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造反为什么失败?他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文
如果朱棣再多活一年,朱高炽就要死在他前面了,他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就要面对和他爹一样的问题,究竟是立他喜欢的二儿子朱高煦,还是他的嫡长孙,也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恐怕也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毕竟他自己就是从侄儿手里抢来的皇位。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毫无疑义朱棣会传位给孙子朱瞻基。他并不喜欢长子朱高炽,但是却很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喜欢朱瞻基是他没有废长立幼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她在世的时候就将朱瞻基确立为皇太孙,也就是第二顺位的皇位继承人,在其他人之前。
甚至可以说,朱棣恨不得直接越过朱高炽,将皇位传给朱瞻基。如果他不是喜欢朱瞻基,那么以他的脾气,他很可能早就改立朱高煦为太子了,毕竟他一直觉得朱高煦勇武,性格则更像他。而且,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他身后再发生靖难之役这种事情了。
不过,即使他直接传位给朱瞻基,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朱瞻基也能稳住盘子,朱瞻基不是朱允炆,朱高煦也不是朱棣。朱瞻基上马能武,下马能文,性格果决,遇事冷静,和生长深宫之中的朱允炆不是一个类型。朱高煦跟着朱棣四处征战的时候,朱瞻基也跟着去了,也是刀头舔血过来的人,不怕朱高煦造反。
朱高煦的能力也远不如朱棣本人。朱棣是在朱元璋生前就多次督军出征过的,所以对朝廷将领的能力和任期内都有所了解,而朱高煦实际上并没有自己单独带过兵,更没有独当一面的经历,都是在朱棣的指挥下行动。所以,朱高煦一造反,英国公张辅就直接对朱棣说,高煦素懦,就很小看他,这和朱棣造反时朝廷众将对朱棣的评价完全不同。
此外,朱棣的封地在元朝故都北平,所以在战略上回旋余地是比较大的,不容易被包围,而且缓急之际还可以向蒙古求援,实际上朱棣也确实向蒙古借了兵,也就是明史里含糊其辞的所谓贵人。北平又是大城,王府就是以前的元朝皇宫,所以地方是比较大的,朱棣控制了北平,胜算就已经比较大了。
而朱高煦的封地在乐安,是个小地方,囤积不了多少兵马,也就没有机会积累造反的本钱。所以,他如果造反,如果要成事,也就是后来宣宗分析的那样,要么趁人不备长途奔袭攻占南京,或者是集结兵力袭占济南,最差的就是在乐安就地死守,结果高煦选择了下下策,说明高煦的战略眼光不仅远不如朱棣,而且也不如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