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营收远高于利润是好事还是坏事

【原创】

银行营收远高于利润是好事还是坏事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记者梳理了33家上市银行一季报发现,众多银行一季度营收大幅攀升,不仅以青岛银行为代表的城农商行同比增99%,甚至国有大行都重新迈入了两位数增长行列;但相比之下,利润多数仍维持个位数增长。如六大国有银行中,仅有邮储银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2.28%,其他五家均为个位数增长,并且不约而同地都是“4”字头。

银行营收与利润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相关专家认为,主要是为了鼓励促进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出台了降准政策,扩大了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导致营业收入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而从利润的角度来看,考虑到业绩的平衡以及经营者对待考核的态度与需要,很多银行玩起了“藏利润”的把戏。而“藏利润”除了能够给经营者带来“能力的可持续”认可之外,也能减轻外界对银行经营理念和思路的质疑。因为,银行利润高,意味着融资成本高、企业负担重。显然,这也是不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是很难从根本上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的。

事实上,尽管银行玩起了“藏利润”的把戏,但是,了解银行的人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出,银行并没有因为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就体现了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实质性力度加大。加大拨备力度,将更多的利润隐藏到拨备之中,反而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存在的问题。

切不要把不良贷款增加的责任推给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原本获得的信贷资金支持就比较少。所以容易发生逾期和不讲信用问题,相当一部分是银行抽贷等引起的。如果银行能够在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时,开放开明一点,容忍度高一点,很多企业可能就能走出困境。正是银行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太过苛刻,且动辄抽贷,才使得许多可以走出困境的企业,最终关闭歇业,甚至破产。自然,也就会造成银行贷款的无法偿还。

相较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开发商、融资平台等,实际早就负债累累,甚至连利息也支付不了了。但是,面对巨额债务,银行并没有像对待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一样,动辄抽贷,而是想方设法、变通手段地给予新增贷款,让其借新债还旧债。如此一来,当然眼前不会出现问题了。但是,为什么要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就是考虑到开发企业和融资平台等可能会出现一定问题,需要通过拨备来化解不良贷款,降低不良率,提高备付率。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指出,逾期90天以上的债权,即使抵押担保充足,也应归为不良。同时,考虑到非零售债务人逾期90天以上所反映出的风险严重程度,规定同一债务人在所有银行的债务中逾期90天以上债务已经超过5%的,各银行均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

这也意味着,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再次收紧,很多银行的不良率可能因此而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一季度营收大幅增长,而利润增长明显滞后,是否也与银行已经听到了监管机构要对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进行调整有关呢?是否想以这样的方式来缓解以后的不良贷款消化压力呢?

在经济遇到多重困难,企业面临很大压力的情况下,银行应当更多地站在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稳定企业运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要一味地考虑自己的利益、考虑利润,而应当更多地把资金投向于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在融资成本方面多做点让利。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再强势,再重要,如果没有经济之水、经济之本,也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所以,一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正视自己的行为,认真按照中央金融委提出的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要求,给实体经济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