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未曾安静
历史从未曾安静。
当年刘邦统一中国大地,建立了大汉王朝,正是自信满满的时候,心中一动,御驾亲征,率兵北伐匈奴冒顿,结果在白登山被围困了7天,差点饿死,从此开启了与匈奴和亲的历史。刘邦死后,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力空前雄厚。虽如此,文帝景帝还是以和为贵,每年都会选公主下嫁匈奴,以维持边境来之不易的和平。
到了汉武帝,情况有些不同了。有了前两朝的积累,再加上匈奴一直对西域用兵,汉武帝就想西联西域,北抗匈奴。于是便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打通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互通的“丝绸之路”,汉族也从此响遍了整个地球!
王莽篡汉,光武中兴后,光武帝刘秀做了一件自以为很聪明的事:他利用匈奴的内部矛盾,把匈奴分化为北匈奴和南匈奴,想利用南匈奴来对付北匈奴(虽然当时完全有能力把匈奴都赶往长城以北)。
这样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为北狄打开了入主我中华的大门。
魏晋之际,八王之乱,中华已无力阻止北狄入侵。西晋就这样被赶到了中国南方,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乱世。
南北朝虽然朝代各有更替,却始终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保持南北对立。
可以想象,北方异族入侵的时候,多少汉人被杀,多少汉人南迁?而那些不肯离开家园的北方人,则与异族渐渐同化,形成了“新汉人”。
当时的形势是:西北有吐蕃血统的羌和狄,北方有匈奴、各种突厥人、准蒙古人和通古斯人;这些异族轮流交替的在中国北方建立政权,并与当地的汉人互相同化着;而在南方,涌入了大批从北方而来的避难之人,他们通常看不起北朝人,认为自己是汉族的正统,而北方只不过是蛮夷。
不管是谁在同化谁,分久必合是历史不变的定律。一个隶属于西北关陇贵族的大家族,最后统一了南北朝乱世,建立了大隋朝。当然,这个大家族是汉族与异族的混血儿,一方面被汉化了,一方面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强悍。
隋唐一统,老百姓终于有几年安生日子了。但是很快,755年的安史之乱差点就要了唐朝的命,从此北方的各节度使高度自治,不再向王朝纳贡。故而,王朝的贡赋来源越来越依靠南方,又因为北人南迁,南方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方。再加上高度自治,从秦汉继承下来的抑商的政策,基本上废了,商人富了。
当局慢慢发现,现在即使不抑商,也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吃,而且商人还富的那么快,于是表面上重农抑商,实际上当局也开始参与经商,经商的也可以开始参与行政。一直到晚宋,这是一个商人阶级可以大展宏图的时期。
阅读宋朝历史时,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宋的当局喜欢经商,是因为他们先吃饱了饭,才开始着手经商的,一切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商业越来越发达,南来北往的人就越来越多,于是渐渐形成了以中华大地为中心的汉族文化圈。
南方:939年越南虽然独立了,但仍然以中国制度和法律进行统治,并使用中国文字;
北方:高丽模仿中国字体,信仰中国式佛教和儒家思想;
日本:7世纪,日本开始有意识的按照唐的模式组织他们的国家,全盘采用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中国的艺术形式、宗教、哲学、法律;
...
当然,我们的同化力量,有时也会鞭长莫及。
842年,吐蕃分崩离析,大寺庙提供了政治权威,并在保持吐蕃人文化特征方面起了主导作用。
吐蕃在文化上被一种本地文化所统一,这种文化使用来源于印度的文字,与尼泊尔和印度的文化关系远强于与中国的文化关系。尽管有18世纪满洲的征服,西藏受中国的影响甚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而在经历了蒙满之后,已经很难说清谁在同化谁了。
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