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中被遗忘的大师——白蕉,书法好在哪?
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一阶段,有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白蕉(1907-1969),他的书法被沙孟海先生赞誉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意思是在这三百年间,书法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屈指可数。这是多么高的赞誉!
白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如何欣赏、评价其书法?
连接上文
三、后期
40多岁的白蕉在这一阶段开始走进魏晋风韵,摆脱了欧阳询瘦长的字形,开始摇曳生姿,也摆脱了虞世南含蓄的用笔,开始婉转飘逸。
这一时期用笔上呈现出四大特点:圆弧、虚尖、方折、连带。
1、圆弧
不再使用圆润浑厚的转折,而大量书写优美的弧度。
2、虚尖
这种虚尖如下图所示,这在其书法中不在少数,呈现出爽利飘逸之感,虚尖贵在虚而不薄,尖而厚重,这就体现了一位书家对中锋用笔的理解。
3、方折
在有些折笔的时候是原地方折过去,纯粹是对于笔锋的控制技巧,微妙而又迅速,非常露骨。
4、连带
字组连带现象在这这一时期并不十分突出,只是少量出现,但这已经进步很大了,前中期的白蕉书法几乎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结构章法上呈现出:字形摇曳生姿、章法错落有致。
1、字形
字形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实或虚、或正或欹,倚侧多变。这是白蕉之前没有的书写形态。
2、章法
在章法上,白蕉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多了出彩之处,这一点确实有不足之处。
如上图所示,整篇章法上行气摆动不大,不足论之,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也较为整饬,唯一不同之处便是“难”字下方的大空白,另外结尾的大空白又略显单调,应该加盖印章或者拉长落款文字。
四、大后期(风格定型)
50多岁的白蕉书法已是其大后期的风格,此时已基本定型,以行草书为主,而且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书写极其自由流畅,行笔变化耐人寻味,犹如柳叶交错,交相辉映,溪流汇支,纵横有致。
魏晋风流在白蕉笔下,将20世纪书坛推向了新一个高峰,一扫清代碑学之风。
其代表如下图所示:
1、在用笔上,整体较后期,更为随意自然,圆转用笔增多,为的就是增加书写的速度和流畅感。
2、在字形上更是夸张了后期的姿态,收放更大胆,疏密更夸张。这是用笔自如的体现,不再局促。
3、在章法上比其后期的书法更狂野、更躁动,似乎欲释放自己内心的不平与愤怒。其行与行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相互交错,连带牵丝增多,没有之前的舒朗安静之气,犹如树林中的枝叶,河边旁的柳叶,纵横捭阖,汪洋恣肆。
下图则是其后期另一副代表作,显示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结语
白蕉无论是为人、做事、学书都算的上是一代宗师,其书法理论著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书法成就最值得我们研究,是我们走进魏晋风流的有力武器。
至于白蕉的书法到底是不是沙孟海先生所说的“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这已经很难评判了,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白蕉的书法算的上是近现代中一流的书家,是一位将魏晋风流推向高峰的代表人物。