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山记 | 贡发芹
远视抹山,绿树葱茏,碧草如茵,山势逶迤,蔚然深秀,四周空旷,孤峰突兀,线条流畅,形体健硕,集天地之精华......
朱元璋 (明太祖)
江淮分水之处,凤滁冲要之间,屹立一新城,系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诞生之地,元为泗州太平,明称盱眙灵迹,洪武盛世之际,太祖钦赐明光,沿用至今,迨六百有五十年矣。
明光城北去五六里,俯卧一山,首南足北,名曰抹山。抹山得名,缘于太祖。元朝末年,朝纲紊乱,灾荒相连,民不聊生。泗州朱五四生着无计,举家投依盱眙县木场津里泰山陈公。妻陈氏身怀六甲,即将临产。
元顺帝惠宗(1320~1370) 中国元代末代皇帝
一日,顺帝惊梦,濠梁将有天子降世,遂敕令捕杀孕妇,以绝后患。五四即携妻子连夜沿水路逃命,行至女山湖源头遇一低矮无名之山。时天沉地暗,漆黑一片。陈氏以手摸石,自北而南,艰难行进,不慎为锋利石棱磕破膝盖,血流不止。陈氏叹曰:“石若圆形,甚好!”音未落,漫山之石皆圆,陈氏顺利越过,至明光山下古村赵郢二郎庙。未始,腹痛,诞下男婴,取名重八,字国瑞,号元璋。《明史·太祖本纪》载:“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明李维桢《圣祖灵迹碑记》曰:“仁祖,迁今盱眙太平乡,其旁有二郎庙。高帝笃生之夕,火光属天,邻里骇瞩。至旦迹之,则庙迁徙百步……有迹。而所谓孕龙基者,方丈之内,土石赤色,不生他草木,盖二百余年。”清康熙《泗州志》云:“明光集,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太祖诞生。”“明光山,县西南一百里,泗州志云系明太祖诞生之处。昔年常见五色云气,故名。”后元璋取天下,肇基大明,国号洪武,尊母陈氏淳皇后,封赵郢为赵府。土人以昔陈后摸索行进之山为“摸山”,简写抹山。
抹山
抹山位淮水南浦,池河东岸,左接旷野,右临秀水,首近明光城,尾伸焦城湖,身长十里,宽约二里,高逾百步,依水傍陆,宛若长龙,轮廓分明,神威毕现,蓄势待发,腾飞指日。远视抹山,绿树葱茏,碧草如茵,山势逶迤,蔚然深秀,四周空旷,孤峰突兀,线条流畅,形体健硕,集天地之精华,荫太祖之灵气,屡载史册,遐迩闻名。初识抹山,心生诧异,震撼不已,敬畏有加,油然而涌钦慕之情,叹为观止。
抹山寺
尿布滩
驱车出明光,沿洪武大道北行,穿赵府跃龙冈东侧,过尿布滩西缘,跨东风湖堤坝,至抹山南首,徒步攀援,拾级而上,甚为简易。谈笑间已至山肩高阜,舒缓平坦。伫立山阜,俯仰天地,慨日月如梭、叹时光似水,感青春百味,悟人生真谛,兴之所至,浮想联翩,心旷神怡,情舒意畅。环顾四野,游目骋怀,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东望一马平川,田畴无际,村落星罗,紫气氤氲;北眺女山湖,白帆点点,波光粼粼,水天相接;西瞰九道弯,山水相依,曲径通幽,奇趣横生;南观美好明城,高楼林立,工厂密布,生机盎然。山腰东坡藏一古刹,曰抹山寺。始建洪武,毁于文革,复建数年,初具规模。典雅威严,香客络绎。六百年古井清冽甘甜,六百岁朴树遒劲沧桑。山门赵朴老正楷,笔力雄浑;古寺大明朝龙脉,根基深厚。两者相得益彰,前后互为映衬。山尾嬉戏焦城湖水,依傍焦城旧址,进退有路,隐现自如。
阳春三月,草色柔嫩,百花烂漫,朝晖鲜丽,晴空碧蓝,远足山间,流连忘返。盛夏三伏,树木阴翳,山风习习,云来雾去,雨霁虹飞,置身古寺,清神静气。中秋三五,月明星稀,玉露送爽,瓜果丰硕,扑鼻异香,心融意惬,酣梦遐想。严冬三九,草木摇落,山着原装,飞花散雪,玉龙金亮,形貌清俊,气宇轩昂。四季不同,情景各异,登山览物,一饱眼福,喜获灵异,终无憾事。
欣闻此地已作规划,引池河穿城,揽抹山入市,拟建万亩田园生态休闲度假庄园,打造千顷文化创作拍摄影视基地。于明太祖诞生地赵府之北复二郎庙原貌于孕龙基,塑朱元璋铜像于跃龙冈,筑十万平米大明历史发源地超级文化广场,至抹山明代皇家园林有巨型高架桥相接,到山上有象征明代寿数二百七十七级玉阶相连,阶上立金碧辉煌明故宫,宫后砌九层庄严大明塔,桥下设滨河神秘自然湿地风光带,桥上置香花湖水上大型迪斯尼游乐园,湖北开大明朝皇都风情街,湖南辟尿布滩灵迹民俗村。规制宏大,梦想丰富,惹人心旌摇荡,无限神往。
抹山边女山湖夕照
抹山作为龙飞之地,既有农夫朴实无华之品,又有天子豪气十足之格,四时祥云临照,气色俱佳,古今意蕴升腾,令名远扬。山虽小有灵气,人不到虚此生。
2013年6月18日初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2013年6月21日二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2013年6月21日三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明代历史人物朱元璋、近代历史人物吴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
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5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