实我可以选择新的模式。

于是她选择说:“哦,没关系,你去好了,我相信你的判断,反正我也计算过了,我们的开销完全够的,你不用太担心。”

这个时候她的固有模式就已经转过来了,她其实已经跳脱了之前她以为跳不出来的模式了。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次成功。

但是一次的成功并不表示下一次她依然会成功,可能下次她依然脱口而出:不行,这太不稳妥了!

所以这叫刻意练习是指需要反复地练。可能今天你成功了,明天你又失败了,后天你又成功了,再后天你又失败了。但这些失败都没关系。

它就像健身一样,时间长了,你的这个新的思维模式就会替代你旧有的思维模式。慢慢的它就会被内化。

内化后你的大脑都不需要去提醒自己,它就已经变成新的脑神经回路了。

人的脑神经的可塑性既可以造成过去二三十年你按照老的模式去做,但是只要你持之以恒的练习,就像练肌肉一样, 它也可以被变成新的模式。

 有效的反思和反驳

有的人会说,这个看上去很简单,我之前也经常对一些事件进行反思。

比如我怎么刚刚对别人发脾气啦?这件事情应该也没啥大不了的。

这些反思练习很好,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会习惯于基于事件的做反思。我们现在做的是把这些事件背后的一个重要的固定模式提炼出来,基于这个固定模式去做反思,所以它会是事半功倍。因为其实是同一个固定模式反映在你生活中的不同事件里,才形成这些你逐一反思的情形。

有的人会问:我尝试反驳我自己的这些负向观点,可是好像没用。

这是因为反驳也分不一样的模式:

  • 逻辑性反驳

  • 事实性反驳

  • 感受性反驳

1. 逻辑性反驳

有的人会更在意一个观点本身的逻辑。

曾经接到一个咨询,案主有一个固定性负面信念:男人有能力就会变坏。

如果按照逻辑性去拆解,这个信念里面有很多个定义值得探讨。

第一,你如何定义能力?如果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信念,你是否认同对方对于能力的定义?

第二,如何定义变坏?变坏就只是出轨吗?还是有其他的行为?如果只把变坏定义为出轨,是否太狭隘?

第三,出轨一定是坏的吗?也许出轨并不是因为男人单方面的错?家庭没有给他想要的,家庭氛围很糟糕,女性也出轨都是可能的原因。如果本身婚姻就有问题,出轨让女方看清了现状从而从不幸的婚姻中脱身,那是否长期来看出轨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第四, 有能力后男人可能会有的变化并不只有出轨?也并不只有变坏这一个选项。可能他会变好,可能他没有改变;可能他看了花花世界,没有做出行为,只是思想上出轨,然后觉得没有意思;可能他转而投向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赛车、手表、飞机游艇这些。因此变化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以上这些是在概念和逻辑上去反驳这个信念。有的人会比较喜欢这种抽象的反驳,当他觉得这一切不符合逻辑时,他就可以放弃这样错误的信念。

2. 事实性反驳

而有的人是需要事实来反驳。

曾经一位咨询者的固定信念是: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让我信任。

他真的不能信任别人吗?

我帮他发掘了一下,如果把100%信任定为100分,他身边是否有他能够付出80%信任的人?结果发现原来有好几个人都能达到这个水平。

那这些值得80%信任的人,剩下那个20%缺口在哪里?如果缺在了那些他并不觉得需要分享的地方,那是否这些他只信任80%的人也能被他定义为信任?

他点了点头,觉得这些人已经可以算信任了。

我接着问:“这个事实本身是否就能反驳我无法信任别人这样一个信念?”

他突然就想通了:其实身边已经有不少他自己愿意信任的人了, 但是他之前似乎把信任局限在100%无话不谈没有任何秘密才叫信任, 而这种高要求完全没有必要。

3. 感受性反驳

还有的人是会更在意感受。

比如说某个信念让我感受很不好,为了这个不好的感受,我就愿意去反驳它。反驳的理由是:我的更高目标是让我自己快乐,我没有必要让我自己不开心。如果这个信念让我不开心,那我就不选择它。

当然,很多人其实需要以上三种反驳综合进行,才能有效的摆脱固定性思维对自己的困扰。

你更适合哪种反驳方式呢?

(PS:本季度开放少数1-1咨询名额,费用1200元一次,有需要可以添加1312157558咨询,非诚勿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