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冬日病疾多且甚•冬日祛病养生浅说
从医二十年以来,每到冬季,总会有很多老年人生病住院,且有很多老年人总会在寒凉的冬季因病离世,这种现象好像年年如此,已经形成了一个规律。
我生活在一个一千余人的小村落,入冬以来,已经有五六位老人因病去世了,他们在今年的春、夏、秋三季,还有说有笑,慈祥而和蔼可亲,突然之间就没了,心底不禁在问自己,老年人为什么就怕过冬天呢?在中医领域内,其内在的机制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
作为医者的我,试分析如下,本文之观点,仅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
首先,中医认为,健康的状态就是阴平阳秘,疾病的状态就是阴阳失去平衡,死亡的状态就是阴阳离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缘何冬日病疾多且甚?一言以蔽之曰,阳虚也!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日严寒,阳气潜藏,阴气达到极盛,蛇虫蛙蚁蛰伏,以蓄养阳气,为来春的生发之机做准备,因此,冬季的养生祛病着眼一个“藏”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因此,冬日应该顾护人体的阳气,早一些睡觉,晚一些起床,户外活动应当在有充沛的阳气照射之后,避寒就温,去户外之寒,以就深室之温也。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无以寒风泄其皮肤,使阳气亟夺也。凡此,皆所以遂其冬藏之气,故曰此冬气之应,在人为养藏之道也。若违背冬日的“养藏”之道,那么就会使“肾”受伤,肾为水,水不生木,故春日易生“痿厥”之疾,而奉春生者少。
故冬日应顾护阳气,不“扰乎阳”。对于一些爱好锻炼者,应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亦不宜在晚饭后锻炼,晨练应在太阳出来之后;对于一些爱好饮酒者,应掌握饮酒的量,不应过饮,若酩酊大醉,头痛呕吐,此为阳气受扰,因中医认为“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在饮食方面,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如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冬季最忌熬夜,对于一些患有失眠的病人,应积极治疗。
冬寒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肌梗塞、胃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因此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其意为:人身阳气,如天如日。盖营运通体之阳气,若天旋转。经脉之阳气,若日也。通体之气,经脉之气,各有其所,若失其所,则营运者,不周于通体,施转者,不循于经脉,故短折其寿而不彰着于人世矣。
由此可知,人生于阳而殁于阴,故知,人身之阳对于健康是多么的重要啊!人生应当时刻顾护阳气,而阳气对于身有宿疾者尤显得重要无比,时当冬令,阴得阴助,阳气愈发显得不足。值此冬季,病者阴邪内伏,若不加养慎,气虚者发病,阳虚者转甚,阳衰者重危。
既是阳虚,那么,当在冬季发病之前,纠正其阳虚状态,方可无虞。气虚者当益其气,阳虚者当温其阳,阳衰者当急救其阳,具体当服何药,当咨询中医师。
再分析一下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以及养生要点。
第一:人过六十谓之老年,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以“虚”为主。
《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关女子的论述:“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有关男子的论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是故,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以“虚”为主,生病则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
人到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其生理特点表现为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协和的稳定性降低。再加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改变,退休和体弱多病势必限制老人的社会活动。狭小的生活圈子、孤陋寡闻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环境和刺激因素,易于诱发多种疾病,较难恢复。老年保健应注意这些特点,有益于祛病延年。
第二:老年人养生指导
1. 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寿世保元·延年良箴》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又说:“谦和辞让,敬人持己,可以延年”。《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强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求老年人明理智,存敬戒,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退休不怠惰,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进取不止。经常读书看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多做好事,充分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如此可减慢肺功能的衰退,领略工作学习的乐趣。寓保健于学习、贡献之中。处世宜豁达宽宏、谦让和善,从容冷静地处理各种矛盾,从而保持家庭和睦、社会关系的协调,有益于身心健康。
宋代陈直《寿亲养老新书·卷一》提出:“凡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暗昧室不可令孤,凶祸远报不可令知,轻薄婢使不可令亲”,要求老年人应回避各种不良环境、精神因素的刺激。又于《万寿丹书·养老》中提出:“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情趣怡情悦志,如澄心静坐、益友清谈、临池观鱼、披林听鸟等,使生活自得其乐,有利康寿。
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应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锻炼,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可以尽快地恢复健康。还须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一些不良征兆,及时进行预防或治疗。
2.审慎调食
饮食宜多样,如谷、果、畜、莱、乳类及乳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是理好的食物钙来源,芹菜、山楂、香菜、莲子、山药、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
食宜清淡,如鱼、瘦肉、豆类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要限制动物脂肪,现代营养学提出老年人的饮食应是“三多三少”,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糖类少、脂肪少、盐少。
饮食宜温热熟软。
饮食宜少宜缓。
3. 谨慎起居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以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生活方便的地方为好。首先要保证良好的睡眠,但不可嗜卧,嗜卧则损神气,也影响人体气血营卫的健运。宜早卧早起,以右侧屈卧为佳。注意避风防冻,但忌蒙头而睡。
老年人应慎衣着,适寒暖。
老年人的肾气逐渐衰退,房室之事应随增龄而递减。
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面宜常洗,发宜常梳,早晚漱口。临睡前,宜用热水洗泡双足。要定时排便,经常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排除导致二便障碍的因素,防止因二便失常而诱发疾病。
4. 适当运动,锻炼身心。
年老之人,精气虚衰,气血运行迟缓,故又多瘀多滞。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息运行,延缓衰老,并可产生一种良性心理刺激,使人精神焕发,对消除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情绪有积极作用。
老年人应掌握自我监护知识。运动时,要根据主观感觉、观测心率及体重变化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酌情调整。必要时可暂时停止锻炼,不要勉强。锻炼三个月以后,应进行自我健康小结,总结睡眠、二便、食欲、心率、心律正常与否。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就诊,采取措施。
另外,清代“尤乘”在《寿世青编》一书中,有“孙真人养生铭”,抄录于下,亦作为本文的结尾。
孙真人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常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晨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神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天休论命,修形在本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参考书籍:《内经》《中医养生学》《寿世青编》。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