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历史“遗失”的“匈奴”帝国!

我对匈奴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试图实地考察和厘清匈奴西迁的两百年间的零零总总,可惜既没有那么多财力和时间支撑,也无足够的学术涵养支持,所以不得不让这一兴趣搁浅!而这次,到昭君墓游览,令我特别高兴的是:我找到了一本由内蒙古大学林干教授写的专著《匈奴史》!这位90多岁还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研究的学者,是他通过对匈奴从欧亚草原一路西迁路上的贵族墓的研究,逐渐勾画出了这一段在中国史中“缺失”(被遗漏)的历史。近日又重温高建群先生著的:《最后一个匈奴》,其中的“楔子”写得特别棒——关于匈奴起源!查找了《中国国家地理》上的《匈奴迁徙图》,是为兹文。

对中国人来说,稍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匈奴”的名字。都知道“汉朝卫青、霍去病”的英武,其“赫赫战功”就是建立在对“匈奴”的屡屡出击。但,匈奴在中国的正史中,只有其名,却没有其详细的史料记载。有道是: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成就“伟大的英雄”。匈奴,只听名字,就知道他很“凶悍”!事实也正是如此——汉朝可以推翻“赳赳大秦朝”,而英武的汉武帝,却在追击“匈奴”时,被围困在“白登山”“7天7夜”,差点…可见匈奴也是“何等的强大”呀!匈奴,作为在地球上存在了几百上千年的一个古民族,不应该被“地球人类发展史”所遗忘。不该遗忘他们彪悍的马队,遗忘他们横跨亚欧大陆的大迁徙,遗忘他们在“干旱的岁月里游牧”:——穿过一道又一道的坡坎,越过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流,冒险穿过荒芜的草原和荒漠,来到文明地界边缘!——他们也“渴望幸福”!用憧憬和羡慕的眼神吃惊地凝视着那肥沃的中原大地、富庶的村庄、繁荣的城市…他们努力地向文明靠拢,渴望被接纳,甚至不惜付出“牺牲众多”生命的代价!在渴望融合的历史上,他们却一次次留下了血腥和悲壮的一页页历史…我们不能不被他们在那块“极寒高原”上,极端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土地上“顽强生存”的历史所打动。当年,金庸先生曾感叹道:“我常常想,匈奴这么一个显赫于历史舞台上的伟大游牧民族,怎么说声消失,就消失了,确实令人迷惑不解。”但是,我们相信那不羁的“胡羯之血”(陈寅恪先生语)会一直澎湃到今天。一、匈奴的出现匈奴,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中存在了1000多年的古老民族。《史记·匈奴列传》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商”。《索隐》引乐彦《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以上匈奴系夏后氏苗裔的说法,学者多持怀疑态度。然《史记》中一些远古记事的真实性已多为考古材料所证实,匈奴出自夏后氏之说当亦有所据。不过,我们觉得把某个民族归为单一血统的做法很荒唐,它本身的形成也该是不断融合的过程,不难推测,匈奴人在建国之前,很可能曾与各族进行过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不会是“突然从天而降”。史书记述,自周以来,匈奴崛起於河套阴山一带。从战国以来便是漠北的大族,控弦三十万,匈奴甚强盛。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邻近匈奴,时遭匈奴抢掠!因之,三国皆修筑长城,以为屏障。而到了秦始皇的“大秦朝”时期,先将匈奴逐出河套,继之修缀长城,采取以守为主的长期防御。二、冒顿:天之骄子传说:匈奴的天之骄子冒顿,是这样出生的:一只红海公狼与一只黑海母狼交配,生下一只黑狼。这一日,匈奴头曼单于漂亮的妻子,午睡中感到有一只黑狼钻进了她的牙帐,她惊叫一声。闻讯赶来的头曼单于挑刀进帐,果然看见有一只黑狼。头曼手起刀落,向黑狼的脑袋劈去,黑狼的脑袋一偏,一只耳朵被削掉了,尖叫着冲出帐篷,逃进黑森林里去了…十个月后,头曼的妻子生下一位大英雄——后来的冒顿大帝。头曼单于死后,冒顿杀了钦定的继承人弟弟胡月,成为了匈奴大单于。而他,对那个关于自己诞生的独耳黑狼传说,却十分着迷!——他在他的令旗上画了匹独耳黑狼,作为令旗。这就是所谓的猎猎狼旗。跟着狼旗所指,冒顿迅速地统一了临近的各部落,接着又一统西域16国。并向东部西伯利亚(那时还不叫蒙古)草原扩张,直至来到了威胁秦、汉帝国的北疆“阴山”南北,举世著名的万里长城,当年就是为“防御匈奴”的侵扰而修筑的!因此,秦朝时匈奴没能战胜强秦,越过长城以南,进入中原…强秦,也没能杀到漠北草原而消灭匈奴。而到了汉高祖刘邦时,在他气势如虹一举灭悼秦国、灭掉项羽(40万大军)后,移兵反击匈奴,却被匈奴冒顿单于将他率领的30万大军,围困于山西雁北地区的“白登山”七天七夜。30万大军,全军覆没,刘邦“只带几百人”,穿着士兵的衣服,从重重包围中“逃脱”!——这就是中国史书上的汉高祖刘邦“白登山之围”。此后的100多年间,汉初的各位皇帝,都未能排除匈奴的侵扰!唯有借助“和亲之策”——嫁女、纳币,以求粗安!

而冒顿大帝,尽管南下中原无果,却挥着他的猎猎狼旗西征——将当时占据西域(今新疆及西亚地区)的大月氏王的头颅割下,还“镶上金边,挂在他的马鞍上当酒具”!冒顿还给汉文帝上书说,西域16国,已尽在我匈人的铁骑胡尘下,要求分疆而治。这就是著名的《冒顿文书》。——正是因为这个《冒顿文书》,才令汉王室知道了:“西域”尚有那么辽阔的地域!随令汉中人张骞,去探个究竟。狂妄的冒顿大帝还有一句著名的话,那就是:“今后,我匈奴人的牛羊吃草到哪里,那里就是我匈奴人的疆界。”

三、昭君出塞:被改写的匈奴史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朝凭着数世之蓄积,靠举国之人力、财力,对匈奴大张挞伐达17年之久!那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卫青、霍去病…匈奴被迫远徙,汉之兵马财货也损耗过大,导致国库空虚。往后匈奴再不足以为汉朝之大害,然侵掠边境之事,仍不时发生。到了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贵族因争夺单于位,发生了内江,形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后又分裂为两个大的部落。一个部落以今天的包头为中心,史称南匈奴,匈奴王是呼韩邪;另一个部落在今天外蒙古的鄂尔浑河流域一带,史称北匈奴或西匈奴,匈奴王是呼韩邪单于的哥哥郅支。后来,两个单于,都想统一这块大草原,便每有战事发生。呼韩邪大约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单于庭为郅支占有,于是呼韩邪决计“降”汉!——公元前36年,郅支被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设计谋杀。此时呼韩邪已归塞北单于庭,闻郅支死,又喜又怕,喜的是劲敌已除,怕的是汉朝来袭击他。于是,他两次来朝拜汉朝,并为自己求婚。最终迎得了汉朝的后宫美人“王昭君”出塞。

而王昭君从大汉“出塞”,到达“包头”后,先是嫁给呼韩邪单于,再嫁他的继位者,后又再嫁给了他的继位者的继位者。这样,南匈奴从理论上讲便成为汉王朝的附属国。汉王朝则随之将郡治设在了九原(即包头)。王昭君出塞,换来了“汉、凶70年的和平”。并且,从汉光武帝开始,匈奴从长城线外迁入长城线内,开始定居。南匈奴中先后有20多万众被安置於今内蒙古、山西、陕西北部,及甘肃东部一带。

四、北匈奴的悲壮迁徙与惨烈的战争失势的北匈奴,割袂断义,开始了他们向西亚和欧洲的悲壮迁徙之路。但,从郅支之死,到大英雄阿提拉出世,这中间的几百年时间。没有人知道这支匈奴人,是怎样穿越险峻的高山和湍急的河流,完成这一场跨越洲际的大迁徙的。——他们穿越了伏尔加河、顿河、库班河、第聂伯河,到公元374年的时候(用来500年的时间),匈奴人这一支洪流,缠裹着欧亚大平原几乎所有的游牧民族,突然出现在了“多瑙河畔”。——也就在这时候,世界的伟大征服者“阿提拉”出生了!他像他的先祖冒顿那样,挥舞着独耳黑狼令旗,把欧罗巴变成了一片废墟、一片匈奴人的大牧场,到了公元441年,阿提拉则在今天的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建立起匈奴汉国。——随即,阿提拉又向东罗马帝国宣战。他先后征服了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日尔曼人、高卢人,占据了今天的欧洲的大部份地区。

——在灭掉了东罗马帝国,摧毁了君士坦丁堡以后,匈奴人强渡莱茵河,向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首都罗马进军。阿提拉此时得到了一个女人:一个头发和阴毛都梳辫子的女人敬诺利亚公主,婚礼完毕之后,阿提拉带着这个女人,再次渡过莱茵河和多瑙河,重新回到了匈牙利草原上。——这位匈奴末代大单于阿提拉,是在公元453年,即婚后的第二年死去的。据说就是他的那位罗马公主妻子敬诺利亚,害死了他。阿提拉倒下了,他的那些追随者如鸟兽散了!而敬诺利亚在她刚回到日尔曼故乡不久,生下了儿子恺撒——即后来在欧洲赫赫有名的“凯撒大帝”。而阿提拉的其他儿子,长子在东哥特人与格比德人的叛变中被杀;腾吉齐克重新回到了俄罗斯草原,后来准备仿效阿提拉西征的时候,在与东罗马帝国作战时战败被杀;另外的平庸者则融入当地,消失在人茫茫的东欧人群中了。至此,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的马背民族“匈奴”,开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五、非抵抗性融合:南匈奴的故事昭君出塞之后,汉、匈更加亲善。东汉之初,匈奴经过六十余年较为安定的生活,势力图强,至公元90年,南匈奴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胜兵五万。 东汉后期,他们更进一步内徙到山西中部汾水流域一带,与汉人杂居。曹魏时代,匈奴部众被编入郡县户籍,与汉人一样同为编户齐民,而渐渐融入到汉族之中。但,南单于与其他割据一方的军阀一样,积极参与了汉魏之际的各种战争。公元188年,汉朝调发南匈奴兵,配合幽州牧刘虞讨伐张纯。单于羌渠派儿子左贤王于扶罗领兵出征后自己却被杀,于扶罗在外闻知,自立为单于。杀羌渠的国人,恐于扶罗为父报仇,乃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到洛阳讼诉和求助,适逢灵帝病死,董卓带兵人京,天下大乱。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了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匈奴掳掠去。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后来,就进入了史书上所说的:“五胡十六国”之乱时期:——安置在山西离石地区的匈奴左贤王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建立了匈奴汉国;——接着,被安置在陕西黄陵的匈奴右贤王曹毅起事;——311年,刘渊的继位者、他的儿子刘聪迅速地占领了西晋的首都洛阳,316年又占领了帝王之都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不久,一个从山西大同游牧过来的铁弗人(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枭雄刘勃勃(亦被认为是出塞美人王昭君的直系后裔之一),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又在陕北筑起统万城,在河套地区建立起大夏国政权……不过,后来的中国统治者对待匈奴如出一辙:看到匈奴的民族凝聚力尚极强固,就继续分割。所以,匈奴这些大地的自然产物,这些饥饿和欲望的产物逐渐融入了农耕文明,他们的彪悍逐渐消失殆尽。而留在漠北的匈奴人,据估计约占全部匈奴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则加入新兴的鲜卑,成为鲜卑族的成员。可能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即公元386年-534年的“北魏时期”,有相当一部分融入鲜卑中“匈奴”人,随着鲜卑族“北魏”入住中原“洛阳”都城时,而又一次进入中原,而融入和消失在“汉族人”之中!总之,南迁的匈奴族与汉人杂居加入汉族,留在漠北的加入鲜卑,西迁的成为东欧民族的一份子,从此退出历史舞台。2000多年后,到今天,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除了夏国的国都“统万城”(在陕北)是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匈奴遗迹之外,中国(中原)人对匈奴的印象,就只有学者们考证的“陕北民歌信天游”是匈奴留下的音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